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之,药物气味治病的根本原理是如何。

 莫为天下先 2022-04-10

治病靠的是药物的-气-味-与-性-质-,可不是什么具体物质。所以调整常吃之食物也一样可以治病。

气味之分:

气属阳,寒、热、温、冷。平

味属阴,酸、苦、甘、辛、咸。淡

温热,既是天之阳气。寒冷既是地之阴气。

辛甘淡,为地之阳。酸苦咸,为地之阴。

(学过天干地支的就明白,天干,气纯。地支藏干,杂。)

阳主升主浮,阴主降主沉。

辛主散,因为行横,所以能解表

甘主缓,因为性和,所以能补中

苦主泄,因为行下,所以可以去实

酸主收,因为性敛,所以可以治泄

咸主软,因为性沉,所以可以导滞。(不流通)

淡主渗,因为性利,所以可以分消。(结节类)

纯用气者,取其动而行。纯用味者,取其静而守。气味兼用,合和之妙。(药物久煮,气少,取味。花叶类,快煮,取其气用,如藿香久煮没屁用,用药需配合酒,酒辛散。如,菊花茶,完全不需要久煮)

药味搭配,是否合适,应看禁忌,避害取利。

要解表者,远离酸寒,要降下的,不要兼升散。

阳旺者,禁忌热,阳衰者,禁忌沉寒。

上实者,禁忌升,下实者,禁忌秘。

上虚者,禁忌降,下虚者,禁忌泄。

症状皆阳,动,在动既散,元气外泄。

(内经之,五虚之死)

症状皆阴,静,在静既灭,生机断结。

(内经之,五实之死)

甘味不要用于中满的症状,

苦味不要用于假热的症状,

辛味不要用于热躁的症状。

咸味不要用于伤血,血虚的症状。

酸为木,克土,脾虚气,四肢不勤的,少用。

阳中有阴象,阴中有阳决,看清阴阳之变化,药理不难理解。(如,竹叶,先升后降,嘴巴喝是辛甘之味,入胃以后是苦味,总之最终是苦味)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