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培养学生作文能力 ![]() ![]()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从考试作文和日常作文的效果来看,尤其是完整地经历了三部曲的同学所写的作文来看,这种方法还是比较管用。 这三部曲的第一部曲,就是句子。说到句子,可能更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5种常用句型。这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从教学当中实际碰到的问题来说,除了5种常用句型之外,学生在语态、时态、惯用法、搭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大,甚至集中在这些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一般有这样几种,本人都采用过,效果不过:第一种办法是面批。面批能够让学生个性化地解决自己的问题,针对作文中出现的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一指出,并加以点拨,提供示范,矫正错误,面批之后,让学生重新再写,加以巩固。第二种办法就是收集错误句子,进行单句改错,把时态、语态、结构、搭配、惯用法等方面的问题一个一个提出来,让学生进行讨论,改正。第三种办法则是教师圈出错误,要求学生弄清楚错误的原因,并进行改正,重写。学生通过查字典、问同学、请教老师等方法弄清楚错误的根源,改正并重写之后印象深刻。 第二部曲,就是行文。句子大部分能够写正确,在以上提到的时态等方面犯的错误减少之后,就开始提出第二层要求,那就是把句子组织的有逻辑、有层次。很多学生,因为抒情性作文写惯了,不擅长逻辑思维与组织篇章,尤其是英文作文,往往写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甚至一些范文,也犯类似的错误,这个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进行过评议。英文作文,对长度要求并没有那么高,但即便是几十个字的作文,也应该组织的有逻辑,有层次,有一定的起承转合。这时候,教师要注重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逻辑混乱,思维混乱等问题,不仅仅要看句子是否写得正确,还要看整体的篇章组织的咋样。批改这样的作文,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一定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分析,善于逻辑思维,善于发现学生文章中组织结构的问题,要学生明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是有一定的讲究的,才行。 第三部曲,就是要符合英语的习惯与思维。这个要求就比较高了。有的学生作文,初看,每个句子都似乎没什么问题,内容的组织上,也有一定的逻辑与层次。但仔细分析有些句子,可能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或者思维,是汉式英语,是汉语思维。如,有个学生写:When you are using a piece of paper ,many trees are cut down.从中文的角度,我们可以理解,因为中文是讲意合,从意义上,我们大致可以懂得学生在说什么,而这个主从复合句从结构和时态、语态等当面也似乎挑不出什么错来。但这个句子如果给外国人看,可能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英语讲求的是形合。而且从英语思维的角度,他们似乎也不会这么说话。他们可能会这么写:Many trees have to be cut down for a piece of paper you are using. 对学生的作文,要一步一步,提出清晰、明确的要求,而每一步,都要练扎实。等第一步练扎实了,再提第二步要求。等第二步达到了,再提第三步要求。第一步的时候就,看到正确的句子,就画波浪线,提出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写,写准确。第二步的时候,要教给学生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安排句子,教给学生上下文衔接关系,逻辑关系,以及所用到的英语表达。第三步,多让学生体会英汉思维的差异,适当进行英汉表达的对比,养成写英语时转换到英语思维的习惯,提升英语思维的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