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西口的山西人,都走向了哪里?

 lpl求知获识 2022-04-09

你是否看过2009年央视由杜淳主演的大剧《走西口》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是并称的三次人口大迁徙,那年月不知有多少哥哥走西口,又有多少妹妹流尽了泪花,可以说随便拎出哪个来都是部厚重的故事。

山西人走西口,约从明代初期开始,高潮出现于明末清初,直到清朝末年,这个时期走西口的人口数量最大,前后经历了大约三百年的历史。明初,朝廷为了保卫北方边疆,抵御蒙古骑兵入侵,修建万里长城,并专设了九边(可以理解为9个关口)。明初实行以粮换盐的开中制,为晋商的形成带来了契机。明朝中期又在张家口和杀虎口开放马市,使晋商由以盐业为主转向多种经营。但是,当时明朝政府并不允许商人北入蒙古腹地,此时的走西口还是受到很大限制的。

后来清朝统一蒙古各部,北部边界移至贝加尔湖以南的蒙古草原,康熙亲征葛尔丹,平定大西北后汉民禁止入蒙的禁令基本废除。距蒙古草原一水之隔的河曲人捷足先登,纷纷渡黄河北上,来到蒙古大草原垦殖开发。蒙古人不善农业和商业,大青山以南绵延数千里为可垦之地,这就为走西口的哥哥们提供了用武之地;同时也带动了晋商的发展,著名的晋商老号大盛魁就是走西口的山西人建立了,持续了300年。

狭义的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包括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等,即晋北人、陕北人等走西口的交汇点。西口也主要是晋商出关与内外蒙贸易的地方。后西口泛指在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从事农业、商品交易的地方,也包括了陕西神木口,河北张家口以及归化城呼和浩特

通过走西口,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长城以北有了大量的汉族人口居住,传统的农耕线北移,加强了蒙、汉人民的相互交流。广泛流传于晋北、陕北、河北以及内蒙西部的地方小戏二人台,更是内陆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产物。另外走西口也使晋商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地区、库伦和多伦以及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杀虎口也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

值得一提的是它对于民国初期徐树铮收复外蒙也是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内蒙地区当时的王公贵族也是因走西口的历史原因,汉化程度较高,所以当年也没有和外蒙古一样闹独立,对我们多民族国家的繁荣稳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走西口大移民实际上和闯关东一样,主要是因为山西,陕西以及河北等省人多地少,而内蒙古,新疆又地广人稀,适合开荒耕田,养穷人的地方。同时走西口也促进了近代晋商的崛起,一部走西口即体现了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史也体现了晋商的发展史。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