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论篇--阳明章

 空青赭石 2022-04-12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尤在泾:阳明腑病.有传经自受之异.传经者.风寒已变.其病多热.自受者.风寒初入.其病多冷.而风之与寒.则又有辨.此条盖阳明胃腑自中风寒之辨也.太阳主肌表.故有有汗无汗之分.阳明为胃府.故有能食不能食之辨.风为阳而寒为阴.阳能消谷而阴不能消谷之意也.夫风寒中人.无有常经.是以伤寒不必定自太阳.中寒不必定自三阴.论中凡言阳明中风及少阳中风.太阴少阴厥阴中风等语.皆是本经自受风寒之证.非从太阳传来者也.学人辨诸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鞭也。

俞昌:伤寒发太阳之汗,当顾护阳气,以膀胱主气化也;发阳明胃经之汗,当顾护阴津,以胃中藏津液也。所以阳明多有热越之症,谓胃中津液随热而越于外,汗出不止耳。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此名阳明也。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胡希恕:大黄一般9克,芒硝12克 甘草6克。

刘渡舟:大、小,调胃三承气汤,药味各异,剂量不同,煎服方法亦各有特点,所以治疗有大小轻重缓急之分。如下利后重,腹胀疼痛俱盛者,证情急迫较重,用大承气汤;下利后重(小腹部下坠感),以腹胀为主者,用小承气汤;下利后重,虽有腹胀而证情轻缓者,用调胃承气汤。由此可见,承气汤的主要作用在于逐邪通腑,凡下利后重,以腑气不利为主,有明显腹部胀满表现者,切其脉沉滑有力、舌苔黄厚不退都可以用承气汤下。

阳明病,心下鞭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俞昌:心下鞭满,邪聚阳明之膈,正兼太阳也,故不可攻。攻之利不止,则邪气未尽,真气先亡也。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胡希恕:此应不属于阳明胃家实之病,乃脾胃虚寒不能纳谷而呕。胃中有寒饮,冲逆头痛头晕。这个呕需与小柴胡汤鉴别,小柴胡汤为有热有饮因此心烦喜呕。(peixin,类似呕也在黄连汤,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热饮互扰则腹痛而呕)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胡希恕:此本大青龙汤症,外伤寒内烦躁,但此腹满非有实物之满,因此不能下。如果下之,则胃虚水谷不别,水从大便而走,则小便难。

尤在泾:口苦咽干.阳邪内侵也.腹满微喘.里气不行也.发热恶寒.表邪方盛也.夫邪在里者已实.而在表者犹盛.于法则不可下.下之则邪气尽陷.脾乃不化.腹加满而小便难矣.此阳明自中风邪.而表里俱受之证.是以脉浮而紧.盖太阳脉紧.为表有寒.阳明脉紧.为里有实.前第三十三条云、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意可参考.

阳明病,脉浮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燥,心愦愦,反谵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侬,舌上苔者,栀子鼓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 各一两

胡希恕:脉浮而紧,太阳伤寒脉;咽干口苦,少阳证;腹满微喘,恶热阳明证。属于三阳合病。身重,说明有湿。若下之,胃中空虚,客气为热气,热气动膈,则心烦,虚热扰心,且胃中无热实,栀子鼓汤。如果下后,渴欲饮水,乃是因为下伤津液,故用人参。如果下后,胃虚,导致停水,气化不利致渴,但是没有心悸气上冲眩晕得症状因此不用桂枝。泌尿系统感染可加大量生薏仁和赤小豆。

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戢然汗出,此欲作固瘕也,必大便初鞭后溏。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水谷不别故也。

俞昌:胃气虚寒之人,外邪入之,必转增其然。胃热,膀胱亦热,气化不行,小便因之不利,小便不利则水尽注大肠,则为洞泻。小便不利,乘胃热渗于脾,则四肢先见色黄,乃至遍身发黄而成谷疸也。

尤在泾:手足 戢然汗出.于法为胃家实.而寒邪适中.小便复不利.则是胃有坚积.而水寒胜之.所以知其欲作固瘕.固瘕者.胃寒成聚.久泄不已也.(此阳明病,中于寒邪,则不能食 peixin)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其热必哕。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以久虚故也。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俞昌:小便利,热泻不在内,不在下而在上,热邪上行,必头痛。小便利者,邪热必顺水道而出,不能逆攻颠顶也。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鼓汤主之。

俞昌:外有热,心中懊侬,饥不能食,几成结胸。手足温,阳气未陷。其人头汗出者,膈中郁热上蒸所致,宜因其高而扬之,用栀子鼓汤彻其热,则阳得下通于阴,戢然汗出而解。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此必衄。

口中干燥与渴异,漱水不欲咽,知不渴也。阳明气血具多,邪入血分,阳明脉起于鼻,故鼻衄也。

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郁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阳明症,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久有淤血,故令喜忘,屎虽鞭,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挡汤下之。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淤血也,宜抵挡汤。若脉数不解,而下利不止,必协热而便脓血也。

《遯园医案》
李某,年二十余。先患外感,诸医杂治,证屡变,医者却走。其人不远数十里踵门求诊。审视面色微黄,少腹满胀,身无寒热,坐片刻即怒目注人,手拳紧握,伸张如欲击人状,有顷即止,嗣复如初。脉沉涩,舌苔黄暗,底面露鲜红色。诊毕,主人促疏方,并询病因,答曰:病已入血,前医但知用气分药,宜其不效。《内经》言:“血在上善忘,血在下如狂。”此证即《伤寒论》“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也。”当用桃核承气汤,即疏方授之。一剂知,二剂已。嗣以逍遥散加丹、栀、生地调理而安。

【医案选录】
常熟鹿苑钱钦伯之妻,经停九月,腹中有块攻痛,自知非孕。医予三棱、莪术多剂未应,当延陈保厚先生诊。先生曰:三棱、莪术仅能治血结之初起者,及其已结,则力不胜矣。吾有药能治之,顾药有反响,受者幸勿骂我也。主人诺。当予抵当丸三钱,开水送下。入夜,病者在床上反复爬行,腹痛不堪,果大骂医者不已。
天将旦,随大便下污物甚多,其色黄白红夹杂不一,痛乃大除。次日复诊,陈先生诘曰:昨夜骂我否?主人不能隐,具以情告,乃予加味四物汤调理而瘥。

尤在泾:抵当汤中,水蛭、虻虫食血去瘀之力倍于芒硝,而又无桂枝之甘辛、甘草之甘缓,视桃仁承气汤为较峻矣。盖血自下者,其血易动,故宜缓剂,以去未尽之邪;瘀热在里者,其血难动,故须峻药,以破固结之势也。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甫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汗之。下之,与大承气汤;汗之,宜桂枝汤。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鞭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鞭。当问其小便几日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鞭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鞭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此但初头鞭,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鞭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鞭,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 大黄一斤 厚朴一尺 杏仁一升。

王绵之: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芍药,麻仁特点是可以滋脾阴润肠道兼补脾气,杏仁降气润肠,芍药补阴血。所治胃中燥热,脾阴也伤的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