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文阅读

 新用户61072381 2022-04-12
汉字文化 2021,(06),165-166 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1.06.075

传统文化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

熊亚 罗烈先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岩洞中学

    要:

皮影戏被称为“电影始祖”,是中国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辽宁省凌源市、北京市皮影戏田野调查作为研究基础,对其的发展状况与生存环境进行探索,分析社会环境对皮影产生的影响,试图找出皮影戏在未来传承的过程中合理的发展轨迹与途径。

一、皮影戏的艺术价值与生存境况

皮影戏作为中国古老的戏剧之一,被西方称为“有声电影的鼻祖”,在过去皮影戏不仅被王权富贵所热爱,在民间也广为流传。起源早、流传广、受众多等特点为其能流传至今提供了生存的条件。皮影戏是我国艺术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了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的精神追求与情感表达。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现代科技的冲击,皮影戏的生存也遭受了严重的威胁,人们的审美、思维方式与观念都在不停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不断被电视、网络等媒体挤压,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现代文化不断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风光,甚至有些到了失传与消失的境地,皮影戏也未能幸免,现在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笔者认为皮影不应该是一件放在博物馆里的艺术品,而是一种活的文化,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精品。因此,寻找助其脱离困境解决之法与对其加以保护和抢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皮影戏的都市生存模式

“圆明园皇家皮影戏苑”坐落于北京圆明园景区,它是北京龙在天皮影文化俱乐部、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学校、圆明园偶戏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皮影艺术委员会等单位的驻地。北京龙在天文化俱乐部是皮影戏在城市发展的一个例子,它走出一条较为独特的传承皮影艺术的路子——以袖珍人作为皮影艺术的传承人。龙在天皮影剧团以袖珍人作为皮影艺术的传承人,起初备受皮影界的批评与质疑。有的艺术家是口头批评,有的则是直接写文章点名批评,好在该剧团顶住了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坚持住了自己的发展方式。后来经过多年的发展,袖珍人传承皮影艺术的模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已经形成了规模。目前为止,该剧团已经培养了大批能够独立完成从影人制作到操纵演唱的复合型人才,当前仍然有六十余位袖珍人留在剧团工作。这既帮助了袖珍人这个弱势团体解决工作问题,同时又为皮影戏这门濒危艺术的传承发展保驾护航,取得了“负负得正”的发展效果。

研究发现,北京龙在天皮影文化俱乐部选择袖珍人来传承和发展皮影艺术自有其道理。首先,袖珍人很少有繁忙的工作,比普通人更有闲余时间,他们在皮影戏上舍得花更多时间和精力,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和研究皮影,并以此为职业来养活自己。其次,袖珍人更能吸引大众的关注。如果是普通人在表演皮影戏,那么除了皮影爱好者可能很难吸引到其他人群的注意。但袖珍人则不一样,袖珍人本身就稀有,加之是表演皮影戏,更是稀奇中的稀奇,这就抓住了观众们的好奇心,自然引来观众的围观,也宣传了皮影戏。再次,袖珍人个子比较小,方便与孩子打交道。龙在天皮影文化俱乐部凭借其自身优势,开设亲子体验区,家长可以带着小孩一起来参加亲子活动。只要吸引了一个孩子,便能带动一个家庭来对皮影戏进行了解,这对宣传皮影有着积极作用。当然,亲子活动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解决剧团一部分资金上的困难,保证剧团的正常运转。最后,这解决了一部分袖珍人的就业问题,因此会得到政府资金上的扶持、政策上的照顾,也会引发社会各界会关注。总之,益处多多。所以,北京龙在天文化俱乐部选择用袖珍人传承皮影艺术是结合多方面因素考虑的结果,这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的传承皮影艺术的方法。此外,北京龙在天皮影文化俱乐部的艺人们参加各种综艺节目,例如《鲁豫有约》《我要上春晚》等在国内具有比较广泛影响力的节目,大大提高了袖珍皮影艺人们的知名度。此举既给艺人和皮影剧团增加经济上的收益,同时也有效地宣传了皮影艺术。

龙在天皮影文化俱乐部的成功离不开自身对皮影的创新。他们将皮影和舞台剧结合,创作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型原创皮影舞台剧《寻找抗日小英雄》。皮影舞台剧《红孩儿》更是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同时还创作出了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编环保荧光皮影戏《武松打虎》以及木偶戏《四郎探母》等新剧目。创新给龙在天皮影文化俱乐部带来了活力,也给皮影的发展带来了一条可以借鉴的道路。龙在天皮影文化俱乐部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走了创新之路。艺术表演形式创新,艺术传承人创新,都是一些大胆的尝试。皮影艺术在城市传承和发展必须走一条创新的路,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忘记皮影艺术最本质的文化内涵,不能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而把皮影艺术变得粗鄙低俗。

三、皮影戏传承、发展之困境

笔者在凌源进行调查时发现观看皮影的观众基本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中年人只有四五个,年轻人更是见不着踪影。观众中大多数都是看皮影戏长大的,对皮影戏有着比较深厚的感情。而年轻一辈的人则是选择看电视或者去电影院,他们的娱乐方式和老一辈不同。

年轻人不喜欢皮影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网络电视的普及。广播电视节目的多样性,娱乐节目层出不穷,能满足不同年龄阶段观众的需求。2.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分流了一大部分人。很多人沉迷于网络,成为低头族,成为电子网络游戏的忠实爱好者。很多年轻观众宁愿把时间花在手机、电脑、电视节目上也不愿去看皮影戏。3.娱乐观念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皮影这种情节发展比较慢,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节目已经不再吸引年轻人。

在对戏班调研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皮影艺人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成为主要问题,有的艺人在演出前还需询问某些字怎么读。当笔者询问艺人年龄为何偏大时,部分艺人的回答是:“唱影不能养家糊口,很多年轻的艺人选择外出务工,而年纪大的进厂没人要,只能选择唱影混口饭吃,人都是向往高品质的生活的。”艺人的回答传递出的信号是“人老了实在没办法才唱戏的”。当笔者问及艺人的子女是否从事皮影表演时,有很大一部分艺人的回答是“我的孩子不唱影,干什么都比唱影挣钱”,他们的子女或是出门打工,或是上大学,或是开店做生意。还有的艺人干脆就改行做其他行业了,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唱影?是什么让原本唱影的人改行做其他行业?皮影这门艺术究竟还能传承多久?这便是困境。

面对“年轻人不看影,年轻人不学影”这样尴尬的局面,我们如何来破解,皮影的传承和发展又该何去何从?皮影想要重新焕发生机,只能走创新之路,因为只有创新才能挽回已经失去或者是即将失去之观众的心。当然创新是不能丢弃传统的,应当做到革故鼎新,推陈出新。笔者以为,以下路经或许值得借鉴。1.可以拍摄皮影题材电影、电视剧及通过无线电广播等吸引成年人的关注,制作皮影动画片、出版皮影漫画书等吸引儿童的关注。当皮影戏有观众有市场以后,其濒临死亡的境况会得到扭转。2.皮影要增强自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皮影不能坐着等待国家保护扶持,要想方设法谋求自身发展。任何文化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拼搏,皮影也不例外。3.在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同时,皮影可以谋求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如与电商合作销售皮影工艺品,与文化传播公司合作宣传皮影戏,同影视公司合作拍摄电影,和学校合作培养皮影艺人等。4.在保证皮影核心艺术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挖掘其经济价值,增加皮影艺人的经济收入,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皮影事业。当皮影艺人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有所提高的时候,皮影的发展定会迎来新的春天。

四、结语

皮影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有着极高的艺术文化蕴含。它是中国艺术文化的瑰宝,曾是华北东北等地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今却日渐走向衰落。传统艺术文化不能走衰败淘汰之路,而应创新性地发掘其背后深刻的文化价值,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