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池塘养鱼高产养殖大全 第七节 水质管理

 易金铭图书室 2022-04-12
文章图片1

一、对水质的基本要求

水质保持活、爽、嫩,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cm左右。对于以投饲为主的池塘主养模式,通常'瘦比肥好'

水质管理——'活、嫩、爽':

'火'指水色和透明度常有变化。渔农所谓'早青晚绿'或'早红晚绿'以及'半塘红半塘绿'等都是这个意思。有的渔农特别强调活,认为什么水色关系不大,'活'的就是好水。观察表明,典型的'活水'是膝口藻水华。这种鞭毛藻类的游动较快,有显著的趋光性。白天常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产生垂直或水平的游动,清晨上下水层分布均匀,日出后逐渐向表层集中,中午前后大部分集中表层,以后又逐渐下沉分散,9点和13点时的透明度可相差几厘米。当这种藻类群聚于鱼池的某一边或一隅时,就出现所谓半塘红半塘绿的情况。

渔民看水时,不仅要求水色有日变化,还要求每十天或半个月有周期性变化。因此,'活'还意味着藻类种群在不断被利用和不断增长,也就是说池中物质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嫩'指水肥适中,水又不老。所谓水老主要有两种征象:一是水色发黄或发褐色;二是水色发白,水色发白或发褐色的情况主要是蓝藻细胞老化后形成的水色,是藻类细胞老化现象。

水色隐约发白的水中,主要是蓝藻,特别是那些极小型蓝藻滋生的一种征象。这种水的特点是pH很高(9~10以上)和透明度很低(通常低于25~20厘米)。水色发白是二氧化碳缺乏而使碳酸氢盐不断形成碳酸盐的结果,与此同时,pH值的升高又促进了蓝藻的增长。

金藻、硅藻、隐藻和甲藻的水华几乎都是褐、褐绿或褐青,而蓝藻、绿藻和裸藻的水华就不仅仅呈绿和蓝绿色,特别是蓝藻几乎在各种水色中都可能占有较大的数量。所以,一般认为红褐、褐绿、褐青 (墨绿)色的水都较好。

'爽'是指水质清爽,水色不太浓,透明度不低于25厘米。透明度很低的原因或是浮游生物量极高,或是蓝藻占优势(集中表层),或是泥沙和其它悬浮物过多。不仅难以利用的悬浮质粒过多对鱼的滤食不利,而且易利用的浮游生物量过大也不是好的标志。

根据对'肥、活、嫩、爽'的生物学分析,可以看出渔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认识到的养鱼最适生物指标应是:

(1)浮游植物量在20~100毫克/升;

(2)隐藻等鞭毛藻类较多,蓝藻较少;

(3)藻类种群处于生长期,细胞未变老化;

(4)浮游生物以外的其它悬浮物不多。

二、改善养殖水质

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水体中各种化学物质、有机物质及细菌、藻类等逐渐增加。在各种物质的作用下,水质发生变化,如酸碱度、透明度、硬度、肥度等。若不予以改善,水质会老化或恶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养殖动物的健康。

水质的管理工作必须抓好以下措施:

1、保持池水溶氧充足:大多鱼类适合生长的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溶解氧是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中重要指标之一,其直接或间接影响鱼体生长。养殖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溶氧变化,发现溶氧过低要及时采取措施,如利用增氧机增氧,注入新水补充池水溶氧等方法保持池水溶氧至少在3mg/L以上。

2、控制池水透明度:通过施肥及排注水控制池水透明度在25~35厘米。

3、控制池水呈弱碱性:在酸性水中鱼不爱活动,畏缩不前,耗氧下降,新陈代谢急骤低落,摄食差,生长受抑制,PH值过高,超出生物适宜范围也不利。因此,从4月中旬开始每20天泼一次生石灰,每次每亩25千克,化浆全池泼洒控制池水PH值7.5左右。

4、保持水体清洁:池塘要建设好排底水管网系统,以便随时排污;随时除去杂草,保持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治鱼病。投饲工具、食场定期用漂白粉消毒,每次每个投饲点、食场用漂白粉0.25~0.5千克,在鱼病流行季节投喂药饵,进行药物预防,发现鱼病及时治疗。

5、防止水中气体过度饱和:池塘中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肥料在池底不断分解,消耗水中氧气,无氧状况下分解放出很多小气泡,被鱼类当作浮游生物而吞入引起气泡病,因此池中不应用未经发酵的肥料,平时掌握好投饵量及施肥量。

6、使用化学消毒剂:采用消毒剂和一些生物活水剂也是普遍应用的改善水质的方法,特别是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地区或水源不很理想时采用。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最好“消毒剂”仍然是石灰,既具有水质改良作用,又具一定的杀菌消毒功效,而且,价廉物美。每亩水深1米,施放15~20公斤即有良好的效果。

生石灰使用注意事项:

(1)注意池塘对象:一般精养鱼池,鱼类摄食生长旺盛,经常泼洒生石灰效果较好;新挖鱼池因无底淤,缓冲能力弱,有机物不足,不宜施用生石灰,否则会使有限的有机物加剧分解,肥力进一步下降,更难培肥水质;对于水体pH值较低的池塘,要泼洒生石灰加以调节;水体pH值较高,钙离子过量的池塘,则不宜再施用生石灰,否则会使水中有效磷浓度降低,造成水体缺磷,影响浮游植物的正常生长。

(2)注意使用剂量。用于改良水质或预防鱼病时,生石灰的用量为每亩水面每米水深 13~15公斤,治疗鱼病时用量为15~20公斤,但对于鲫鱼出血病的治疗,每亩水面每米水深要用25~30公斤,因为用量少了反而会激活毒素加重病情。用药后要观察鱼的反应,以防剂量太大水质陡变造成死鱼。另外,对于淤泥较厚、水色较浓的池塘,要增加10~20%的用量;对于水色较淡、浮游植物较少的瘦水,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量只能在10公斤以下。

(3)注意泼洒时间。生石灰应现配现用,以防沉淀减效。全池泼洒以晴天下午3时之后为宜,因为上午水温不稳定,中午水温过高,水温升高会使药性增加。夏季水温在30℃以上时,对于池深不足1米的小塘,全池泼洒生石灰要慎重,若遇天气突变,很容易造成池水剧变死鱼。同样,闷热,雷阵雨天气不宜全池泼洒生石灰,否则会造成次日凌晨缺氧泛池现象的发生。

(4)注意配伍禁忌。生石灰是碱性药物,不宜与酸性的漂白粉或含氯消毒剂同时使用,否则会产生拮抗作用降低药效。

①生石灰不能与敌百虫同时使用,防止敌百虫遇碱水解生成敌敌畏增大毒性。

②生石灰不能与化肥同时使用,或与铵态氮肥同时使用,在pH值较高的情况下,总氨中非离子氨的比例增加,容易引起鱼类的氨中毒。

③生石灰若与磷肥同时使用,活性磷在pH值较高的含钙水中,很容易生成难溶羟基磷灰石,使磷肥起不到作用。生石灰若与以上药物、化肥连续使用,要有5天以上的间隔期。

7、使用微生物制剂:采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是符合当今渔业发展方向的生物防治方法。微生物制剂又称“有益微生物”等,常见主要有枯草芽抱杆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酵母菌、乳酸菌、光合细菌(PBS)等菌株组成。微生物制剂作为一种生态调节剂,治理养殖水环境可以明显改善水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迅速降解有机物,增加水中溶氧。降低NH3—N和NO2—N,还能为单细胞藻类为主的浮游植物的繁殖提供营养物质,促进藻类为主的浮游植物繁殖,这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又为池底底栖动物和养殖水产动物的呼吸,尤其是有机物的分解提高氧气,从而形成良性生态循环,保持生态平衡,有利于防治疾病,促进水生动物迅速生长,同时无二次污染、成本低、收效大等优点。微生物制剂除了能预防水产疾病,作为饵料添加剂等使用外,还可用来净化养殖废水,因此它在水产业中应用前景广,潜力大,具有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光合细菌。光合细菌由于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理功能,如固氮、脱氢、固碳、硫化物、氧化等作用,它会把水体中的有毒物质作为基质加以利用,如它能将嫌气细菌所分解出来的氨态氮、亚硝酸吸收利用,同时也吸收二氧化碳及有毒的硫化氢等,促进有机物的循环,使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水质得到净化,从而使病原菌难以发展。另外,由于光合细菌生长繁殖时,不需要氧气,也不释放氧气,它是通过吸收水体中的耗氧因子,如前面提到的吸收利用有机物质或硫化氢等物质,从而使耗氧的厌氧微生物因缺乏营养而转为弱势,因而降低底质之生物需氧量,使氧化层增长,氧化单位亦可提高,起到间接增加氧气的作用,底质及水质因而被净化,这种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另外,使用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的池塘水体透明度要好于对照组,水体也由浑浊逐渐变得清澈,从而使光透入水的深度增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水层增大,产氧能力提高。因此施用光合细菌可以在大幅度减少换水的情况下保持溶解氧和水质,完全代替了增氧机,防止了浮头和泛塘。同时,在养殖水体中施用光合细菌还可以降低水体的COD,稳定水体的pH值等,达到多方面净化水质的目的。总之,使用光合细菌可以起到改善水质环境,减少换水次数,减轻养殖污染,降低养殖成本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