分享

这类人群注意!肠镜检查请提前至40岁,甚至30岁~

 尚振奇 2022-04-09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为什么说一旦遇到这些情况,肠镜检查或体检年龄从50岁提前至40岁,甚至30岁都不为过?


首先,我们先来看三个病例:

病例一


▌ 患者病史

张x超,男,31岁,住院病人。

近期在某市级医院查过肠镜直肠息肉。

内镜所见:距肛缘约10cm可见亚蒂息肉,大小约1.0cmx1.5cm,pit似IIIL。

近期在某市医院查肠镜病理直肠腺瘤。

▌ 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

注射甘油果糖、一定比例美兰等数毫升,建立“水垫”抬举充分,呈半球状,“鹅颈式扩切”,顺利切掉,切面呈白色,用金属夹一枚缝合。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1 内镜图片(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图1-1 术前
图1-2 注射前进针
图1-3 注射甘油果糖配少量亚甲蓝
图1-4 注射甘油果糖配少量亚甲蓝
图1-5 “鹅颈式扩切”
图1-6 电刀切除后白色的切面
图1-7 病例1病例报告
图1-8 病例1病理报告

▌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禁食24小时以上,观察无腹痛等后流质等,补液等;半月内不宜剧烈运动;注意复查。

▌ 分析

此患者如果从儿童时期就有息肉,在不良因素等作用下,约三十年即可演变成腺瘤,如继续受致癌因素影响,大概十年可能演变为癌症,如此估算,四十几岁即患有腺瘤。

按照原来的筛查年龄50岁,在致癌因素影响下,有可能成为进展期癌症,倘若这时才进行检查发现,为时已晚。

但如果患者在30岁左右进行肠镜检查,息肉得到彻底切除,可大大降低患癌可能性。因此提前进行肠镜检查意义重大。


病例二


▌ 患者病史

周宝X,男,40岁,门诊病人。

于2022.2.22行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可,插镜至回盲部,回盲瓣呈唇形,阑尾开口未见异常。

于2022.2.22肝曲横结肠可见无蒂小的息肉(存图受限),大小约0.4cmx0.4cm,现场行CSP。

距肛缘约40cm可见亚蒂息肉,直径约1.5cm,pit呈IIIL,取两块送病理,2022.2.22未现场治疗,考虑待病理结果和其他准备完善后行EMR治疗。

病理结果:腺瘤性息肉。

▌ 术前检查

插镜至回盲部,回盲瓣呈唇形,阑尾开口未见异常。于2022.2.22肝曲横结肠可见无蒂小的息肉(存图受限),大小约0.4cmx0.4cm,行CSP。

距肛缘约40cm可见有蒂与亚蒂息肉之间,直径约1.5cm,pit呈IIIL,取两块送病理,2022.2.22未现场治疗,考虑待病理结果和其他准备后行EMR治疗。

于2022.3.5来治疗,病理为腺瘤性息肉。

 EMR

于2022.3.5行EMR,适可量亚甲蓝、甘油果糖液数毫升,呈“乳型”隆起,机器所定切除功率,鹅颈式扩大切,创面呈白色,不出血,垂持一枚金属夹,取出标本,收缩后大小约1.0cm。

两次结果:结肠多发息肉;一枚小于10mm息肉行CSP;一枚大于10mm息肉行EMR。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2 内镜图片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图2-1 腺瘤性息肉,PP呈IIIL

图2-2 电子染色(局部吸引所致)
图2-3 切除前注射适量“水垫”后呈“乳型”
图2-4 “鹅颈式切”
图2-5 切除后在原位置
图2-6 切除后腺瘤被剥开
图2-7 术后白色切面金属夹一枚成功缝合
图2-8 病例2病例报告

▌ 术后注意事项

半月内不宜剧烈运动、不吸烟喝酒等;注意观察出血、腹痛情况;注意复查。

▌ 分析

此患者查肠镜年龄和息肉性质时机刚好,选择扩大切除,准确“拆除肚子里的定时炸弹”,达到彻底治疗,

否则,在致癌因素影响下将加速转变为癌症,有可能在五十岁提前成为癌症患者,

故需要在50岁以前查肠镜或40左右查肠镜,肠镜筛查并及时彻底切除意义更大。


病例三

▌ 患者病史

王彦X,男,57,住院病人。

▌ 术前检查

距肛缘约12cm可见巨大息肉,占肠腔一半以上,大小约3.0cmx3.0cm,微结构腺管开口pit呈脑回状,

▌ EMR

行直肠癌前病变内镜下分片粘膜切除术(EPMR),打水垫,分片切除,看切缘完整,“蓝底白缘”,用8枚夹子缝合,未见活动性出血。

病理:绒毛状管状腺瘤。术后医嘱。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3 内镜图片(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图3-1 术前
图3-2 术前
图3-3 术前
图3-4 注射后
图3-5 EPMR后
图3-6 病例3病例报告
 
重要提示:

虽仅仅列举最近三例肠息肉(腺瘤)病例,但三例均是实例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肠镜检查或肠镜筛查的年龄一般定在50岁,年轻人自觉检查肠镜的非常少,相对来说,年轻人发现腺瘤的情况也比较少。不过,临床医生在一定时间内不管发现几例都可得到启示,也要提高警惕。

  • 结直肠癌发病率等占癌症前几位,并且有年轻化趋势。中青年这个年龄段都认为没事,查内镜的人少,统计的人少不代表少,实际这个年龄阶段积极诊疗恰恰很重要很有益,这更容易实现“一早+三早”(年龄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绝大多数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演变而来的,目前认为腺瘤到癌症演变周期5~15年。在癌前病变这个窗口期或者更早窗口期前进行扩大彻底切除,预后结果将是天差地别。

    图片

  • 改变传统肠镜检查时间是非常有必要。如此才能及时“拯救每一个人”,不让任何一个人因错过诊疗机会而追悔莫及,甚至失去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 若是已经出现症状的高危人群,特别是超过30岁、40岁、50岁的人群,应尽可能增加肠镜检查的频次。一旦发现腺瘤应及早切除,术后应定期复查。

    除特殊情况外,按照“稳进慢退数袋肠镜操作法”精查肠镜后没有问题,可大胆科学预测5~10年内您的肠道是健康的。

    因为绝大多数结直肠癌的演变周期很长,从正常情况转变为癌前病变大概需要30年,从癌前病变到原位癌需5~15年,平均10年,演变时间很长。


总结


总而言之,筛查肠镜或者体检肠镜的年龄可根据情况而定,特别是根据查大便、潜血等情况,可以在30岁、40岁、50岁、60岁抓住时机查个肠镜,秉承“晚查不如早查”的理念,有时候提前到30岁、40岁也是完全可以的。对于一些群体通过检查肠镜,及早发现有癌前病变并彻底切除,这完全可以让自己“吹”一辈子!

本文来源:EndoNews内镜新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