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皓清 皓清 2022-03-17 06:00 在不到40载的工作生涯中,一半多的时光是在“组织人事部门”岗位、以“组织人事干部”的角色存在的,因而对“组织人事工作”多少有些感悟。 在中国,组织人事部门是公认的做好事的部门,比如提拔干部、比如评聘职称、比如评先定优,因而备受尊重;组织人事干部也是公认的做好事的人群,比如为人作嫁、比如甘当人梯、比如成人之美,因而备受尊敬。 做好事有个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在“做什么”问题上,关键是做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在“怎么做”问题上,关键是尽心、尽力、尽情做;在“什么时候做”问题上,关键是做早、做在前面;在“做到什么程度”问题上,关键是做足、做好,横做到边、竖做到底。当然,这各项“关键”中的关键,是“想做好事”,由“想做好事”的心理支撑着,在严格的标准、程序、政策前提下,尽心把大家的利益考虑充分,尽力把政策鼓励和允许的好事做早、做足,尽量把政策不鼓励也不反对的好事做巧、做好;对自己有利、对大家更有利的事做到、做足、做好、做早,对自己无利甚至不利但对大家有利的事也要做到、做足、做好、做早。 之所以要讲把好事做早,是因为好事只有做得早、做在在前头、做在当初,对受益者才是十足的好事,做迟了,或者好事的“成色”会打折,或者好事的“意义”减免,甚至好事成了坏事;之所以要说把好事做足,是因为只有把可办的好事做到位了、做到顶了、做到边了,才能在于大局无碍的前提下给受益者谋到最大的利益,也才可以保证受益者利益的持续和延伸。 组织人事部门是为别人做好事的部门,自然也有给自身做好事的机会,但由于本身“为人作嫁”职能的要求,许多时候不得不“甘为人梯”。人都有上进之心,都想有更高的职务、更多的收入、更体面的生活,这些,大家想,组织人事干部自己也想。面对“大家想”和“自己也想”,首先要充分理解“大家想”,并尽心、尽力、尽情为“大家想”的实现创造和提供条件,然后再兼顾“自己也想”;当“大家想”和“自己也想”发生冲突的时候,一定要克制住“自己也想”的冲动,以一种“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心态,为“大家想”的实现而高兴,对每一个人的发展而祝福,而不是羡慕、嫉妒、恨。工作性质决定了组织人事干部必须具备“甘为人梯、甘当绿叶”的心理素质,不然,最好别做组织人事工作、最好莫当组织人事干部,不然,必然会闹得大家不痛快,也会搞得自己不自在。 组织人事部门是做好事的部门,同时也是得罪人的部门,因为好事就客观的那么一丁点儿,而主观上想好事的人却有那么浩浩荡荡的一大群,所谓“僧多粥少”,想喝粥喝不到、想喝稠粥只喝到稀的“僧”很自然就会把怨气发在组织人事干部身上。在这方面,应该有这样一种认识——就像能做好事的部门不一定会做好事一样,容易得罪人的部门也不一定就得罪人。如果真的得罪了人,其原因不外有三:一是事处得不够公道,人做得不够正派,在里面塞了些自己的“私货”,自己的屁股不干净,自然让人不敢恭敬;二是事处得粗糙了些儿,人做得马虎了点儿,没有把该说清楚的理儿说清楚,没有把该亮明白的事儿亮明白,让人因误解而生猜疑,进而因疑生怪;三是被得罪的人私心太重,无理取闹,这样的人是永远为不下来的,得罪也就得罪了吧。在这方面,是需要有一点儿辩证法思维的,那就是不怕得罪人一般不会得罪人,怕得罪人反倒经常得罪人;不想讨好人一般不会得罪人,想讨好人反倒经常得罪人;都得罪了谁也没有得罪,都不得罪其实全都得罪了。 所以,组织人事干部的职业道德,第一是公道正派,第二是公道正派,第三还是公道正派。自己为人公道了、做事正派了,为人公道、做事正派的人自会敬重你,为人不公道、做事不正派的人也会敬畏你,你也就没有什么可畏、可惧的了! 古人有“胸有诗书气自华”的说法,对组织人事干部来说,是不是可以演进为“胸有正气胆自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