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策底后,何时企稳要看这五个指标

 凝霜飞羽 2022-04-10

自从3月16日金融委会议表态以后,A股有几天普涨,但如果看周线图,就会发现,沪深300仍然在下跌。

而前期的热门板块,比如新能源,半导体,白酒等,反弹后的下跌幅度都更大。虽然医药由于疫情被炒作了一下,但是很快又开始下跌,根本没有止住。

这些板块都有很强烈的二次探底的可能。

一是因为估值没有被消化,二是因为市场资金不足,流动性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因为机构已经调仓换股,不会这么快再次进入热门板块;四是因为散户遇到反弹就会跑。

需要指出的是,现在这个位置,对于非热门板块来说,其实已经是非常难得的建仓机会。

不过股市的情绪有惯性,所以下跌也有一定的惯性,即便是低估了,但仍然有可能再往下挖个坑。

现在判断股市是否企稳,着重要看5个指标。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历次政策底之后,市场底何时出现,以及为什么有时候出现得早,有时候出现得晚?

一、历次政策底和市场的时差

任何一次底部都不是高层出来表个态就能企稳了。通常在政策底之后,股市会暂时反弹,然后继续探底一段时间。有时候是一个月,有时候可能要磨3-6个月。

我们来看看前几次熊市的市场底与政策底的时间差。

1.2008年9月,首次降准,政策底出现。1.5个月后的10月底,出现市场底。

11月10日,出台“四万亿”计划,股市上涨超过1年,涨幅85%。

2.2011年11月30日,首次降准,政策底出现。12个月后,2012年12月3日,市场底出现

期间三次降准合计1.5%。

2012年12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消除,成为股市触底反弹的重要触发条件。

3.2015年6月29日,密集出台救市措施,政策底出现。7个月后,2016年1月,市场底出现。

期间的利好包括降准降息,国家队入市,养老金入市,完善新股发行制度等。

4.2018年6月,降准0.5%,政策底出现。6个月后,2019年1月出现市场底。

期间的利好包括,上交所发文提振信心,美国商务部取消制裁中兴,财政货币政策双宽松,社保基金抄底,官媒发声民营经济不会离场,再次降准1%,中美停止加征新的关税。

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图形走势,每次政策底出现后,股市都有一个反复探底的过程。

我们这次的市场底应该是去年12月的降准,到现在为止有3个多月了。

探底持续的时间取决于政策的力度。

官媒发声、交易所表态、高层维稳、完善股市制度等,都是毛毛雨,对引发市场底的影响不太大。

影响最大的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和大资金入市。

我们应该观察什么指标呢?

二、五个指标决定市场底的摸底时间

1.M1,M2

我们可以简单的把M2理解为定期存款,M1理解为活期存款。

钱从银行体系里出来后,如果立马就要用,就会放进活期存款里,M1就会增加,这表明经济活跃,大家都磨刀霍霍要大干一番。

如果短期不用,但未来打算要用,那么就会先放进定期存款里,M2就会增加,这表明经济增长的潜力很大,毕竟钱多了嘛。这些钱以后都会用的,比如买房,或者企业盖工厂。

当M1-M2增加时,说明大家把定期存款改为活期,随时准备要投资、创业或者消费。

总结来说,M2增加表示钱从银行体系流出来了,央行货币宽松;

M1增加表示经济活动活跃,大家信心十足;

M1-M2增加表示大家储蓄搬家,准备投资、创业或者消费了。

这三者都跟股市息息相关。当三者都增加时,就是大利好。

但2月份M2有所下滑,表示央行放出来的钱在进入实体的时候遇到点困难;但M1和M1-M2有所增加,表示一部分企业开始扩大生产了,对经济的信心增加了。

所以,我们还需要观察3月的M2数据,如果改善良好,股市磨底的时间就会短很多。

2.社融增速

社融增速增加,也表示资金进入了实体,是经济向好的表现。

我们2月份的社融增速也遇到一些波折,所以市场应该有所担心,迟迟不敢下手,并且还加速了外资的撤离。

好在高层及时表态,稳住了预期。

接下来就看3月的社融数据如何了,尤其是企业端的融资,如果持续改善,则有助于缩短磨底时间。

3.降准降息

接下来还需关注央行是否继续降准降息。

降准就是释放货币,降息则会加快货币流入实体。

从金融委会议的表态来看,似乎在催促央行加大货币宽松的力度,所以政策还是可期的。

货币释放出来,不仅会流入实体,还会流进股市,解决现在的流动性问题。

4.国家队入市

其实在金融委会议之前,我们就看到了两次日内的V型反转,很明显这就是国家队的操作。

之前还写过一篇文章,通过数据的测算,表明险资也在积极抄底。

倘若接下来有更多的国家队资金入市,流动性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5.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

美债利率上升,就会加速外资的撤离,这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最大的影响就是导致成长板块继续下跌。

成长股对资金特别敏感,自从打开了外资进入中国的通道后,美债利率和创业板的走势呈现出完美的负相关关系。见下图。

而最近美债利率拉升很快,这必然对前期这些热门的成长股造成很大的压力。

而沪深300和美债利率就没有绝对的负相关关系,他两经常还正相关。

所以接下来,即便企稳,也应该是价值股领涨。从最近的走势就能看出端倪来。

现在的美债利率已经拉升到2.5%了,为2018年以来的高点,如果继续上升,成长股就会很惨!

我认为,短期上升和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我国的国债利率下跌,那么还是会有外资撤离的压力。

所以最好当心热门股补跌的风险。

三、密切关注成交额

普通投资者的心理变化一般是这样的:

1.暴跌开始阶段:技术性调整,抗住;

2.下跌10%后:赶紧补仓,摊低成本;

3.下跌15%后:还补不补呀?感觉熊市来了,深不见底;

4.下跌20%后:跌麻了,装死得了,长期持有,价值投资;

5.反弹:赶紧跑,某个大V说还要跌,少亏就是赚,以后再也不碰股票了!

上方的套牢盘太多,所以股市很难一下子就反转,通常都会在底部来回震荡。

每次下跌都会让投资者怀疑是不是熊市来了,会不会大跌。

而每次上涨,就想摆脱折磨,赶紧跑路。

反复摩擦后,那些被套牢的散户才会逐渐缴枪。

然后我们就能看到成交额不断萎缩,这正是意志不坚定的投资者交出筹码,盘子变得越来越轻的特征。

所谓意志不坚定的投资者指的是那些心中没有价值的人,不相信股市长期终会回归价值。

这群人被消磨掉以后,想卖出的人就越来越少,成交额自然就萎缩。

最后,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占据主要力量,只需一点资金就能很快拉升股市!

上周沪深300的成交额已经无限接近地量2000亿元。如果成交额能持续萎缩,股市下跌的动能就会减小。

但对于热门来说可不一定,因为估值还不低,如果不下跌,就只能靠盈利来消化了,横盘的时间就会非常长!

四、总结

从政策底到市场通常都有一个滞后期,而滞后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央行的政策和资金的充足情况。

央行政策给力,流动性补充快,那么滞后期就很短,比如2008年就只有1个半月;

反之滞后期就长,比如2012年就持续了1年。但通常滞后的时间在3-6个月。

反观当前,政策底出现后,已经有3个多月了,我估计接下来还有一个二次探底的过程,但沪深300以及低估值板块创新低的可能比较小,而创业板和热门板块可能还会创新低。

然后,随着成交量不断萎缩,市场才会慢慢重拾上升的动力。

至于还会震荡多久,需要密切关注5个指标:

1.M1和M2;

2.社融增速;

3.降准降息的力度;

4.国家队抄底的力度;

5.美债利率的上升幅度。

如果这几个指标改善的速度比较快,磨底的时间就短,探底的幅度也更小。

但不管是否创新低,作为长期的价值投资者应该明白,现在这个位置,很多板块已经有很好的投资机会了,不用过于悲观!

买入跟时间做朋友的资产,财富只会迟到,不会不到。

打赏自愿,1分钱都是默默的支持,哈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