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枭雄的治水功勋

 涛儿—taoer 2022-04-09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十大著名战役中,他经历了五场,其中有对曹魏集团至关重要的北方统一战和著名的以弱胜强战——官渡之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是极其消耗国力、消耗粮草的,曹魏集团能发动几次大规模的战役主要还是得益于发达的农业,而这也源于曹操推行的农业改革和对水利工程的重视。具体他是怎么做的呢?有请我们今天节目嘉宾曹操登场。

图片

故宫南蓄殿包拯画像

图片

孟德,您好!

图片

您好!

图片

官渡大败袁绍之后,您仅用了6年统一北方,这段时间治水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图片

大败袁绍后他在河北的势力仍然不可小觑,灭袁非一日之功。所以自官渡之战后,我便开始开白沟,打通了黄河与海河之间的第一条区间运河。在淇水口(今淇县东西卫贤镇东一里)作堰横拦淇水,引淇水东流入白沟,使漕船由黄河登岸后陆运数十里后转白沟,水运直通邺城。这是第一步。

图片

曹操筑枋头堰改淇水入白沟示意图

图片

是的,从“建安七子”王粲的《从军行》中我们可以一窥白沟通航后的壮观景象:“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连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

图片

位于淇河左岸的“前枋城险工段”

图片

这一区间运河的连通,成为后来向华北运送军队和粮草的重要水运路线,为建安八年拿下邺城立下汗马功劳。在拿下邺城后,为改善邺城与外界的交通条件,我下令开凿了一条西起漳水东至白沟的运河,以补充白沟的水量,打通了邺城通向白沟,乃至北上的水上运道。这是我的第二步。

图片

《水经注·浊漳水》提到,利漕渠连通了漳水和白沟,使得邺都水运可由漳水经利漕渠入白沟。

图片

不仅如此,我还修建了白马渠,将漳水与滹沱河连通,修建的鲁口渠将滹沱河与泒水连通,再北上与平虏渠、泉州渠以及新渠连通,构建了一个以邺城为中心,沟通江、淮、黄、海四大水系的运河体系。水渠修到哪儿,我的战船就能到哪儿,建安十二年顺利拿下乌桓,水运功不可没。

图片

曹操开平虏渠、泉州渠、新渠示意图

图片

征伐乌桓的胜利,奠定了曹操次年挥戈南下的基础。在得胜回师途经碣石山时,曹操写下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著名诗句。

曹魏时期运渠的开凿,用于发展漕运,对维系曹魏政权的统治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更是为隋唐南北大运河的沟通奠定了基础。

东汉末年分三国,混战不断,最容易受影响的就是农业生产。那么,军粮有保障、百姓有饱饭,您是如何做到的呢?

图片

两淮屯田水利工程图

图片

迁都许昌后,为了强兵足食,枣祗和韩浩等人建议效仿秦、汉推行屯田制度,整合军屯与民屯,在各地设立田官专门负责屯田。屯田制逐步确立后,让征伐四方的军队无需长途运粮,同时还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粮食,所以曹魏政权才能克平天下啊!

图片

我听说您还与我国最早的蓄水灌溉水利工程芍陂有历史渊源?

图片

这也是借用古人智慧。到了淮河一带,为了伐吴,急需大规模屯田,因此我们修复芍陂、修建陂塘以灌溉稻田,扩大了屯田规模,使农业生产得以恢复,“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我还听说当时任典农都尉的邓艾后受司马懿赏识,官至尚书郎,在芍陂附近修建大小陂塘50余处,也大大提升了芍陂的蓄水能力,增加了灌溉面积。他还开广漕渠,由汴引水到颍水各陂塘,既可以蓄水灌溉,又可以通漕运,为我曹魏政权立下功劳。

图片

芍陂遗址

图片

是的。得益于芍陂,淮南至元代仍然是全国重要粮食基地之一。如今,虽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芍陂仍是淠史杭灌区的调节水库,发挥着巨大作用

好了,感谢大家的收看。请期待下一期《历史名人的另一面 》。

图片


思考!
图片

听说建安十二年,曹操带着文武百官来到汉中石门栈道的褒谷之地,看到明净的褒水从山谷飞泻而下,撞在河心的一块巨石上,溅起朵朵水花,如雪浪排空。曹操被这美好的大自然景色陶醉了,书兴大作,题写了“衮雪”二字。

你知道其中有何深意吗?欢迎留言。

来源:中国水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