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荀子说“静能生慧”,诸葛亮在《诚子书》中谈到“静以修身”“学须静也”;梁武帝萧衍在《净业赋》中说:“有动则心垢,有静则心净。”在某些学子心中,“静”就是环境安静,“净”就是内心的纯粹与专一。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以“静与净”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 1.荀子说“静能生慧”,诸葛亮在《诚子书》中谈到“静以修身”“学须静也”;一一都在说静的意义、价值。作文时,这意义、价值,是要深入说理论证的,要诠释,要举例,要分析说理。 2.梁武帝萧衍在《净业赋》中说:“有动则心垢,有静则心净。”一一由此看出静与动是相对的,静与心相关,是辨别静与净的点。指出了动的危害,静的好处。同时引出一个关键词“净”。“有静则心净”,则再指出静的意义、价值。加上上一层的内容,会发现、得出作文内容的重点,这是确立中心论点的所在点。作文时,要诠释静与净的含意,或下定义,或举例子,或分析说明等等。 3.在某些学子心中,“静”就是环境安静,“净”就是内心的纯粹与专一。一一这个内容要素可能会有考生忽视了,视而不见,在作文时不予回应。其实它在告诉考生他们认识对吗?你是如何认为的?到底什么是“静”、“净”?因为有人对此认识上有错误,考生必须给予回答。这也是作文议论说理分析的前提,是必须搞清楚的。 4.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以“静与净”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一一给了主题,这个主题是作文内容,而非作文主旨。主题涉及两个关键立论要素,那么在阐释静与净含意的基础上,还必须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作文时,必须对其关系进行阐释分析论证。 由上分析,我们看到材料内容要素有三: 1.静与净的含意(回应“某些学子心中……) 2.静与净的关系(回应主题及材料) 3.静的意义价值(回应材料1、2层内容。作文内容重点) 小结: 材料内容要素与作文内容要素: 1.材料内容要素在作文中必须有体现,材料内容要素一定是作文内容要素。因为材料作文的特性就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 2.材料内容要素是作文内容要素的触点、出发点,作文以此为起跳点,展开充分分析说理。 3.作文内容要素的内容比材料内容要素的内容要丰富。因为需要对材料内容要素进行分析论证说理,使读者信从。 4.作文内容要素多于材料内容要素。作文是一个800字的完整的篇章,而材料则是一个简短的语段,一个复杂,一个简单。作文一般内容要素有10以上,以前文章有说明,这里不赘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