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和村风物之四十一】温健康:石匠

 健康晓语 2022-04-11

(温和村南庙老戏台一侧的一个漽头。张土昌摄影并标注)

石匠

温健康

温和村有句老话:“用木匠,有柴烧;用石匠,往外挑。”家里打家具,木匠做工刨出的刨花,木材的一下脚料,是烧火做饭的好柴禾;请了石匠,凿下成堆的片石,一无所用,只能用箩筐往外挑。

以前,温和村木匠很少。初学木匠,大料开成小料,小料做成废料,毁木料是自然的。成个主户,木料稀罕。穷家没有木料,自然学不成木匠。学成木匠的自然是村里一两个殷实的人家,如张家胡同的张家,还有东岸头上的晋伏安家。后来学成木匠的晋李山、刘永吉、晋保定几个人,都是在生产队时,跟着这两位老木匠,给生产队打排子车、合驴槽、搭马棚,公家的东西,用的时候不很可惜,做着做着,就入门上道了。

石匠跟木匠不同,村里石匠不少!只要不惜力气,村里的男人,谁还不会侍弄石头?从村南南河沟起一块石板,背回去,用小锤敲打敲打,就是房上承瓦的一块“覆沿”;或者再精致地锻一锻,就成房沿儿上的一个“好水口”。从村后虎头山上抬回一块荒石,经一经铁锤,就方方正正,成了上墙的一块料石;或者再仔细打磨,过一过墨线,经一经铁錾,就成了墙面上的立石、卧石,或者成了墙角的扯角石、窗台下的承重石、大门上下的拱门石和齐门石。

温和村的历史上有多少石匠,没人知道,但现在村南南庙老戏台上两侧那用两块大青石锻造的漽头,却还沾着他们当时的汗水,仍在俯视温和村的人来人往。漽头的最上层雕刻着成丛的莲花,莲花下镂空掏出四柱,四柱之内分别刻着一个“福”“禄”两个字,字下又是一层祥云,祥云下又是一丛如意莲,再往下是狰狞威武的四不像神兽,神兽上是炉台,最一层凸出的是光滑的底座。整个漽头共有七层,字和画的寓意为:“天降福禄,兽保平安,全民供养,永世始元!”

现在,地里垒道岸,家里起垛墙,石头随便用,只要有力气,谁都可以上个手,但真正投过师、学过艺的,只有两个人。

一位是老一辈的晋国存。他曾拜河南林州盘阳的一位老石匠,能锻磨制碾。磨磙、碾磙的阳纹,磨盘、碾盘的阴辙,磨心、碾心的阴阳鱼,严丝合缝的磨沿、碾沿,晋国存都能拿得出手。他五十多岁时,想自已这一身手艺,总得在这世上留个东西吧,于是他锻了一对石狮子,脚踏绣球,威风八面。这对石狮,现在雄踞在他家大门外。

另一位是现在住枣荒地的温喜周。他十八岁时,曾向白芟村表叔牛桃存学会刻迎压风。

过去在农村盖房,凡大户人家都要在大街门上要安一对迎压风。一对迎压风大小六共块青石。最下面的叫卧亭,卧亭外面一般为25X30,往墙内一侧随石大小,在水可绕门的一侧凿出水口,卧亭上常刻有二龙戏珠。卧亭之上是刷亭,也叫迎风。刷亭外面一般为50X80,厚度随墙,或二四,或三六。刷亭外面或刻对联,或刻“寿”字画样图案,或刻棱形格,或刻一宝瓶,盛如意、剑、戟各一,取“平升三级”之意。侧面松、梅、竹,随意雕刻。最上面的是压亭,也叫压风。压亭外面一般为20X30,向墙内一侧要超出墙厚度的一半或一倍。压风正面一般刻梅与喜鹊,取“喜上眉梢”之意,侧面常刻松柏竹菊。

温喜周的第一件成品卖到了台庄,打磨凿刻用了半个多月,卖了十八块钱。能看出他水平的是现在温永强家大门的那一对迎压风。迎风正面刻的是麒麟望日,侧面是凤凰涅槃。压风正面是盛开的牡丹,寓意“富贵”;侧面是松柏,寓意“长寿”。整副作品线条流畅,形象生动饱满,无人能出其右。

(温喜周锻刻的迎压风)

后来,村里温三牛、温松生、刘东方、晋天存、李金和、晋周学、晋石学、晋用生等人都学会了锻刻迎压风。其中刘东方得益于绘画的天分,他刻的作品最为生动有神。刘东方现是刻碑高手,他制的碑刻,在合漳、张头、太仓、西达一带大有市场。温松生也曾给“洞上”磨刻一通石碑。

你能锻出一副迎压风,不一定你就成了一位匠人。行内人评价是不是一个匠人的标准是“一寸十八錾”:一寸长的线条,不多不少正好要锻十八錾,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匠人;多锻一錾,凿出的线条就重了,少一錾,线条就轻了。

生产队下放后,温和村的石匠们开始走家串户,揽活儿包工,最火的一阵是在王凤矿一带。当时,矿上也进行了改革,当地人先富了起来,富了就开始盖房。温和村有人在王凤矿上当工人,如温周喜、申仁存等人。温范所最先抓住了这个机会,带着儿子温喜周、温双周,还有两个亲外甥晋石学、晋周学,先到王凤矿温周喜、申仁存处落脚,然后找活儿。没长时间,就闯出了“温和老温”的名声。

那时温范所才四十左右,两个孩子和两个外甥也都刚二十岁出头,一个新房地基,不用半个月,就能把砖以下的工程全拿下来,生活儿做快、做得好,所以当地人都知道了“温和老温”!接着晋国存、晋用生等人也到了王凤,他们的手艺是没得说的,但毕竟人手孤单,没有“温和老温”的名声响亮。

在王凤矿上,温喜周又拓宽了迎压凤的题材,由长毛雄狮到短毛雄狮,当时,关防一带的石匠也常来拓温喜周的作品。

这几盖房,地基打圈梁,不再用石头了,旧房翻盖,曾经的石头多当成废渣清理了,大街门上曾的刻饰精美的迎压风成被卸下来,先放到大街的一角任疯长的荒䓍淹埋,后来村里清理大街,不知被清理到哪儿了。

刚过了年,村里的老石匠晋国存走了,清冷的月色下,他家大门外他亲手雕刻的那一对石狮再也听不到他开大门的声响了。

温喜周早已不摸石匠家什了,他先开着三马车搞起了运输,后来开着汽车做起了生意。只有在那些漫长的冬夜,几声敲打铁錾的声响,才可能在他的梦中回响。

将来,当一代人从块地里刨出一对迎风石时,他们会知道它的用处吗?他们会触摸到那些浸着一位石匠血汗的线条上的温度吗?


【温和风物之四十】温健康:木匠

【温和村风物之三十九】温健康:井窖

【温和村风物之三十六】温健康:天书

【温和村风物之三十五】温健康:戏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