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到八千年前:原始人的独木舟可不只是一根木头⑴

 古韵流芳殿 2022-04-13

(来源: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埋在地下的中国舟船文明


探访文物:跨湖桥遗址独木舟



人与历史都很有趣。当我们闭塞、贫弱时,人们大概已经忘记了中国悠久的舟船、海洋历史。那些“强者”也在语言和理论上,贬损着我们的尊严与自信心,他们说我们是一个不具有先进海洋文明的国度。


事实却是相反的,尤其是随着我们的考古与相关技术的发展,埋在地下的这些舟船像喑哑了许久的传说,终于拨云见日、开口说话了:我们的舟船历史很丰厚,也很精彩。且让我们探索这个久违的世界吧!



位于杭州湾与钱塘江附近的跨湖桥遗址


(箭头所指位置,引自《跨湖桥》)


┃ NO. 1 跨湖桥人的生活


这些新石器时代的人类还有制造陶器的手艺,他们有煮东西的釜(釜类似于今天用的炖肉罐),还有蒸东西的甑(甑像罐,相当于蒸笼,只不过底部挖有孔洞),还有豆形器(就像摆供品的器具一样),还有各种罐、钵之类的器具,甚至他们还会熬制草药。想想吧,他们也有煮夫煮妇的生活,切割和煮熟食物已经不成问题。


他们还有多种多样的工具,如石锤、石斧、石锛、石凿、石锉、磨石、石镞等。他们也拥有很多原始人都有的骨耜。骨耜用动物的肩胛骨制作而成,是一种翻土工具,我们可以理解成它是原始人的犁具。他们还会制作口哨,是用来吹起嘹亮的声音呼唤伙伴吗?他们甚至也能制作漆具,他们制作了漆弓,用来捕捉猎物的吧?


当他们望向天空时,总能看到带来光明与又一天的太阳,他们似乎崇拜着神奇的太阳与火焰,因为他们的瓷片上会画上放射状轮廓。他们在这片原野和江湖之中生活的倒挺自在。



有放射状图案的陶片(引自跨湖桥)


他们工具如此先进,还住在洞里吗?他们应该是住在用木架搭起来远离地面的干栏式建筑中,可能还有独木制作的楼梯连接着地面。他们不仅有住所,活动范围也不小呢,因为他们还有制造独木舟的高超技术。也许,他们会驾着独木舟到很远的地方交换、寻找物品;也许,他们划着独木舟打理湖边的水稻与菱角;也许,他们会驭舟捕鱼。这是原始人的真实生活吗?


下面,我们将展开他们与独木舟的故事,探访一下这些原始人的舟船文明。


┃ NO. 2 一棵美丽的马尾松



马尾松


在某个地方,我们并不知道这个地方距离他们的居所有多远,跨湖桥人发现一棵马尾松,它长得粗壮挺拔,非常美丽。并不是随便一棵树都有成舟的“天分”,它一定要足够粗大,保证人能坐在它的里面。那时候,大地的人口还很稀少,粗大的树木却比现在多很多。


这些跨湖桥人拿着石斧。石斧是将具有锋利边沿的磨制石头绑在木柄上的工具,与今天的斧子类似,但却粗糙不少。他们应该就是挥动着石斧,花费了不少时间,才把这棵粗壮美丽的马尾松给砍倒了。这棵马尾松将发生巨大变化,它被新石器时代的高操技术加工成了另一种物体——独木舟,同时他们也可能将这棵树的枝叉等改造成其他辅助用具,如木柄。


┃ NO. 3 原始人如何制造一支独木舟



独木舟制作(引自《跨湖桥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独木舟,简单理解就是将一根木头挖空加工而成的舟,它是人类运用石头、树木、火焰、泥巴打造水上载具的充满智慧的一门艺术。这么一整棵马尾松要如何运输呢?


太平洋深处的波利尼西亚,拥有丰富的舟船与航海文化,据说波利尼西亚人是几千年前从中国东南沿海迁移到此的。这里的一位研究者说,波利尼西亚的舟船制造者在找到树木后,砍伐完会就地挖空舟体。跨湖桥人是将木料整棵运走,还是就地挖空舟体,我们不得而知。



欧洲人记载的独木舟制作(引自《跨湖桥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跨湖桥人用“火焦法”改造这棵马尾松,主要使用了火、泥和石锛等作为工具。恩格斯曾说,“火和石斧通常已使人能制造独木舟”。相比之下,跨湖桥人使用的是石锛,具有更高的先进性。


他们先把湿泥涂抹在想要保留的船体上,然后用火烤露出来的位置,之后再用石锛把木料、木炭刨掉。越往下刨,越到狭窄的地方,也许他们还会改用更小或者顺手的石锛,他们有许多形状不太一样的石锛工具。他们造的舟头尾可能还稍微向上翘起,对破浪前行和防止水溅入舟中有些作用。最后,他们还会把舟体打磨光滑。


┃ NO. 4 用石锛造舟的先进性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石锛(引自《跨湖桥》)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石锛木柄 (引自《跨湖桥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用石锛加工独木舟为什么比石斧先进呢?石锛的刃与木柄处于大致垂直的角度,而石斧的刃则与木柄平行。砍树时用石斧,人向身体左侧或右侧举起石斧再挥下来,比用石锛方便。但在刳(kū,从中间破开再挖空)制独木舟时,用石锛更高效快捷,也便于处理细小的部位。


此时,人握着木柄,只要把握好力度从上向下挥动木柄即可,石锛的刃挖开了木缝,再向前推动木柄便能刨出木屑,用石斧则要向左向右用力刨木屑,在把握力度方面并不便利。因此,用石锛造独木舟比用石斧更先进。


原始时代的技术进步,无法与近两个世纪的增长相比。在技术上,哪怕只是一个石锛的创造也是巨大的进步。同样,他们的独木舟在今天看来是那样的粗糙、简陋,但当原始人能创造独木舟时,不亚于今天取得了最重大的技术进步。或许,我们的智力并不比他们高明多少,也或许当今天的我们回到原始社会时,所具有的生存能力要比原始人柔弱许多。


撰稿&编辑:段友鱼


参考资料:


潘艳等《跨湖桥遗址的人类生态位构建模式》


陈淳等《再读跨湖桥》


易立亚《寻找远古波利尼西亚远航木舟》


席龙飞《跨湖桥独木舟的制造工具》


何志标《跨湖桥独木舟对探索中国舟船文化发端的重要意义》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跨湖桥》


吴健《跨湖桥遗址独木舟出土状态分析及思考》


吴健《跨湖桥遗址独木舟及其与海洋关系考》


何国卫《跨湖桥独木舟与舟船起源》


郑明等《跨湖桥遗址独木舟与中华海洋文明起源探讨》


周海斌、吴健,《世界已知最早的风帆——跨湖桥遗址、亮岛人及新石器时代跨台湾海峡迁徙之综合研究》


施加家,《揭开萧山远古时期的神秘面纱——跨湖桥文化概论》


王心喜,《中华第一舟——杭州跨湖桥遗址古船发现记》


来源 | 博物馆文学菌


本微信公众号法律顾问:


广东迅恒律师事务所 卢锐湘律师


▼广东海丝馆 网上商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