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开泰:中医的继续教育

 琴诗书画情 2022-04-09

继续教育是中医的历史传统,是个体化、自觉性的学习,不断克服弱点,提高临床疗效的自我教育过程。

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

清·刘奎《疫痧二证合编·序》:“无岐黄而根底不植,无仲景而法方不立,无诸名家而千病万端药症不备,是医岂易易哉!”

清·王孟英《古今医案按选·卷一·伤寒》:“仅读仲景书,不读后贤书,譬之井田封建、周礼周官,不足以治汉唐之天下也。仅读后贤书,不读仲景书,譬之五言七律、昆体宫词,不可以代三百之雅颂也。”

中医有经典,《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有各家学说,中医的继续教育,既要“思求经旨”、“勤求古训”,又要“博采众方”、“平脉辨证”,遵循天人相应的文化规律,修练辨证论治的临床技艺,古往今来,凡中医莫不如此。违背中医文化规律,不尊重天人相应的生命客观,东施效颦,把西医的继续教育搬过来穿在中医的脚上,而且一刀切,强制性地要求,这样的继续教育有害无益。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临床疗效。中医是三因制宜的医学,尊重活生生的人的医学,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疾病,不是整齐划一的,不同医生的辨证论治的优劣,各不相同,历代中医根据自己的临床情况,有针对性地学习,吸取历史医家的经验,才能使自己的辨证论治水平不断提高。

中医的实际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治疗的是人的病,东西南北各有不同,男女老幼各有差异,医生无法选择病人,因此在温习经典理论的前提下,在临床实际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各家学说中吸取养分,才是中医的继续教育,统一、一刀切,以西医内容为主的那种学分制的继续教育,不符合辨证论治临床的实际情况。

每一个时代的中医,要根据时代的特点,以活生生的人的生命事实为客观,结合当时的“气宜”条件,去“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水平才能提高,中医才能创新。自古以来,中医坚持把人当人的文化立场,做一辈子学一辈子,自我教育坚持不懈,所以历代中医大家辈出,病机理论不断创新。

千百万年,活生生的人没有变,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生命没有变,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规律没有变。中医继续教育的目的,不是更新知识,而是运用《黄帝内经》的理论,遵循《伤寒论》的辨证论治原则,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中医不是机械还原,形态为本的医学,而是活生生的人的医学,在临床以人为本,不以标准为本,根据就诊病人当下的生命状况,“无失气宜”地“审察病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温习经典持之以恒,各家学说启发思维,不断地克服临床不足,使继续教育守中医之正,中医能够在中医之道上,干中医之事。中医不能学西医继续教育那一套,否则会危害中医。

在这里谈谈个人看法:

一是反复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融会贯通。最好买一本四部经典原文的合订本,放在手边,随时阅读,尤其《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读经典以读原文为好,不求甚解,读得多,读得久了,自能详熟于心,临床水平就能不断提高。现在译释、讲解中医经典的很多,初学可作参考,帮助理解。

另外,随时翻阅《药性四百味》、《汤头歌诀》、《频湖脉诀》、《医宗金鉴》等,反思临床,温故知新,积累临床经验。

二是多读古代医家著作,如《景岳全书》、《东垣医集》、《四圣心源》,医话、医案,日积月累,病机思维日益丰富,“辨症求机”的能力就能增强,证候的判断就能合于就诊病人的实际状况,“方证对应”的可靠性就能提高。

要注意的是,有些医家有门户之见,有的很极端,甚至提出要把某某医家的书烧掉。我们切不可受其影响,尽量兼收并蓄。

各家学说是独到见解、独特经验,是医家们在自己的辨证论治实践中形成的认识,不能生搬硬套,拘泥于一家之言,就可能陷入一家门户之中。

三是做好临床记录,但绝不要按照病历规范,一板一眼,这样,检查可以过关、得高分,但对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没有丝毫帮助。记录望闻问切四诊的临床资料,记录当时的处方用药,是怎样就是怎样,医案真实,才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

中医医案求临床真实,不求书面规范。临床真实,是就诊病人天人相应的生命真实,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理、法、方、药、护的真实。病人的籍贯、嗜好、工作性质、就诊时的节气,四诊收集到的病人的自觉症状、脉象舌象,面色形态,以及当时的处方用药剂量,实事求是地记下来,既方便在病人复诊时分析得失,调整治疗,提高疗效,也有利于以后的临床总结,把握自己所面对的病人群体的病机特点。

中医创新不是基础理论的创新,而是病机理论的创新。病机理论的创新,是活生生的人的辨证论治的规律性总结,是对现代病机特点的认识,只有医案真实,病机的认识才真实。

中医要继续教育,根本在经典理论,旁通在各家学说,真实在医案记录。有了真实的医案,继续教育就有客观依据;守住经典理论,继续教育就不会背离人文之道;学习各家学说,继续教育就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五,为人服务的文化宗旨

从整体上看,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道不同,中国文化以人为本,走人道,西方文化功利为重,以“术”为道。

从“术”的层面上看,不同学科理论,实际对象不同,理论本质不同,具体作用不同。

文化有区别,理论有差异,没有区别就没有文化,没有差异就没有理论。科学等文化之术是差异性存在,东西方文化精神是差异性存在,没有差异,一片混沌,人和豺狼虎豹、飞鸟鱼虫一样,全由本能之欲所支配,文化就没有意义了。

为人服务的人文关怀,维生、护生、养生是基本宗旨,是科学等文化之术的发展方向和经世致用的意义所在。文化之道是统一的。文化之术是多样的,作用各不相同,或生产生活资料,改善衣、食、住、用、行;或熏陶人的精神,培养人的观念意识,使活生生的人有人生观、世界观和是非观、价值观;或防病治病,维护生命健康;或军事技术,助力野性之争,……。

“术”有千万,作用各异,但在文化之道的统一下,产生合力,对人,对人的生存环境、生存状况造成影响,或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或制造生存危机、人道灾难。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存状况危机四伏,人类世界战乱不休的情况下,我们最需要反思文化之道,检讨主导和掌控科学等文化之术的文化精神是人文精神还是物质功利精神,思考一下人的本质是什么,文化人是否是真正的人。

自19世纪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化就成为世界的主导了,以“术”为道成为了文化发展方向,经世致用的功利价值,成为了世界的普世价值。近二百年过去,话语体系都是西方文化的了。伴随西方文化话语体系的发展,胜王败寇、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渗透进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新闻媒体、历史教育,人人都向往诺贝尔、福布斯,都在发展自己的竞争力。

在你争我夺、由文化力量决定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关系的情况下,弱势者、弱势群体、弱势国家是鱼肉,生存艰难;强势者、强势群体、强势国家是刀俎。

全世界都在争取物质利益,追求奢华生活。物质生活日新月异,地球生机日益衰弱,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存状况强弱悬殊,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发生了。

中国文化、中医学的文化优势,不是物质利益,不是科学等文化之术,而是维护生存环境,和谐生存关系,改善生存状况,为活生生的人的长久生存,为活生生的人生命健康服务。

人的文化要为人服务。人的需要是多样的,物质生活、情感生活、精神生活,根本的需要自然生存环境,是和谐的社会生存关系,天地气交气化的自然存在,有了和谐的社会生存关系,人类就能生生不息。

文化不以人的生存为根本,不自然,不尊重生命,不尊重活生生的人,“术”不是维生、护生、养生之“术”,而是唯物唯利、为我唯争的武器,一时的辉煌过后就会是无尽的黑暗。

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把人当人的文化精神,是生命利益第一,重视维护人的生存环境,营造和的生存状况的文化精神。

人不是肉体的存在,是生命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存在,是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存在;不是物质的存在,是因应变化、因应协调的存在。文化为人服务,实质是为生命服务,营造和谐社会,维护地球生机,维护生命健康,使活生生的人在天地间活得好、活得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