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去的国魂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4-11

远去的国魂

——写在壬寅年清明之际

■作者:王红国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惊蛰春分过后,已是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天地玄黄,洪荒宇宙中的万物,总是在周而复始中一遍遍地轮回。不几日后便又是“清明”节气了。感知清明,是从微风拂动中杨柳桃李绽芳吐绿开始的。有杨柳依依,有莺飞燕啼。在子规一声声“布谷,布谷”的鸣唱里,斜风细雨下的山川田林,便洇染在一片油菜花黄与映山红艳的世界中,这一抹大红大绿的重彩山水画,正昭示着又一年又一季新的希望。清明驻跸人间,总在每年公历四月四日或五日。这也是华夏民族七千年观天测地得出的理论精髓。华夏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优秀代表之一,它是以周易的科学理论为基础,衍生出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汇总,统称为中华文明。

  少儿时,对“清明节”的理解并不深,只认为它是踏青赏春的节日。每至三四月春暖花开之际,学校都会组织学生们去春游,或石马山,或相山,或芜头河。打着少先队队旗,戴上鲜艳的红领巾,书包里装着用作午餐的馒头、花卷和咸萝卜干,以班级为单位一字长蛇阵浩浩荡荡行走在阳光明媚的田野阡陌上。儿时的我们六零七零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都健在,或在农村,或在厂矿,都在忙着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勤恳添砖加瓦,那时也就想不到什么到先人的坟茔上去献一束野花上一炷香烛。只觉得上坟祭祖对我们来说还是很遥远的未来。后来听大人们说,清明节不光是踏青,还要祭祖。那时才留意起居民区周边山上零零散散的一些坟冢。这些坟头的荒草总会在清明时节被清理干净,坟前也总会压上几张黄草纸,放上一束野菊花,插上几支香,摆上副碗筷酒杯。然后老师就教授我们说,现在的清明节是把古代的寒食节、上巳节和清明节合三为一了。老师还说,有烈士陵园的地方还会组织人们去祭扫先烈。

  这么一说,我猛然注意到了马路边那几处坟头来,这几处坟头是我们每天必经之地,在山南分矿黑风口那一片地方有不少坟头,其中山南一侧马路边车库对面山坡上有两座烈士墓,墓碑上清楚地刻着一个红五星和“烈士”字样。还有山南办公大楼后面山坡上也有四五座坟,其中也有一个是烈士墓。再有就是黑风口莲塘一侧路边还有七八处低矮的老墓,因年代久矣都已长满了杂草,只是那几处拱起的圆土丘和残破的木制墓碑还表示出这是一座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黑风口常年大风,加之边上不少坟头,平添了几分阴森气,尤其夜晚途经黑风口时总让人觉得后背毫毛直竖。那几处烈士墓,不知其来历。但我想,要么是早年苏区军民反围剿时牺牲的红军战士,要么是六十年代为建设这个隐蔽在深山沟里我国最大的核武器原料军工基地而殉职的军工人。无论他是谁,都是值得人们景仰的。在矿区古城生活片附近的荷陂一带,还有处矿区工人墓地,那里安葬着一些因各种原因去世的矿区职工。几十年过去了,也不知那几处烈士墓还在不在,还有没有人管理?人们会不会已把他们遗忘了?

  少儿时代生活在军工矿山,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故乡。父母正处于壮年期,也难得回一次老家,因此对老家的那些什么亲戚也就没什么概念和情感。由此也根本想不到什么清明上坟祭祖的事,只知道清明时节春暖花开,只知道清明节的内容便是兴高釆烈地去田间地头,摘清明草来做香糯可口的清明馃吃。直至后来父母退休回老家定居,直至我自己下岗失业离开了那个矿山出外讨生活。三十年后,老一辈人渐次离开了这个世界,也包括慈祥的父亲,从那以后,清明节才成为了我生活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节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也仅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对于先人已逝的家庭而言,焚香烧纸钱祭祀先人就成为清明的主要内容。在先人坟前,倾吐一下思念之苦,聊聊生活的艰辛不易或富足美好,阴阳两隔之人此刻也似乎围坐在一起共叙家常。后来,父亲也去了那边。父亲是带着无限的遗憾走的,父亲的前半辈子和后半辈子过的是两重天。前半辈子在党的教育下成长为一名为中国国防事业呕心沥血埋头苦干的国家干部,后半辈子在社会巨大转型中尝遍了人间辛酸。所以父亲那辈人总是对那个时代怀着深深的眷恋。斯人已远,谁也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一天以什么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亲人只能以两行热泪目送伊人远去。身处一个时代,是自己无法选择的,也无法改变时代现状。好的时代,会让整个社会风清气正。乱的时代,各种魑魅魍魉大行其道。

  一个人的离去,会给家庭带来哀痛。一个清廉时代的离去,会给整个民族带来灾祸。清正廉明,大概也是“清明”的另一层含义罢。世界大同,也是全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

  父亲那一代人是幸福的,他们处在中华民族最扬眉吐气的美好时代,人人都是主人翁,人人都是雷锋,人人都是焦裕禄,因为他们心中始终装着祖国的繁荣与未来。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布衣百姓不仅盼望气候上的清明,更企盼着所处时代的清明。父亲已走了,一代英雄已走了。当为父亲献上一束鲜黄的菊花时,父亲的音容仿佛仍在今日,并未走远。待一回头,一切又都成了虚幻。昨天还坐在自己身边的人,一不留意间就成为了故人。再念叨起他们的名字时,却已成为了我们记忆中的人。所以,珍惜当下,珍爱还活在世上的亲人吧,别让遗憾一遍又一遍地重演。山间桃李已盛开,蝴蝶蜜蜂蹁跹而来,一派清明景和之象。但愿人间也能始终贯一地瑞霭祥和之气,这才正是亿万草头布衣们最希望看到的。也许,这才是“清明”的真谛。●写于2022年3月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