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i茅台”上线,消费者可以直接从平台上购买部分茅台系列产品。平台一经推出,反响热烈,申购人数数百倍于释放的产品数量,由此可以看出茅台的市场影响力极为巨大。 在当今社会,茅台已经成为一种跨越年龄、跨越阶层的硬通货。除茅台外,其他任何品牌白酒都不太可能以类似方式直面终端消费者,因为品牌影响力和消费者认知达不到这个程度。 “i茅台”的上线也是白酒行业一步步演变的趋势反映。近年来,白酒企业收缩产品系列,聚焦大单品,通过大单品塑造品牌形象,白酒行业逐步呈现差异化竞争。这个过程中,经销商定制酒、贴牌酒被大量缩减。产品调整的背后,是白酒企业和经销商的地位调整,白酒企业地位越来越强势,经销商面临“削藩”的困境。 以大商销售模式起家的五粮液近年来也不断进行销售体系调整,团购业务成为企业重点业务板块,在营收中的占比越来越高,未来希望占比达到30%。团购业务,简单来说就是总部主导的“总对总”业务,这项业务如果发展顺利,五粮液对经销商的依赖会显著降低。 前段时间还听到一则传闻,据传贵州茅台可能取缔现有经销商体系,全部改为直营。个人认为概率偏低。当前业务中经销商占比依然近80%,这样的改革太过剧烈,容易引起动荡。但茅台直营比例的提高是一个不争的现实。2021年代理商营收增长仅0.55%,而直营渠道增长达到81.49%,规模达到240亿,相较2020年增长了100多亿。 “i茅台”主要针对C端客户,当前还未上线飞天茅台产品,但不排除未来上线的可能性。一旦飞天产品上线,直营营收的占比可能更快提升。 “i茅台”是贵州茅台提升直营营收的利器。那么贵州茅台为何执着于提升直营占比呢? 贵州茅台主要采取专卖店和经销商的销售模式,其经销商体系属“小商制”,较为分散,贵州茅台对经销商的管控力度相对较强。贵州茅台待经销商也不薄,969出厂价,1499零售价,给予销售层级超50%利润空间,远远超过其他高端白酒的渠道利润率(受终端实际零售价影响,其他高端白酒渠道利润率20%-30%左右)。 但由于茅台的品牌认知度、稀缺性等因素,飞天茅台实际终端零售价远高于1499。高出的售价贵州茅台赚不到一分钱,都变成了渠道利润。价格越上涨,经销商越愿意囤货(参考房地产行业捂盘惜售),越囤货市场供给越少,市场供给越少价格越高,由此形成一个涨价循环。为了打击经销商囤货,贵州茅台也推出了很多调控政策,但整体效果不佳。加大直营供给,通过“i茅台”直对销售终端,贵州茅台主动增加供给量,希望借此对抗经销商囤货带来的价格上涨。“i茅台”可谓一个信号,告诉经销商茅台可以直接对接消费者,如果经销商继续囤货不卖酒,那就贵州茅台自己来卖。套用房地产行业调控的一句话,茅台酒是拿来喝的,不是拿来炒的,酒喝不炒。 虽然“i茅台”推出时间还不长,后续是否上线飞天茅台仍未得知,但其作为一个信号,展示出贵州茅台追求真实销售,防止价格泡沫的决心。在这样的趋势下,对贵州茅台和白酒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1.对贵州茅台而言,因为产能提高是中长期的计划,中短期内产能瓶颈已至,量的增长空间不大。而影响其提价的非市场因素众多,短期内价的增长也存在不确定性。飞天茅台卖给经销商969,直接卖给消费者1499,虽然在量的总供给上难以提升,增加直营比例,相当于变相提高了出厂价(969-1499),可以帮助贵州茅台提高营收和利润水平。 2.促使茅台经销商回归卖酒本质。超50%的渠道利润在其他行业极其罕见,在销售渠道越来越扁平化的今天,用如此之高的渠道利润维持传统销售渠道,茅台可谓给了经销商极好的待遇。囤货炒货是对茅台生态的破坏,只有回归卖酒的本质,让大部分茅台酒被真实消费掉,减少囤酒带来的“抛售蓄水池”,贵州茅台和经销商体系才能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3.飞天茅台终端价进入2000元甚至3000元档,最大的受益者是其他高端白酒,如五粮液、1573等,因为它们成为千元档为数不多的选择。而飞天茅台终端价的高企,也让其他高端白酒频频释放提价预期。贵州茅台增大直营比例,增大市场供给,可以显著降低飞天茅台市场价格。假如未来某天飞天茅台价格重回千元档,对贵州茅台本身毫无影响,甚至是利好,但对其他高端白酒就会形成巨大冲击,因为千元档的选择变多了,千元档更好的选择出现了。同时飞天茅台降低终端售价会压制其他高端白酒的提价预期,高端白酒市场的老大在降价,老二老三如何提价? 综上,我们认为,“i茅台”的推出展示了茅台做大直营,提高产品真实消费率,防止价格泡沫,长期良性发展的决心。伴随着市场供给的增加,供需矛盾将逐步消化,价格将回归合理。这一过程中,贵州茅台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动力将更加充足,对贵州茅台自身是长期利好。但对其他高端白酒而言,飞天茅台的价格回归可能影响其销量,抑制其提价预期,使其增长回归理性。这种影响从超高端(现在的飞天茅台)传导至高端(如五粮液、1573),进而传导至次高端、中高端,使白酒行业的发展回归理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