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用半辈子来骂鲁迅,却不肯为丈夫做一碗汤,离婚后在孤独中去世

 古稀老人赵 2022-04-11

​引言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春怨》

家喻户晓的鲁迅,算是中国现代的一位圣人,他不止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革命家,一生以笔杆作枪杆,毫不媚骨地站在文化战线上,勇敢地作为一个“先锋者”发出呐喊。然而这样的一位卓越人物,在他坚毅地发出批判的同时,也免不了被人抨击,而苏雪林便是其中一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她就不停地撰文“反鲁”,比如她在《鲁迅传传》中,就鲁迅曾对叶紫、萧红、肖军等贫困作家经济援助一事,大骂鲁迅为了笼络人心,进行小恩小惠。

她用了半辈子来骂鲁迅,却不肯为丈夫做一碗汤,仿佛人生是为了骂鲁迅而存在。可以说,在骂鲁迅的人中,苏雪林是骂得最狠的事,正如上述所说,原本鲁迅是在善意地帮助别人,但在她看来,却成了一种手段。苏雪林自己也曾表示,“反鲁”,几乎成了她半生的事业,似乎她和鲁迅有血海深仇一般,因此被称为“骂鲁第一人”。值得一提的是,苏雪林自身有着不幸福的婚姻生活,离婚后在孤独中去世,可这似乎和鲁迅没有关系。

苏雪林生于1897年,是安徽人,在民国时期的文坛上,与冰心、凌叔华、丁玲、冯沅君被称为“五大才女”。她从小聪明伶俐,且十分喜欢读书,但苏家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并不允许她到学堂去读书,而是以“女德”、“女训”去教育她,但她仍会偷看其他书籍。之后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恢复招生,她很想进去读书,甚至以死相逼,终于获得父母同意。

苏雪林是一个很有独立思想的人,个性也比较锋锐,心里的想的事,她总会去争取,同时她也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读书毕业后,她原本留在母校附小教书,但由于觉得三尺讲台上的生涯很无聊,就再次请求父母,希望能继续读书深造。这回她父母说什么也不同意,当时她已经22岁,在父母眼中也到了该结婚生子的年龄。为此,苏雪林就自己悄悄准备并申请留学,然后不顾一切的独自漂洋过海,出国留学去了。

在法国,她考进了中法学院,期间学习了西方文学、及绘画艺术。而在求学的过程中,父母为她定了个未婚夫,名叫张宝龄,为了应付家人,她只能和张宝龄通书信。在这种情况下,她和张宝龄是没有感情的,但她最终遵从了父母的意愿,回国后与张宝龄结婚。结婚两人也合不来,对于苏雪林来说,张宝龄不是苏雪林期望的类型,而对于张宝龄来说,苏雪林就连一碗汤都不愿为自己做,让他感觉不到一丝温暖,同样对这位妻子失望。在合不来的情况下,两人分开居住,但由于苏雪林是作家,为了她的名声,两人就没有离婚。

也是从这之后,苏雪林开始走向“反鲁”的道路,且这一骂就是一生,仿佛和鲁迅有深仇大恨。可实际上,鲁迅与她是“井水不犯河水”,但她却在骂鲁迅这件事上,却表现得十分仇恨和疯狂,会把鲁迅概括成“土匪大师”、“财迷”、“疯老头”等。而关于她骂鲁迅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源于她和张宝龄失败的婚姻,她和鲁迅同是包办婚姻,且始终没能离婚,可他们在同病相怜的情感命运下,鲁迅却得以在不喜欢原配妻子朱安的情况下,找了许广平,可她却只能孤独终老,所以她内心不平衡。

此外,鲁迅曾是苏雪林的偶像,在1928年的一个饭局上,她曾向鲁迅敬酒,显得异常激动,可不想,鲁迅却不理她,也不和她握手,让她在尴尬的同时,对鲁迅的敬意也降到了零点。加上鲁迅后来抨击她的授业恩师杨荫瑜,在敏感之下,她便默默地和鲁迅结下了梁子。而在张宝龄死后,苏雪林一边回想自己的前半生,一边在反思中底下自尊骄傲的头颅。晚年时,她放下了怨恨,但又陷入另一种情绪中,对自己以前的生活既后悔又懊恼,最后在孤独中去世。

结语

关于苏雪林“反鲁”的原因,一直以来都争议不断,除去上述可能存在的因素,还有人猜测她是在蹭热度,或是对鲁迅因爱生恨。也许就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如此疯狂的仇恨鲁迅吧。最开始时,面对鲁迅这位大名鼎鼎的前辈,她的确是很崇拜的,且在饭局上鲁迅也曾对她显得比较冷淡傲慢,不过鲁迅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对谁都不可能主动热情,所以苏雪林的“反鲁”的原因,想必和她敏感的心理脱不开关系。而她敏感自尊的内心,可能和她小时候受到的封建教育有关,她作为追求新思想的女性,却有着“三寸金莲”,不免心生自卑,一生被自己的心绪所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