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学忠老师运用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口干医案

 yesterday0077 2022-04-11

罗详飞1,陈学忠2*

1.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四川新都610500;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031

作者:罗详飞,男,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教授传承工作室新都师承班学员,915937925@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口干一症在临床很常见,如何鉴别是临床取效的关键,现有一例陈学忠教授运用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口干症,疗效明显。

关键词: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口干 

医案:税XX, 男,53岁。20190828日初诊。

患者因口干3就诊。症见:口干,口淡无味,饮食喜热恶冷,大便日一次不成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红,苔薄白微腻,脉细涩。

中医诊断:口干

证型:脾胃虚寒,水饮内停

治则:温中化饮,补气健脾

处方: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

党参30g  干姜30g  炙甘草15g  炒白术30g

桂枝30g  茯苓30g

                              4剂

二诊:94日,患者诉口干已缓解,大便已成形,仍觉口淡无味。效不更方。

 讨论:

口干是患者自觉口中干燥,不一定有饮水要求。口渴则多指口干而渴欲饮水的感觉。口渴与否是体内津液的盛衰和输布情况的反映。口不渴提示津液未伤。口渴多饮是体内津液损伤的基本表现之一,口渴饮水的多少直接反映体内津伤的程度。渴不多饮可见于阴虚、湿热、痰饮内停、瘀血内停及热入营分等多种证候,鉴别主要看相兼的症状,如:口燥咽干而不多饮,兼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者,属阴虚证;渴不多饮,兼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苔黄腻者,为湿热证(有热则口渴,有湿则少饮);渴喜热饮,饮水不多,为痰饮内停证,因饮停而阳弱,气不能化津上承则渴,阳虚则喜热,饮内停故饮水不多;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多为水饮停胃的“水逆”证;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兼舌紫暗或有瘀斑者,多为瘀血内停证,瘀血阻络则气化不利,津不上承而口干……等。

从患者的舌脉象和相兼症状不难看出,口干是因为脾胃虚寒,水饮内停所致,脾胃失于健运则津液不能正常运行,停聚而为水饮,阳气虚弱则气化不利,津液不能上承则口干,水饮内停故饮水后缓解不明显,阳气失于固化则大便不成形。脾胃虚寒则口淡无味,“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味矣”。舌体胖大齿痕舌质淡为脾胃虚寒之象,苔薄白而腻为水饮之征,细脉为水饮阻滞气机,脾胃虚弱所致,涩为水饮之侯。从标本的角度看,本为脾胃虚寒,水饮内停为标。治疗当标本兼顾,温中化饮,补气健脾。由此可知陈老选用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之妙,标本兼顾,用药精简。

理中汤和苓桂术甘汤分别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书中原文并未见用于口干之症,此处运用是经方运用的扩展。理中汤以参、术、草补虚,姜温中治寒。苓桂术甘汤以苓术治痰饮,桂枝通阳化气开经络助行痰饮,甘草合桂枝辛甘发散,甘草合苓术益土制水。在实际临床中,治疗口干之症我们很难最先想到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这也正是中医的根本(辨证论治)所在。方以载道,活法在人。临床用方,方随证变。陈老师善用经方,经方合用是我辈学习的榜样。在临床中如何进行症状鉴别、证候鉴别和疾病鉴别以准确的辨证是我们跟师学习不可避免的问题。此案正体现陈老辨证中善于鉴别,值得细细品味。

参考文献:

《中医诊断学》季绍良主编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姚乃礼主编

《古今名医方论》清·罗美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