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其实也是一味中药,行气和血,发表散寒

 特斯拉盗梦者 2022-04-10

大家好,我是中医人方叔,今天跟大家讲一讲中药酒。
《药性赋》说,酒有行药破结之用。也就是说,酒可以助药力,行药势,畅气血,破瘀结
为什么呢?大家一喝酒就知道了,身体微微发热,血脉畅通,反应敏感的,就脸红,皮肤发红,可见酒乃辛温之性,能够引气上越外达,鼓荡气血,故古代在引药达表、引药通脉的时候,常会用到酒。
这酒既是辅助药物,更是一味中药。大家看古老的“臀”字,下面以酉来做底。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出,古代善于用酒来治病,把酒当作药来使。
但是后世已经渐渐不知道饮酒是等闲娱乐的行为,而是以酒为浆,醉以入房,酗酒成瘾,恣饮无度,这样无异于摧残自己身体。所以古人说,酒为穿肠毒药
这并不是在说酒的坏话,这也不是酒的过错,而是人们不知道节制,把本来做药来治病的,当成娱乐来享用。任何药都有偏性,长期服用,必定会损伤身体。长期饮酒没有不伤损身体的,人不是死于酒,而是死于自己不懂得节制欲望
《本草纲目》里说,痛饮酒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
我们再来看看,酒放在汤液里是如何提高汤液功效的。张仲景的瓜萎薤白白酒汤就是用酒的非常出名的方子,把白酒加到洗涤胸膈痰垢的瓜萎、薤白里去煎煮,这样可以加强治胸痹的力量,借助酒力可以行血脉。
一般胸痹胸背痛的人,喘息短气,脉象沉迟,这是一派阴寒、胸阳不展之象。这时正好可以用到温化阴寒的酒。为什么呢?陶弘景说,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热性,独冠群物,医药家多用酒以行药势。
大家看,为何烈酒逢寒不冰呢?
原来它有一股温热之性,正好用来消除冷积寒气,温通血脉。胸痹之人脉沉迟,就是一派胸阳不振、群寒包裹之象。这时如果不是借助辛烈的酒劲去通开血脉,发散寒气,就不能把痹痛躅除。所以张仲景在胸中寒痹里用到白酒,真是意味深长。
古人说的白酒,不是我们现在喝的白酒,而是低浓度的米酒、黄酒之类。酒除了能够助心通阳,令胸中阳光普照,阴霾自散外,古人还认为酒可以助肾兴阳,所以很多壮阳补药都用来泡酒,可以制成补肾壮阳酒。比如出名的鹿茸酒,用鹿茸配山药,或人参、枸杞子,治疗不孕不育,阳痿早泄,属于命门虚冷、腰膝酸软者。
酒还可以帮助祛风湿的药,充分发挥解表逐风寒湿的效果,所以风湿药酒更是中医药酒文化里的一绝。这里跟大家介绍一个简单的药酒方。
风寒入脑,导致头痛久不愈,甚至四肢酸痛,诸药乏效。这时你可以用桂枝泡一瓶高浓度的酒,一周以后就可以服用。顽固的风寒头痛,稍稍以温酒饮之,还可以用点酒涂抹痛处,这样很快就汗出痛愈。中医认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所以即使是风湿在表,疼痛难忍,也可以用这发汗解表的小药酒方。
桂枝药酒方虽然小,但却不容小瞧,为什么呢?桂枝乃阳中之阳,酒辛热能行药势,两者一搭配,如猛虎添翼,发汗解表,力量最快。风冷头痛,一般服用一两次就好了,甚至平时不小心着凉,也可以饮用,寒湿冷气自解。
酒还可以行气和血,发表散寒,为什么呢?《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烧酒性烈火热,遇火即燃,故善消冷积,御风寒,辟阴湿之邪,解鱼腥之气。所以做鱼汤时要滴点酒,这里头也有学问的。
还有很多人常跟寒湿打交道,是靠水过日子的,经常要碰触水湿,如果不懂得一些养生小窍门,身体就容易感触寒湿。
前面我们讲到生姜时跟大家说,姜枣茶可以防寒御冷,女性还可以防止痛经。如果是男的,一般就靠喝点酒来行气活血,发散寒湿,故《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凡大雨淋身,及多行湿路,或久浸水中,稍饮小酒,寒湿自解。
大家要善于活用这个经验。现正逢春夏之交,山里雨湿非常多。我们跟一些老农一起上坡种地,那些有经验的老农,冒雨回来后,都懂得温一小杯暖酒,把湿衣服一换,这暖酒一喝下去,腿脚就不容易沉重,也不容易抽筋,更不会轻易感冒,这就是借酒来行气活血、发汗解表的典型例子。
我们年轻人就不那么干,留点福气给老时用。但你浑身衣服淋湿了,雨湿会闭塞肌表,这时你不搞点东西来温通温通,以后就容易留下毛病。我们可切几片生姜,丢一两个大枣,再抓把红糖,开水一泡,随后把湿衣服一换,头发擦干,就可以服用这热腾腾的姜枣红糖茶。这样不仅不会因为寒湿束表而感冒,同时身体体质更强壮。

古方医学:公众号正在免费送《皇帝内径》,想学习中医的小伙伴。请点击下方图片,免费领取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个道理,以为淋点雨,受点冷,很快就过去了,没事。确实,在你正气充足时没什么大问题,一旦正气亏虚,问题就接二连三地来了。所以中医要懂得未病先防,小病早治。你如果懂得一些养生小招法、小窍门,在寒湿才刚刚侵犯肌表时,就把它们撵出去,一汗而愈。这样身体时刻都保持健康状态,根本不需要等到感冒发烧才手忙脚乱。
全文完!!!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提示:若涉及配方或疗法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