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神

 直尾昂述 2022-04-09

形有形状、形体之义

有诸内,必形诸外

对于神,孟子,主要还是从

有意志的人格神方面去理解

使之主祭

百神享之

是天受之

《管子》

在解释意识起源和

人的精神活动时说:

人之生也

天出其精

地出其形

合此以为人

《庄子》:

精神生于道

形本生于精

万物以形相生

若依上句:

昭昭生于冥冥

有伦生于无形

来看,便是无

似乎是无生有的命题

成玄英:

无形之道

能生

有形之物

不过在

道与有物之间

有一精神环节

留动而生物之形

形体保神

各有仪则

谓之性

“形体保神”和

“形本生于精”

蕴含着精神逻辑

在形体之先的观点

也有形神

既可离为二

又可合为一

的思想

庄子所说的

形神已含有

范畴的意义

荀子

肯定先有形体

然后才有精神

形具而神生

好恶、喜怒、哀乐减焉

夫是之谓天情

耳、目、鼻、口、形

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

夫是之谓天官

形则神,神则能化矣

《礼记》:

魂气归于天

形魄归于地

故祭求诸阴阳之义也

《礼记·祭义》:

气也者,神之盛也

魄也者,鬼之盛也

合鬼与神

教之至也

众生必死

死必归土

此之谓鬼

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

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

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

认为

鬼是魄,是形体,

死后腐烂归于土,

鬼就是归

神是精神

死后离开形体

成气四处游荡

《淮南子》

继承了形神离合的思想

精神者,所受于天也

形体者,所禀于地也

并且具体描述

胎儿发育过程:

三月而胎,六月而骨

七月而成,十月而生

的个体生命

的产生过程

形神观

更具体化

与科学化

个体生命,一旦形成

它便具备,三个要素:

形、神、气

形、神、气志

各居其宜,以随天地之所为

形者生之舍也

气者生之充也

神者生之制也

一失位则

三者伤矣

神制则形从

形胜则神穷

贵神而贱形

恰是“形具而神生”的反命题

如果说《淮南子》

以形神与养生相联系

那么

司马谈所说便直接

与生死问题相连接

触及形神范畴的实质

凡人

所生者神也

所托者形也

神大用则竭

形大劳则敝

形神离则死

死者不可复生

离者不可复合

故圣人重之

由是观之

神者,生之本也

形者,生之具也

心伤则神去

神去则死矣

神去人死

仍是“神者,生之本”的思想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桓谭继承《淮南子》烛火之喻

明确论述了烛火与形神的关系

精神居形体

犹火之然烛

如善扶持

随火而侧之

毋灭而竟烛

烛无,火

亦不能独行虚空

又不能后然其灺

灺犹耆老

齿堕发白

肌肉枯腊

精神弗为之能

润泽内外周遍

则气索而死

如火烛俱尽

这是一种

形死神灭

的观点

王充:

形须气而成

气须形而知

天下无,独燃之火

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形体与精神

关系比喻为

烛火的关系

人之死

火之灭

火灭而耀不照

人死而知不慧

二者宜同一实

论者

犹谓死〔者〕

有知,惑也

人病且死

火之且灭

何以异

火灭光消而烛在

人死精亡而形存

谓人死有知

是谓火灭复有光也

认为:人死神亡而无知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在与

中国传统思想的结合中

便有神不灭、因果报应

与形神论相联结的情况

《西域传论》:

精灵起灭

因报相寻

形神论在神灭、

神不灭的论争中

掀起了一个高潮

阮籍在讲

“天地生于自然”时

主张形神自然结合

不害于物而形以生

物无所毁而神以清

形神在我而道德成

忠信不离而上下平

天文学家杨泉作《物理论》

从“成天地者气也”出发

论证形神关系

含气而生

精尽而死

死犹嘶也,灭也

后来戴逵

沿用薪火之喻

批评神不灭论

《流火赋》;

火凭薪以传焰

人资气以享年

苟薪气之有歇

何年焰之恒延

这种理论上的破绽

就被道教和佛教

用来论证道佛

的学说

葛洪:

形者,神之宅也

故譬之于堤

堤坏则水不留矣

方之于烛,烛糜则火不居矣

身劳则神散

气竭则命终

气疲欲胜,则精灵离身矣

慧远

针对汉以来

精粗一气、

神形俱化

的思想说明

神精形粗

神者何邪?

精极而为灵者也

此外,神有传异形的功能

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

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

前薪非后薪,则知指穷之术妙

前形非后形,则悟情数之感深

再者,慧远反驳

形神俱生俱灭论

假令

神形俱化

始自天本

愚智资生

同禀所受

问所受者

为受之于形邪?

为受之于神邪?

若受之于形

凡在有形

皆化为神

若受之于神

是以神传神

丹朱与帝尧齐圣

重华与瞽叟等灵

其可然乎?

南朝天文学家何承天

以科学观察为基础

批判了因果报应说

他认为:

生必有死,形毙神散,

春荣秋落,四时代换,

奚有于更受形哉

他还阐述

形神关系:

形神相资,

譬以薪火

薪弊火微,

薪尽火灭,

虽有其妙,

岂能独传?

神不灭论

却反驳说:

观三圣设教

皆云〔神〕不灭

其文浩博,难可俱载

止举二事,试以为言

《祭义》:

唯孝子为能饗亲

《礼运》:

三日斋必见所祭

饗非所饗,见非所见

违经背亲,言语可息

神灭之论,联所未详

范缜《神灭论》一出

朝野喧哗,内外震动

范缜:

形者神之质

神者形之用

形称其质,神言其用

形之与神,不得相异

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

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

利之名非刃也

刃之名非利也

然而

舍利无刃

舍刃无利

未闻刃没而利存

岂容形亡而神存

唐孔颖达在注释古文献

涉及形神、魂魄问题

人之生也,始变化为形,

形之灵者,名之曰魄也

既生魄矣,魄内自有阳气,

气之神者,名之曰魂也

魂魄神灵之名

本从形气而有

形气既殊

魂魄亦异

附形之灵为魄

附气之神为魂

宋元明清时期

形神问题的性质

已与范缜之前的

情况有异

不是神灭神不灭之争

而是本质、本体

与作用、功能之论

周敦颐: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形既生矣,神发知矣

五性感动,而善恶分

朱熹

在解释

周敦颐

这句话时

作了发挥:

'形既生矣’,形体阴之为也

'神发知矣’,神知阳之为也

阴主翕,凡敛聚成就者,阴为之也

阳主辟,凡发畅挥散者,阳为之也

王廷相批评何瑭的:

“神为阳,形为阴”

的形神二元论

实际是批判朱熹的:

形体阴之为也

神知阳之为也

他说:

神者,形气之妙用

性之不得已者也

三者一贯之道也

今执事

以神为阳

以形为阴

此出自释氏仙佛之论,误矣

熊伯龙是一个无神论者

以“辟神怪祸福之说为主”

而定书名为《无何集》

王夫之把

形神问题

与认识论

相联系

他说:

形也、神也、物也

三相遇而知觉乃发

形是指,人的形体感觉器官

视听之明,可以摄物

心知之量,可以受物

神是指,精神现象或思维活动

独言心者,

魂为神使,

意因神发,

魄待神动,

志受神摄,

神为四者

之津会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