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大公司招聘看第一学历而不看最高学历?过来人:这3点说明白

 职场火锅 2022-04-12

某名校博士求职,因为第一学历本科不是名校被拒,再次引发关于“第一学历歧视”的议论。单位越好,这种“歧视”现象就越严重。在一些知名外企、高薪民企、央企、优质国企和高层次的公务事业单位,招聘门槛越来越高了,起步价都是“研究生”了。有些薪酬福利好的央企总部和科研单位,求职的“敲门砖”已经是“博士生”了。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重视求职者的第一学历(本科)和本科所学专业呢?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优质单位高度重视第一学历和本科专业。

我们公司由于薪酬待遇比较高,每年招聘计划与报名人数比都高达1:300,基本都是研究生起步。优秀人才如过江之鲫,严重供大于求,面试官的胃口被吊得很高。所以,为了降低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率,我们不得不在网申环节就启动了“网格筛”机制,主要分为三个筛选程序:

第一道程序:985的研究生学历,研究生专业与招聘岗位专业对口且是国家重点学科。我们内部,这是招聘的入门条件,即:最高学历是应届研究生毕业。

第二道程序:第一学历必须是985、211的重点本科,本科专业必须是国家重点学科,且与招聘岗位专业对口。专业对口审查非常严格,按照国家重点学科的名字进行核对,比如说,你的专业是化学工程,而不是化学工艺,差一个字都不行。

第三道程序:研究生的学校要与本科生的学校都是985、211的,博士、硕士所学专业与本科专业一致的或高度相关的。

如果前三道程序过关,在面试环节,如果几位候选人条件一样,表现一样,面试官可能还要问你的高中学校,如果是全国、全省知名高中就更好了。这样的学生,内部叫作“血统纯正、根正苗红”。有人可能会喷,学历不代表能力,文凭不代表水平,为什么不给那些普通院校的学生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

实话实说,优秀毕业生排队排满了操场,面试官都忙不过来,哪里有时间、精力和成本,去给大专生、普校生证明的机会呢?难道从成千上百优秀毕业生筛选出来的苗子比那些大专生差吗?从高中到硕士一贯优秀的学生能力强的概率大,还是那些普通院校学生能力强的概率大?这不是“道义”题,这是概率题、数学题、选择题。单位花钱招人,人家有权优中选优,因为这是选择题。

【二】在大公司内部,对第一学历也是高度重视的。

就拿我们集团公司来说吧:每隔两三年就要核查一遍所有员工的档案,重点核查“三龄两历”(即: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经历)。其中,对学历核查更加严格,因为很多干部的研究生、博士学历都是在职取得的,有名无实,如果没有全日制考出来的,一般只算学位,不算学历。在干部选拔和人才使用上,注重第一学历(本科、大专、中专)的“含金量”,特别关注第一学历是重点本科的“含金量”。提拔干部,原则上不再提拔第一学历不是重点本科的员工了。

为什么呢?大公司也有大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大公司也有大公司的人才梯队建设规划。尤其是那些特大型的央企、国企单位,人才队伍老化严重,本科学历的员工占比非常低,尤其是在中层管理人员队伍中,依然以六七十年代的中专生和大专生为主体,重点本科毕业的占比不到20%。那么,从长远的队伍建设战略看,必须从源头抓起,即:从第一学历是本科的员工抓起,进门的都必须是本科生,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干部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

因为这些低学历的干部已经在较高职位上了,他们利用便利条件,通过各种渠道,都获取了所谓的在职研究生学位,个别同志还获取了博士学位,甚至获取了“进站”博士后,但是,明眼人都清楚,这些硕士、博士学位的“水分”有多大!所以,大公司内部,重点审查第一学历,甚至只认本科学历和本科专业,其余的学位和专业都只是参考而已。

【三】大公司走专业化、高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专业知识体系和理论功底要求越来越高。

现在是什么时代?知识时代、信息时代、科技时代、智能时代、星际时代。与二十年前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大公司尤其是传统领域的大公司,依靠传统模式就能过得很好,现在呢?如果不转型升级,不走科技化、信息化的路子,随时就可能被时代淘汰。我们都知道,有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型企业,突然在一夜之间“呼隆隆”就坍塌了。

从微观层面来看,以前的企业靠经验就可以成长,所以,对能力和经验的依赖是比较强的,也是可行的。现在的时代,科技迭代越来越快,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过去的经验,可能会成为障碍。现在的科技创新,已经到了攻坚啃硬的阶段,好解决的技术瓶颈都已经解决了,剩下的都是卡脖子的技术,没有高精尖的技术,如何能攻克这些难题呢?

比如,我们集团公司以前的日子很好过,现在呢,举步维艰,必须走转型升级的道路。能源转型升级,技术转型升级,信息化转型升级,金融体系转型升级,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远远超过对普通人才的需求。什么意思?通用人才,在局部地区(如:大城市的大公司)已经供大于求,但是,高精尖的人才依然缺乏。

解决这些技术难题,要靠更厉害的高精尖人才来攻克,所以,大公司从源头上招聘那些本科是985毕业、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研究生也是985名校、专业还是国家重点学科的毕业生,并没有什么问题。作为资深HR,实话实说,解决技术难题,对知识体系和理论功底,还有智商水平是有要求的。如果你的知识不先进、理论不深厚、智商不超群,你能突破技术的天花板吗?

举一个例子,就明白了:你学习外语,学了三十年,还是哑巴外语,因为你突破不了你的语言“天花板”。攻克复杂的、疑难的、顶尖的技术难题,不依靠前沿的知识、深厚的理论、超群的智商,能随随便便的突破吗?

综上,学历不代表能力,文凭不代表水平,这些金句放之四海而皆准。作为理性的职场人,我们一定要寻求大概率事件,重点本科学的是国家级学科专业、研究生学的也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和理论功底都比较扎实,能够满足大公司解决更复杂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这是大概率事件。我们也不否认,实践出真知,实战出业绩,普通院校、普通专业的毕业生,当然可以在广阔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做出比名校生更大的业绩,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各得其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