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退役期来临与锂资源约束,锂电回收势在必行。碳中和背景下,电动车和储能市场将快速增长。综合考虑环保因素、锂资源区域约束、锂价格因素,废旧锂电池回收是一项必要工作。然而当前政策正在完善,标准、价格是核心掣肘。 2030 年三元与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将成为千亿市场。对于三元电池,根据我们测算,在金属处于均价时,2030 年三元电池锂/镍/钴/锰回收市场空间预计273/157/138/10 亿元。2030 年三元电池金属合计回收空间在均价情况下将达近600 亿元。 磷酸铁锂电池通过梯次利用再回收,锂价高位带动回收环节利润。磷酸铁锂电池直接拆解回收的经济效益并不大,弥补经济性方案:1)先通过梯次利用提高收益,2)处理成本通过行政手段及补贴内部化。对于磷酸铁锂电池,我们预测在中残值下,2030 年铁锂电池梯次利用市场空间预计339 亿元,在锂金属处于均价时,2030 年磷酸铁锂电池锂元素回收市场空间预计144 亿元。 锂电回收可作为“城市矿山”,弥补碳酸锂供给紧张。动力和消费锂电回收途径增加的碳酸锂供给逐年增加可作为“城市矿山”,有助于弥补碳酸锂供给紧张。 海外动力电池回收模式可作为他山之石。参考欧美发达国家,动力电池生产商往往承担电池回收的主要责任,主机厂和电池租赁公司起到配合回收的作用。 依据责任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以日本为代表的动力电池生产商回收模式(包括经过电动汽车经销商、电池租赁公司)、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行业联盟回收模式(动力电池生产商联合形成回收联盟)以及第三方回收模式。 互利共赢,“降本”与“闭环”为商业模式的源动力。根据国内现有的商业模式主导企业性质的不同,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催生出动力电池企业回收商业模式、锂电材料企业回收商业模式与梯次利用商业模式。(1)动力电池企业回收模式,提高原料的上游议价能力,降低电池成本,国内代表性的企业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2)锂电材料企业回收模式,回收关键金属资源,形成产业闭环与降本空间。许多三元前驱体企业均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有所布局,如格林美、邦普循环(宁德时代子公司)、华友钴业、厦门钨业控股的赣州豪鹏、中伟股份、赣锋锂业等。(3)梯次利用商业模式,如中国铁塔等。 投资建议:锂电回收有助于弥补上游资源、特别是锂资源供给缺口,锂电回收市场空间及发展前景广阔。关注:(1)具备完善金属资源回收能力的锂电回收企业:天奇股份、光华科技;(2)转型切入锂电回收领域的企业:旺能环境、浙富控股;(3)形成产业链一体化闭环的三元前驱体及正极企业:邦普循环(宁德时代)、芳源股份、中伟股份、格林美等。 风险分析: 政策补贴不及预期;动力电池回收率、工艺降本不及预期,环保风险较大;锂电材料技术进步、相关金属价格下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