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山之石】回到八千年前:原始人的独木舟可不只是一根木头⑵

 古韵流芳殿 2022-04-13

(来源: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埋在地下的中国舟船文明


探访文物:跨湖桥遗址独木舟



┃ NO.5 独木舟能否远航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独木舟


(引自《跨湖桥》)


跨湖桥人建造的独木舟,相比于筏或简单的漂浮工具,对舟船发展来说是进步的。筏是由竹或木绑扎而成的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则是整棵树木刳刨而成,通过挖空具有了更大的浮力,再加上水密性,它更便于运输物品。


不仅此,独木舟并不是一次单纯的技术进步,它的出现也与新石器时代生产水平的整体提高有关。当跨湖桥以及地球上各个地方的原始人掌握了更先进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之后,他们便有了对外交流、交换、贸易的需要,独木舟等交通工具也就应运而生了。人、环境、技术、人造物之间一直都有着互动的作用。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木桨(引自《跨湖桥》)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编织物(引自《跨湖桥》)


跨湖桥人为独木舟配备了木桨。比如,他们会用完整的木料制作长140厘米、桨柄宽6-8厘米、桨板宽16厘米、厚2厘米的木浆。类似的桨不只一根,但都不太规整,却足够划水,辅助人力推动独木舟在江河湖海上航行。


他们还会编织席子。他们用苇草类的植物编成纹理精细紧密的席子,在有的席子后面还加装了木质条骨。古代的帆上一般要加木条加固,他们已经将席子用作风帆了吗?对此,我们还不能完全确认。但倘若有了帆,便说明他们具有了一定水平的远航能力。




边架艇独木舟(引自《跨湖桥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但是,单独的一根独木舟并不适合远距离航行,在遇到大风大浪时,抗击风浪的平稳性比较差。想象一下,一根类似圆木头形状的物体是不是更容易滚动,当我们在其侧面增加一个与其平行延伸的支架后是不是就稳定了?


跨湖桥人是否已经懂得在独木舟的单边或两边设置边架艇?边架艇独木舟,就是在船的单侧或双侧加装与独木舟同方向的具有漂浮能力的木材,这些浮力木材由其它几根横向的木料加固在独木舟上。倘若跨湖桥人的独木舟有边架艇,还有风帆,那么他们进行远洋航行与探索已经没有问题。



边架艇独木舟



不同形式的边架艇独木舟(引自《跨湖桥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NO.6 原始人的水密捻缝技术




独木舟树疤修补处及修补木块(引自《跨湖桥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这些原始人不仅会造舟,还会修舟,他们掌握了一定水平的捻缝技术。捻缝技术对于舟船,尤其是大型的木帆船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艺。跨湖桥人的独木舟上也难免存留着树疤,用久了疤便破损造成漏水。


制造一支独木舟并不容易,跨湖桥人这时找到一块阔叶树材料,仿照着破损的轮廓,修理成适当的样子,还在漏洞及修补木块边缘都制成斜切口的样子,之后用天然胶质材料进行粘补。这就是原始人的水密捻缝技术。他们已经懂得利用骨胶或植物树脂对器物进行粘贴修补了。


┃ NO.7 穿越八千年的马尾松



2001年跨湖桥遗址发掘现场


这支舟似乎正在进行维修,它架在几根木桩上,头部微翘,尾部已破损,残长560厘米,最宽处52厘米,厚约2.5厘米,最大内深约15厘米。它旁边零散放着五根长260-280厘米、宽5-8厘米的木料,还有一整根长250厘米的木头,以及两支似乎还未加工完成的木桨。


此外,周围还有石锛、锛柄、砺石等工具。更神奇的是,舟身上有当初火烤的痕迹,也确实有个疤洞,补洞的木材并不是松木。



山东平度隋代双体复合独木舟(引自《跨湖桥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这支舟就这样一等就是好几千年,它的出现填补了中国舟船历史的空白,它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目前最早的独木舟出土物。不过,虽然这支独木舟是目前最早的,但人类开始使用独木舟的年代可能会更早。


在跨湖桥人之后,独木舟依然出现在不同时代的生活中,人们对它进行了的各种改造,比如将两支独木舟并排连接起来,再在上面建设上层建筑,山东平度出土的隋代双体复合独木舟便是一个例子。


学者们还有一种浪漫的推测,他们认为中国木帆船是从独木舟演变过来的,独木舟渐渐变成了中国木帆船的龙骨,龙骨是位于帆船底部正中,增加船纵向强度的核心构件。总之,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独木舟仅仅是埋在中国地下舟船世界的一小部分,这是一个值得开启的充满江河湖海文明气息的有趣世界。中国不只有陆上文明,还有丰富的久远的水上文明。


参考资料:


潘艳等《跨湖桥遗址的人类生态位构建模式》


陈淳等《再读跨湖桥》


易立亚《寻找远古波利尼西亚远航木舟》


席龙飞《跨湖桥独木舟的制造工具》


何志标《跨湖桥独木舟对探索中国舟船文化发端的重要意义》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跨湖桥》


吴健《跨湖桥遗址独木舟出土状态分析及思考》


吴健《跨湖桥遗址独木舟及其与海洋关系考》


何国卫《跨湖桥独木舟与舟船起源》


郑明等《跨湖桥遗址独木舟与中华海洋文明起源探讨》


周海斌、吴健,《世界已知最早的风帆——跨湖桥遗址、亮岛人及新石器时代跨台湾海峡迁徙之综合研究》


施加家,《揭开萧山远古时期的神秘面纱——跨湖桥文化概论》


王心喜,《中华第一舟——杭州跨湖桥遗址古船发现记》


来源 |考古中的国


本微信公众号法律顾问:


广东迅恒律师事务所 卢锐湘律师


▼广东海丝馆 网上商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