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本是没有栗子树的,或许出于经济作物的前景考虑,上个世纪引种了日本和英国品种并成功进行嫁接,这才有了商业化种植的栗子。在此前本地人对于野生栗子树是不怎么了解的,毕竟狗咬了扎嘴,人捡了扎手,怪麻烦的,人家也不缺这一口儿,不过近些年就不一样了,到了秋季也经常看到洋人拿着小桶出没,把栗子捡回去收拾收拾,然后作为休闲食品来卖的,像在罗托鲁瓦的红树林,排队等上树的时候旁边就有得卖,在南岛的瓦纳卡湖边也有,基本都是年轻人赚点小钱。 华人是喜欢吃栗子的,像我们老家附近就有著名的“京东板栗”,以糖炒为佳,本来是局部小品牌,后来也拓展到各大城市都有得卖,价格不菲,按照唐山人的认知,正宗京东板栗以迁西出产为最好,实在要拓及到邻县的迁安那算是太凑合蒙事了,日本人对京东板栗情有独钟,按照种植户的说法,每年日本收购方都派专人到迁西的栗子园去看着,成熟时季当地政府也会专人把守在进出要道,对往来进出车辆严格盘查,生怕有外地栗子冲进包围圈以次充好,其实人家外地的栗子也还不错,又大又饱满,但由于日本人认准了迁西板栗的名头,对其他身份不明的栗子一概不理不踩,真正的迁西板栗也确实好吃,个头并不大,但口感软糯香甜,确实极品,但拍胸脯敢说,各位大概率是没吃到过的,在其他城市卖的糖炒栗子,虽号称正宗,应非迁西板栗,即便那些笃定是正宗京东板栗的最多也就是迁安或者其他县里产的,反正都在北京东边,也不能说有什么问题。 唉,又扯远,赶紧回到新西兰捡栗子,四月份是新西兰栗子成熟季节,很多栗子园都开放自己采摘,反正象征性收俩钱也不贵,栗子种植围绕奥克兰和怀卡托居多,当然一个物种也不可能被窄窄的海峡耽误了,所以南岛也广有分布,房前屋后,野沟荒岭,只要看见地上有尖刺的毛球,拾起来就可能有收获,很多人去箭镇玩儿,都眼巴眼望地看着那两棵栗子树垂涎欲滴,其实从超市买两斤送给Ta都没兴趣吃,可见这无非就是了乐子,在北岛玩经常会在小镇玛塔玛塔(Matamata)等去霍比屯的客人,无聊的时候就到Isite后面那个树林去溜达,地上除了好看的橡实之外,还会有不少栗子可以直接剥来吃,当然里面的内膜不容易剥下来,最好拿去阳光底下曝晒,这样其中的淀粉会向糖转化一些,口感更甜,皮也变得好剥,不过谁有耐心去处理这些,还是那句话,就是图个乐子。 除了这片林子,如果有脚力还可以附近走走,包括一座教堂前面也有栗子树,结的果实更大,但是一定要鉴别好,有种特别像板栗的栗子是苦的,叫做马栗,看着特别饱满,吃到嘴里苦涩,一定鉴别开来,不过好在虽说甚至马栗有微毒,但绝对吃不混,毕竟苦涩难以下口,不可能混同,这种马栗还有药用价值,能够萃取出一些有用的东西,也算是没辜负漂亮的外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