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偶感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2-04-13

伤寒论偶感——柴胡桂枝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区别

原创2022-04-12 14:55·丁宇中医师

#伤寒论浅识#

柴胡桂枝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区别很大,柴胡桂枝汤是治疗太阳少阳合病,仲景以此又给大家立了个样板,不同经的合病也可以同时治疗,而不是先表后半表半里,或者直接用少阳病的汤药。而另外柴胡桂枝干姜汤就是个少阳病兼有脾阳虚水饮内停的证,仲景又用了寒热错杂的组方来对症治疗。而且病位不像泻心汤都在中焦,而是一个中焦一个下焦。所以药物归经很重要。

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桂枝汤方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桂枝一两半(去皮)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柴胡桂枝汤和之前的麻黄桂枝各半汤有点像,用小柴胡的半量加桂枝汤的半量。有柴胡证:微呕、心下支结;有桂枝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所以用柴胡桂枝双解。这里说明了一个问题,也就是二阳合病时,是可以进行双解的,而不一定都从少阳。三阳合病是是从少阳的。

伤寒论偶感——柴胡桂枝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区别

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主症是和小柴胡以及柴胡桂枝汤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病位在少阳,不是少阳太阳合病。此时没有恶寒,也没有肢节疼痛,也就是没有太阳证,出现了往来寒热胸胁满。但是还有渴而不呕,头汗出,这说明有郁热,小便不利说明水湿内停膀胱。这是为什么导致的呢?发汗复下之,导致脾阳受损,气化不利。所以总结来说少阳郁热,水湿内停膀胱,脾阳受损,这样我们用柴胡黄芩去少阳郁热,干姜建脾阳,桂枝温阳化气,瓜蒌根牡蛎逐水。这里也是寒热错杂,一方面又脾阳不足,一方面又少阳郁热,不同的药,用于不同的经络脏腑,寒药热药同用治疗寒热错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