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种教育叫“唤醒”

 小雨123 2022-04-11

目前,部分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听课的现象,已经成为阻碍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率的羁绊。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学习情况中等的,我们叫他们“中等生”。他们的学习思维基本处于“休眠”状态,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因为教师的忽视和自身的“不觉醒”,最终沦落成为学困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差生”。

激活中等生的思维,把他们从“休眠”状态下唤醒,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如何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呢?一次家访,一次表扬,一次提问,一个题目,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等,都可能成为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自信的“密码”。

“夸”语文。语文课的课时较多,如果学生不喜欢语文,感受不到语言的美,他们根本就没有听课的欲望和冲动。同时,语文又是一种语言艺术。语文教学更注重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语文教学让学生去体味语言的美,用品鉴的眼光去看语文。只有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才能激发起学习语言的内驱力,从而培养起学习语文的兴趣。每当我接过一个新班,第一节课走进教室,我都会在黑板上认真地写下“语文,我爱你!”接着,我都要朗读一遍我写的一篇散文《沉醉在语文的“苏州园林”》。我带上他们漫步在语文的“苏州园林”。我不管他们懂不懂,我都会告诉他们,汉字是园中点缀其中的琼枝柔条。她的美,美得丰富,美得生动,看似无色无香,无形无状,但她灵魂洒脱,具有摄人魂魄的形体美和音乐美。句子则是奏乐鸣唱的小溪,或者就是一段弯曲的小径,甚至是一丛绿绿的翠竹。句子的美则让语文的美达到了极致。奇怪的是,学生仿佛真的的走进了语文的世界,感受到了语文带给他们的美丽和无穷的魅力。

除了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我还认真雕琢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在教学生字时,我采用了男女生比赛的形式。将课文中的生字看作是山上的猛虎,学生是过山的“武松”。把每个生字都认识了,才能过山,才算是真正的英雄武松,并且我还安排“学汉字羸大奖”的环节,激发起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增加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关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一年级上册《四季》的教学中,我首先把大自然比作“仙女”,我跟他们说,仙女吹了四口气,世界就出现了“四季”。学生顿时感到新鲜。这样,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又很自然地导入了下面的讲解。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伴随着春季草芽图片的展示,我让学生学着尖尖的草芽,晃动着身子从土里钻出来。当出现秋季谷穗图片时,孩子们主动地一起弯下腰。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欢笑。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小组内的学习交流,实行“兵教兵”的教学策略。目前,张瑞敏将海尔集团分成2000个小微公司,就是要“让一条命变成千条命”,激发起每位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激情。我从中受到启发。我将全班每四名同学分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一名优秀生、两名中等生和一名学困生组成。优秀生负责解决学困生学习上的困难,两名中等生在优秀生的指导下,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样每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小组之间展开学习比赛。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是小组的一员,都有责任为了小组的进步,而不懈努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发现,小组之间的竞争真的很激烈,课堂上同学们都积极发言,为小组争分,再也看不到一个懒洋洋的、思维处于“沉睡”状态的学生。

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包括学困生,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冲动。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会歧视任何一名同学,我不会让一名同学掉队。”因此,我特别关注上课时精力不太集中的学生。每次提问,我都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神情,当发现有的学生目光呆滞,或出现游移,我便采取合适的方式,提醒他集中精力。如果哪个学生长时间不举手回答问题,我就找他谈话,弄清他不积极主动的原因,然后帮他想出办法。

做好中等生的转化工作。中等生是班级中最不受重视的群体。那种传统的“抓两头,促中间”战略并不一定能奏效。多数教师认为,“两头”抓住了,中间的不用管,就能带动起来。一般而论,“两头”的确可能有进步,但位于两头之间的“中等生”却往往因为他们不积极也不多事而被忽视了。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多数教师狠抓学困生,学困生的数量在减少,而中等生的数量在增加。在某些教师的眼里,中等生往往成了不用管的很省心的群体。由于长期得不到关注,他们的消极心理得不到及时疏导,或者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漠视,可能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进而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课堂上,中等生因为有时思维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可能出现思维的迟钝,时间长了,就会进入一种“休眠”的状态,不再主动去思考问题,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没有自己的主见。久之,思想懒惰起来。如果不及时“唤醒”他们的思维,他们极有可能会沦落为“学困生”。因此,从长远考虑,唤醒中等生的自信,提供更多的机会,力争激发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成为目前小学教师亟需考虑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关注中等生。当发现哪位同学表现不太积极时,我会及时运用适当的方式,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等,给他提醒。课下再找他了解情况,让他明白,虽然老师在讲课,但时刻注意着他的表现,使他的思维始终处于较紧张的状态。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信心重建和搭建平台”的办法。在信心重建方面,我每天特意找两个中等生谈话,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重视。在课堂上我也有意用眼神和动作,表达对中等生的鼓励。我让优等生多与中等生交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已经和56名中等生进行了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采纳了他们的合理化的建议。另外,我还为他们的表现发展的平台。擅长书写的,让他们加入书法兴趣小组,定期评选“小书法家”;擅长语言表达的,我授予他“金话筒”的美誉;作文水平高的,我成立了“小作家”文学社,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有的唱歌好,让他在文艺演出中一展歌喉;体育好的,运动会上让他留下矫健的身姿。有的学生没有别的爱好,就爱干净,他就做“环保小卫士”;有同学只爱养花,好,我“封”他为“护花使者”。他们在活动中找回了自信,找到了教师对他们的信任。虽然,他们做的有些事情与学习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他们可以从这些事情中培养起学习的热情。我班有位女生平时上课不积极,每次提问时,她都会把头低下。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她会剪纸,剪得很漂亮。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让他教大家剪纸,并且大加表扬,奖给她一支铅笔。没想到,从此之后,上课时,她再也不低着头了,并且有时还试着举手回答问题。我抓住这个机会,尽量让她回答。没过多久,她像变了个人似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学期下来,有20多名学生在我的特别“关照”下,开始步入“先进”的行列。整个班级,优者更优,后者赶前者,成了一个大的学习“共同体”。

有了这些“激活”学生思维的“密码”,学生的思维再也不会随意“休眠”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