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2 天兰铁路上的第一批旅客

 lixj1028 2022-04-10

天兰铁路上的第一批旅客

(纪念天兰铁路通车,兰新铁路开工70周年专稿)

图片

1952 年 9 月 29 日上午 11 时,来自全国和西北各地的 19个民族的观礼代表1400 余人,从天水北道埠上车,他们是天兰铁路上首批旅客。

中央铁道部王世泰副部长剪断了横拦在铁道线上的彩色丝绸后,天兰铁路上行驶的第一列火车,穿过 “在毛主席旗帜下继续前进”的彩坊,向兰州驶去。

人们把这列运行的火车装饰的五彩缤纷,火车头的正中悬着毛主席的像,上面是庆祝国庆节及天兰路通车的红色大字,车厢两旁,镶着“在毛主席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标语,后面,由白色的和平鸽衔着的桃红色彩绸,一直延伸到车尾。

当列车行驶在天水三阳川、渭水峪、甘谷等地界时,山间的平地逐渐开旷起来,铁道两边出现一片田畴。田野中的高粱已经半熟,青青的荞麦开着白色的小花,还有那金黄的柿子好似向人们点头微笑。代表们听着车内广播介绍,看着这些丰收的作物,都为天兰铁路的提前通车而欢欣,更为他们是天兰铁路上的第一批乘客而感到自豪。

代表们畅所欲言,谈着自己的感想。肃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员恭吉布说,“天兰路通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土特产可以大量运往内陆,内陆的布匹、粮食也可运到边疆,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过了,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也会迅速发展的”。

恭吉布的话说出了当时人民的普遍愿景,天兰铁路的通车给西北人民带来了便利与幸福。在辽阔的西北大地上,有储量丰富的矿产:石油、煤炭、铁、硫磺、硝、石膏、砂金、金刚砂、重晶石、银、铜、铝、锑、锡、锰、硼砂等,这些都是发展重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例如粮食、造纸的大麻、制糖的甜菜、和土靛、五棓子、烟叶、胡麻、生丝、漆、桐油、多种多样的药材,羊毛、羊绒、 驼毛、猪鬃、肠衣、牛皮、羊皮等。这些土特产正如宁夏省代表金三寿(回族、宁夏省人民政府委员、宁夏省运输公司经理)所说,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因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大量的矿产没有开采。天兰路通车以后,给发展西北的经济,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还说,通过参加天兰铁路的通车典礼,西北四省的各族人民会晤,交谈各省建设情况,使我们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更加充满了信心。

图片

(天水火车站老照片)

这些代表们一路畅谈,一路欢笑,天兰铁路通车后带来的美好愿景,即将变成现实。列车穿过隧道,爬过山谷,越过平原。在这些风景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守护在重要工程附近的民兵。夏河代表雍增仓说,“我看到一个个雄壮的民兵真高兴,这是农民群众觉悟提高的表现呢!他们懂得这条铁路是人民自己的铁路,所以才有这样的热情”。他的话真正体现了人民的铁路人民爱。

在第5号车厢里,还有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代表、迪化市总工会副主席艾里,他谈到观感时说,“沿线看到这条铁路的艰巨工程,就不难想到工人同志们以爱国主义的精神和主人翁的姿态和自然环境作斗争,现在毛主席又号召继续努力完成兰新铁路,这正是新疆人民日夜期待着的事,我回去后,一定要把所看到的,传达给新疆人民”。农民代表亚克布说;“新疆焉耆区的农民过去卖出100 斤小麦,换不回来 3 公尺烟拓布,解放后 100 斤小麦,已能换到 5 公尺,到兰州可就买到 8 公尺了。再如一个砖茶过去需要 350 斤小麦,现在迪化 70、80 斤就能买到一块,兰州只要 50 斤就够了,我们很希望早日把兰新路修通,能过到更幸福更美满的生活”。两位代表的话体现了新疆人民对天兰铁路通车的衷心祝福及对兰新铁路的期盼。

图片

这趟首次开行的旅客列车经过沿线各城镇车站时,当地群众都列队迎送。当列车在甘谷车站停下,驻军文工团腰鼓队迎接着来宾,这时新疆塔塔尔族代表阿弟兰、俄罗斯族代表玛丽雅在月台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腰鼓队里的几个青年朋友,就解下腰鼓,与阿弟兰、玛丽雅同跳。开车的时刻已到,他(她)们还拥抱着,不忍分离。

列车行经陇西车站,已是晚上的 8 点,当地各界群众 3000 余人都等候在车站广场上欢迎。王世泰副部长答礼后,由少年儿童队代表向王副部长献旗献花。这时闹得最热闹的是陇西、兰州的少年儿童代表队的小朋友。兰州儿童代表队唱一曲天兰铁路长又长,陇西那队就唱一曲毛主席像太阳,此起彼落,互相应和。

图片

列车于 30 日下午 3 时 16 分到达兰州东站(现在的兰州站)。顺利地把天兰铁路上的第一批旅客运到终点站兰州。这里在不久以前还是荒冢累累的草滩,但现在已经是开阔平坦的广场,在广场上已经建起了许多建筑物,车站广场的对面,有一条 27公尺宽的双行马路通到将来的兰州市中心区域。当人们看到这样惊人的建设情景,都热情地为祖国光明灿烂的前途而欢呼。

天兰铁路已开始办理客货运输,从 1952 年 10 月 6 日起开始发售客票,7日起开始办理货运。

其实天兰铁路在这以前,为了方便沿途人们的出行需求,修通一段,就开始办理一段的临时客货运输。1952 年 2 月 5 日下午 6 点钟,在由甘谷开往天水的混合列车上。走进来一位老太太,她叫许三嫂,提了一篮子白馍,穿了一身老蓝色的粗布新棉衣,是去天水看姑娘的,许多乡亲都认得她。她找到座位坐下后,就上下左右看起车上的一切来了,那双布满皱纹的眼角里,含着微笑和泪水。

这时有人就向她搭话了:“许三嫂,你也坐上咱们的火车了!”搭话的是一个 50 多岁的老农民,背着一个褡裢,从火车门上走向这位老太太。

许三嫂笑眯眯的说,“这不是毛主席给咱们的福吗,还能不享……我只说这一辈子看不到火车了;谁知道咱解放军才来两年多,咱们这个地方火车就跑开啦!”

许三嫂又接着说,火车通了真是方便多啦,咱从家里到天水去,真是又快又省钱。老汉说着就坐在老太太身边。这时候老太太更高兴的说,“要不是火车通了,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上我那二闺女呢?头三四年前我去看了二闺女一趟,路上骑了一个驴,和小五去的,来回七八天,花的钱可不少,还没少受罪。在她家才只住了三晚上。前几天你三哥说火车通了,开始卖火车票了,从甘谷搭车半天就能到北道埠,一百多里路才花八九千元(旧币,相当于如今的八、九角钱)……这一回我真享了享这个福呢!”

图片

“是啊,坐火车既经济又省时,而且还使人坐着很舒服。这都是共产党的功劳。” 50 多岁的老农民接着又说“以前区上同志叫咱们修路,说是给自己修的,火车是咱们老百姓的。真的一点也没错。咱们老百姓不光能坐火车,火车一通开,咱甘谷的东西也便宜啦”。

天兰铁路上的旅客列车上有专为旅客服务的设施和工作人员,服务周到,不用下车,就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各种饭菜、糖果、香烟、茶水等,寂寞时可免费借用各种书报、象棋等文化娱乐用品,发生紧急病伤时,还可以得到免费治疗。

天兰铁路的通车不仅方便了百姓,而且还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繁荣了经济,降低了物价,提高了收入。

天兰铁路的客运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时加增列车,以满足人民对铁路运输的需求。天兰铁路通车后,票价又是如何呢?天兰铁路票价,从兰州到天水是六万九千二百元,从兰州到宝鸡共九万七千八百元(旧币,一万元相当于现今的一元,分别为6.92元和9.78元)。每天早晨 8 时发车。三天来旅客拥挤,坐火车出行的人很多,铁路部门已决定于10月9日增开一次列车。

本文写作参考:

1、《天兰铁路第一列彩车昨日抵兰》,《甘肃日报》,1952 10 1 日,第 2 版。 

2、《在天兰路第一次列车上》,《甘肃日报》,1952 10 2 日,第 2 版。 

3 、《天兰铁路已开始办理客货运输》,《甘肃日报》,1952 10 9 日,第 1

4、《从天水到陇西》,《甘肃日报》,1952 2 19 日,第 3 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