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错构瘤 Hypothalamic hamartomas 错构瘤,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的、土生土长的、某一类细胞的异常聚集。 来自组织病理学的错构瘤表述认为,当某器官内的成熟细胞,出现过度增生、且排列紊乱时,错构瘤继而形成。 下丘脑错构瘤,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的异位病变,当肿瘤与乳头体密切相关时,则会成为致癫痫病灶。 下丘脑错构瘤,又称间脑错构瘤、或灰结节错构瘤。 灰结节,是指漏斗柄和乳头体之间的第三脑室底部。 定义 下丘脑错构瘤,是指起源于下丘脑下部的、或灰结节的、非肿瘤性先天性畸形。下丘脑错构瘤,还有可能,就是Pallister-Hall综合征的一部分表现。 临床表现 下丘脑错构瘤,可以是无症状的,但常见的症状如下: 1.特异性的癫痫: (1)痴笑性癫痫 92%的患者可能出现,是最具特征性的一类。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会导致认知和行为障碍。 (2)癫痫性脑病:随着痴笑性癫痫发作的逐渐加重,进而进展为复杂部分性癫痫、强直性癫痫、强直阵挛癫痫、和继发性全面性癫痫,出现严重的认知和行为障碍。 癫痫性脑病,见于52%的患者,平均年龄为7岁。 2.性早熟: 因为错构瘤细胞会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下丘脑错构瘤是导致性早熟的、最常见的颅内病变。 其他疾病包括: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松果体肿瘤、视神经胶质瘤、中枢神经系统放疗后、脑积水、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视-隔发育不良、以及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3.智力障碍: 见于癫痫患者,有46%的患者智力水平,可达正常低限。 4.行为异常: 表现为攻击性行为、愤怒发作等。 影像学检查 MRI:T1像,为等信号,病变无增强,T2像为等信或稍高信号。 病理 下丘脑错构瘤的两种亚型: 1.有蒂的、或下丘脑旁型:通过窄的基底部附着于下丘脑底,但不来源于下丘脑。第三脑室无变化。患者多表现为性早熟,痴笑性癫痫较少。 2.无蒂的、或下丘脑内型:宽基底附着于下丘脑。第三脑室有变形。患者更多表现为痴笑性癫痫。66%出现智力障碍,50%有性早熟。 治疗 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用于治疗性早熟:包括戈舍瑞林、布舍瑞林、亮丙瑞林、曲普瑞林、组胺瑞林。 手术指征 1.药物治疗无效的性早熟 2.痴笑性癫痫:药物治疗无效,癫痫治疗效果与切除程度有关 3.肿瘤的占位效应,造成神经功能障碍 治疗选择 1.手术治疗: (1)有蒂病变:入路包括颞下、额下、翼点、额眶颧(最常推荐)入路,并发症包括脑神经症状、卒中。 (2)无蒂病变、伴脑室成分: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并发症:记忆障碍(穹窿损伤)、内分泌障碍、体重增加。 (3)应用神经内镜治疗:直径≤1.5cm的。并发症:25%出现丘脑血管损伤。 2.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适用于小的无蒂病变、部分切除的病变、或患者不适宜手术,在一些小规模研究中,表现出类似于手术的治疗效果、且神经及内分泌障碍风险较低。 预后 大多数患者的自然病史,都是非常不利的。 患者通常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里,会经历痴笑性癫痫发作。 更严重的患者,会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发展为耐药性的癫痫性脑病、各种类型的全身性癫痫发作(包括跌倒发作)、认知能力下降和严重的精神共患病。 因为存在着行为症状,特别是攻击性行为和智力下降,这些都是癫痫发作的直接后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