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 VS 老班 01 新手案例 ![]() 李润于:一次大胆的尝试 从上初中起,我就幻想着,有没有一天,能够去操场上或者别的地方上语文课,那样肯定很好玩。 很多年后做了老师,这个梦想仿佛水底的岛屿,时常会探个头。 今天,上了一上午的课,在午间到“教工之家”略作休息。 这间专门提供给老师的“教工之家” 窗明几净,凳子是藤椅,橙色暖阳从窗户折射到玻璃小圆桌上,印出一片光亮。 眼前一亮,不如让他们到这里来阅读一节课? 我被自己这个念头吓了一跳,但很快又坚定且兴奋起来。 我先找来课代表,和他说明情况,明确我的意图,让他先去打预防针,唯一的要求就是安静;第二,让他和我一起检查书本,不适合现阶段阅读的挑走先放在我的办公桌上。 好多人问:“老师可以带作业吗?” 我犹豫了一下:“可以带练字的本子。” 这样也好,避免他们一窝蜂地去拿架子上的书。 我还宣布了重默的、作业不合格的学生名单,他们需要先完成任务才能看书。 从教室走到教工之家,一分多钟的路程还是有学生大声讲话,我立刻提醒他们。 教工之家里,坐下就开始有嗡嗡的声音,我提高音量提醒。 见我有点生气,学生安静了一会儿。 有人开始默默地练字了,有一些人在书架那边准备挑书,但是更多的在吵吵嚷嚷,再次示意他们安静,我开始在教室里巡视,希望给他们一点压力。 大部分同学在练字,我有点失望,但第一次把语文课堂搬到教室外,总要留点纪念,我举起相机,开始拍摄。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我举起相机,站定在了门口,“教工之家”突然一片宁静,慢慢地,很多人开始放下字帖,去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本。 之前赖着不肯重默的小婷,竟然示意我来批改她的默写,甚至补完最近一次默写后,还说要把前面的几次也顺便完成了吧; 有几位同学将作业订正好给我检查,字迹都很工整; 爱看火影的小王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 平日里“葛优躺”的小坤,你猜他怎么看书的?他瘦小的身体竟然把腿伸进藤椅两侧的扶手下面的空档,着看书; 一直都很懒怠的小宇,也在目不转睛地读书…… 我拍下了一张张认真模样的照片,心里感慨。 同时思考着为什么一开始会吵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我一直走动导致了另一边的无所顾忌,而我站在一处不动,则给了他们十足的威慑力。 下课之前提了两个要求:带走自己的东西;把书放回原处。 他们整齐划一的行动,安静且小心。 这是我做老师以来一次大胆的尝试,把课堂搬了个地方。 我所得到的是心中感动,也在小窃喜。 老班点评 02 老妈于洁:与你分享我的很多尝试 你的文字勾起了我很多回忆。 二十多年来,我曾做过的无数次尝试,一瞬间一一浮现。 01 曾经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把课堂搬到操场上。 学生围成一圈坐着,那时候班级的人数不算多,四十个人左右,一圈正好。 我也在学生中坐着。 左手边是红叶李,开成粉白色的云朵; 脚边是“才能没马蹄”的浅草; 头顶蓝天白云; 操场跑道上有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从我们身边跑过的时候,好奇地看着我们。 我戴着小小的扩音器,一边讲解课文,一边观察学生。 正如你所说的,学生表现得很是平静,并没有表现出特别新奇的样子。 也许学生在很多年的教育中已经习惯了老师说啥就是啥,缺少了对新鲜事物感知的敏锐度。 这是我当时的想法。 因为是正常上课,所以并没有拍照记录,只是在课结束时我们匆忙地拍了一张照片做个纪念。 是抓了一个操场边跑步的学生替我们拍的,拍得清晰度不高,最遗憾的是没有把我们和盛开的红叶李拍在一起。 02 曾经把复习类自习课搬到操场上。 记得那是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又是初三,从早到晚教师轮番进班炒冷饭。 每到下课进班级看看,总能见到累趴在桌子上的学生。 也许是一届一届总是这样的吧,学生除了发点小牢骚或者趴在桌子上睡觉,也别无他法。 那天我的复习课是在下午第一堂课,正是学生最困的时候。 后面还连着三堂理科的复习课呢。 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难得老天不吝啬,温暖无风。 我在教室门口喊了一声:“带上复习资料,跟我去操场。” 学生们一愣,随即欢呼起来。 他们三三两两在草地上坐下,有的背靠背,有的并肩,有的面对面,还有的直接躺下来把头搁在好朋友肚子上,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我在他们中间来回走动,一方面监督复习,一方面解答疑问。 再后来我在跑道上慢走,看着枯黄的草地上他们认真复习的样子、累了闭着眼睡觉的样子,我的心里有一点点安慰:至少这堂课缓解了他们的劳累,保证了后面几堂课的效率。 03 曾经把班会课搬到了地上。 那是初三后半学期的一节班会课,之前了解到学生们对于作业量抱怨颇多,甚至还有学生在老师布置完作业走出教室后嘴里骂骂咧咧。 我让学生把课桌椅都移到教室两边,中间铺上报纸,所有学生脱了鞋子围坐在教室中间的报纸上。 一时间教室里安静无声,学生完全搞不明白我这个班主任想干嘛。 等我在人群中坐下来时,我和学生们都忍不住大笑起来:四周围男生的脚实在太臭了。 这一笑,教室里的氛围变得宽松友善起来。 我们随意地聊着关于作业的事情,有学生说如果每门功课做个20分钟,那么语数英理化史政,也至少需要140分钟,如果磨磨蹭蹭,再加上数理化遇到难题想一想,那么基本需要三个小时才能完成。 所以不是老师布置作业量多,而是确实是因为初三功课多,不该把气撒老师身上去的。 而我也向学生声明我的语文作业尽量在课堂上留出时间给他们做,以此减少他们的作业负担; 也希望他们珍惜自习课的时间,做到高效率,减轻回家后的作业负担。 我捏着鼻子说:“快起来吧,我受不了了,臭死了。” 学生们再次哈哈大笑,起身,移动桌椅,安静自习。 后来有个学生毕业后写信回忆了这一堂特殊的班会课,她说她学会了一件事情: 遇到问题不发牢骚,而是调整情绪,想办法解决。 04 曾经在语文课上用唱歌的方式背诵古诗文; 曾经带着学生一路步行到阳澄湖边观察冬日的水面,体会“独钓寒江雪”的意境; 曾经因为学校组织外出参观结果高速上大巴车尾部起火无法跟上大部队,带着学生下了高速敲开农户的门一起用灶头炒饭吃; 曾经把两节语文课并起来包馄饨吃馄饨,体验来自生活的哲理…… 05 我曾经做过无数的尝试, 有的尝试学生无动于衷,也许在他们这样的年龄是无法体会一个老师的良苦用心; 有的尝试被学生终生记忆,很多年后还念念不忘。 有一些留下了照片,定格成我自己永久的记忆; 有的只顾着做事,忘记了拍照留念。 这些尝试,完全出于一个教师对学生的体贴与关爱,想着在他们相对枯燥的学习生活中给出一点点新鲜感,想着让他们的学校生活能够更丰富多彩一些,想着让他们若干年后回忆起的学校学生没有那么乏味…… 而一个教师的良苦用心并不是会被学生在当时那刻完全理解的,更谈不上感激。 不要说十几岁的学生了,就算是成年人,也不一定能够真正体会到别人带给自己的善意。 所以,只要我觉得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是有意义的,那就无问西东,只管去做了。 很开心,你在工作的第二年能有那样的小心思小尝试,和我一样,母心甚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