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全小议:由捂脸代替口罩通过门禁系统想到的………

 新用户8843J5E5 2022-04-09

    这几天一直有一件事情在笔者的脑子里出现,虽然还没有太成熟的想法,但是决定把他写出来,理一下思路,也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分享,事情是这样的:为了疫情防控,某公司为了让员工进入厂区时必须戴口罩,就在进门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上加了一个口罩识别功能,就是你不戴口罩就会被告知因为没有戴口罩无法进入,这个功能一添加,大家都戴起了口罩。过了两天,一名员工到了门口发现没戴口罩,急得抓耳挠腮,没想到在他手放到脸部的时候,门禁显示他戴口罩了!并打开了门,这名员工很兴奋大声说:这个门禁系统有BUG,用手捂着嘴就可以了!后面的几位一听也很兴奋,都摘掉了口罩捂着嘴顺利通过了门禁,然后都很兴奋的边走边谈论此事!第二天,发现这个BUG的人越来越多,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一个安全管理者来说,看到这种情况十分气愤的,因为在我们日常安全生产中这种情况是十分常见的,很多习惯性的违章都是这么形成的,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呢?

一、感谢这些小白鼠

后来慢慢冷静下来进行了思考,首先应该感谢这些勇于尝试的小白鼠们,他们用可能被处罚、被感染的风险来测试了我们的门禁系统,发现了我们的门禁系统的BUG,真想给他们每人发一个“小白鼠“奖励!以此来鼓励他们大无畏的精神!其实在安全生产领域,也有很多这种”先驱“!他们用生命、身体的代价完善了我们的安全管理体系,可惜最后还被定义为违章。难道不是他们不知道这样做的风险吗?笔者相信只要不是个弱智和傻子应该都清楚目前的疫情状况,为什么还会这样呢?因为他们相信风险距离自己很遥远,存在侥幸心理、麻痹心理,才让他们把这些为了保护他们的规定当作了限制他们自由的枷锁。有一句话说得好:人都是在去往死亡的路上,安全管理就是防止有人插队,但有的人非要插队,那也没有办法!

同时这也让我想起前一段一位同行写的关于羊群理论的文章,里面写道:在员工行为安全管理中,“羊群效应”下的盲从行为让群体逐渐丧失安全意识,放任不管将形成习惯性违章,还可能造成盲目施救集体违章的严重后果。对人员行为的心理本质进行探究,有助于引导员工培植积极心理,养成安全行为习惯。本文将探讨在不安全行为中“羊群效应”的心理学本质,以及企业可以采取的干预措施。

 

二、如何解决呢

这种事情在安全管理中屡见不鲜,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的专家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但作为需要实践的企业来讲扯那些没有用的东西是没有用的,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办呢?

1、升级设备技术,堵住BUG

既然小白鼠们已经做了测试,就说明我们的设备、设施存在问题,那么就应该从技术上来解决,相信现在的技术是可以堵住这些BUG的。其实在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中我们的很多工具、设备、设施都有很多缺陷,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技术原因,就是我们的技术水平目前就处在这个阶段,存在缺陷是很正常的;二是采购原因,这个一个很容易让人愤怒的事情,不知道谁最早发明了集中采购和低价中标,貌似管理创新,但质量被忽略了,于是乎,大量的垃圾进入了生产现场,采购人员要求技术提供参数,认为有参数就可以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很多品牌的差异有时是参数体现不出来的,这下好了,没有问题都抢功劳,出了问题都推诿,哎!三是很多的产品都是趋利而来的,根本就和安全生产无法结合,有次参加一个产品介绍会,卖安全软件的没有一个懂安全的,然后大言不惭的说装上软件企业安全管理就能大幅度提升,反正有人信了,然后就要强制推广,装了软件真的就能高枕无忧了,这种就和清明节烧烧纸似的,信则灵吧!

2、完善管理体制

我们的安全生产其实很多都是事故导向,就是从事故开始追责,假如我们把这个当作事故来分析,应该怎么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呢?

(1)、采购部门。如果在采购前就要求有这个功能的话,采购部门无疑是失职的,或者说是要付责任的,你购买的产品存在技术缺陷,能说你没有责任吗?你说不不懂,如果后果严重了,懂不懂还重要吗?你还有说话的机会?

(2)门禁管理部门。如果装了门禁无人值守你就没有责任,装了门禁还有有人值守,说明这个事情很重要,需要两个保护层,我们的管理目标是每个人都要戴口罩,而不是顺利通过门禁,而由于值守人员的失职导致了两层保护一层自动失效,那还有你干什么呢?

(3)主管部门。在设计这套管理机制的时候做过验证、试验和预案吗?是不是基于风险和情景来考虑这些问题呢?作为安全管理人员,最忌为的就是想当然的认为一件事情是万无一失的,我们要不停的去问自己这个失效了怎么办!只有不停得去深入思考,才能把保护层建立完整,保证安全。

还有你考虑过有人没戴口罩怎么办嘛?有人说门口准备些口罩,笔者认为这样是不对的,我们要求戴口罩的目的是阻碍疫情传播,而不是说他进来才戴口罩,他没戴口罩,说明他习惯不好,在别的地方没有戴,也许已经阳性了,戴了口罩进来也有传染别人的风险,所以就不要来了!

3、管理执行力和强度问题

对于这种已经违反安全规定的员工应该怎么办呢?一般有三种说法:一是所谓的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就是奖罚结合;二是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放点儿事故案例,讲点儿法律法规,考试一下,不行再写一个检查,反正也没有什么后果,这事儿就算过去了;三是创建所谓的安全文化,让员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开始转变,大张旗鼓的宣传,答题、演讲、竞赛,什么热闹玩什么(这些笔者在十年前都玩过,并且玩的很嗨!),也可以很好得写总结,有照片、有成果,皆大欢喜!

但这些东西真的有用吗?

恕笔者直言,这些东西的作用微乎其微,为什么呢?这些东西只占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中很小的一部分,他虽然可能被洗掉的!所有的痕迹都不会有的!那应该怎么办呢?笔者认为在我们目前处于制度管理的初期阶段,只能靠重罚!因为我们就处在这个阶段,很多的游戏规则都是这样的,比如当你在马路边停车的时候,你会考虑什么?你一般会考虑的是停在这个地方会被贴罚单吗?你想过停在这里会给别人造成不方便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维呢?罚出来的!同理,比如你发现一次违章,直接把这名员工开除了,你看看还有第二名员工去违章吗?如果仅仅是批评教育一番,很多人还会忘记带口罩和戴口罩,因为根本没有形成思维烙印和习惯,这些习惯在初期靠惩罚是最有效的!

比如我们都知道新加坡的文明程度很高,开始靠什么么?新加坡的肉体刑罚——鞭刑!新加坡的严峻刑罚在文明国家里,是少有匹敌的。连乱扔废弃物、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冲公共厕所也要被重罚好几千块钱,还要被起诉。(乱扔垃圾初犯-罚款300元),开始大家有了畏惧心理,慢慢就形成了习惯,受刑和受处罚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文明也就来了!

我们有时用我们的假慈悲对待少数人,最后却伤了大多数人,难道非要有了严重后果才采取措施吗?

三、小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少点扯淡的清谈,来点儿有用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