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虎观

 zqbxi 2022-04-13

道教名山。在江西贵溪县西南40公里,由龙虎两山组成,两峰对峙,如龙蟠虎踞,故名。相传天师道创始人东汉张陵(张道陵)曾在此修炼,后为其子孙世居之地,道教正一派即发祥于此。其神祀之所为上清宫,道教称龙虎山为“第三十二福地”。原有龙虎观(guàn贯)坐落在山岩中,额曰“正一观”,为道教正一派最重要宫观,今仅剩残垣,但山光依旧秀丽。

在江西贵溪县西南部,左右三面皆悬崖,前有小山。原有龙虎观坐落在山岩中,坐东向西,额曰“正一观”,为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自汉中移居此地创建。今仅剩残垣。山上风光旖旎,山色秀丽,有“七重天”、 “仙女散花”、 “栈道”等遗迹,以及“半天仙迹”、 “仙岩环翠”、 “鹤煜留影”等摩崖石刻。山下水岩,两山壁立,中流清澈,岩涧洞穴,旧称二十四岩。古时诗人学士,纷纷慕名前来,游山赋诗盛赞美景。宋代王安石曾题咏: “一湾苔径引青松,苍石坛高近晚风,方响乱敲云影里,琵琶高映水声中。”

  

  

  

  

  

  

  

  

  

    

  

  

  

  

  

  

  

  

  

  

  

道教名山。位于江西省贵溪县西南八十里,是张道陵天师最初修道炼丹之所,正一天师道祖庭。自第四代天师张盛携祖传印剑从汉中迁回该山,世袭道统,历时近1800年,已传至六十三代,在道教史上极有影响。龙虎山有3处主要建筑,即:龙虎山、上清宫、天师府,是为天师传道、演教、起居之所。龙虎山:据《云笈七签?天地宫府图》所载,是为道教第三十二福地,旧名云锦山,据传张道陵在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又因其山状若龙虎,因更名为龙虎山。南唐保大年间在此始建天师庙,宋崇宁中(1102―1106)敕改为演法观,明熹靖年间(1522―1566)敕修并改额“正一观”,清康熙、雍正均赐帑金,派大臣重修龙虎山,并命天师裔孙张昭麟真人协同工程。上清宫:在上清镇东2华里,为天师草堂,第四代天师张盛在此置传?坛,于上元日升坛传?。唐会昌中(841―846)始建真仙观,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上清观,上清之名遂在龙虎山出现。政和三年(1114)升上清观为“上清正一宫”元代皇帝命三十六代张宗演天师主领江南道教事,敕改上清正一宫为“大上清正一万寿宫”。明洪武(1372)敕四十二代张正常天师永掌天下道教事,上清宫又得以大规模扩建。永乐、正德、嘉靖均赐帑修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又敕其为“太上清宫”,并御书宫额 雍正、乾隆、嘉庆时均作过不同程度的维修。上清宫殿宇建筑宏伟,琼馆栉比,分有24个道院和三清、玉皇、真风、后土等殿宇,有“神仙所都,百神受职之所”的称誉。但因天灾兵祸,毁坏者多,至今存在部分建筑和元、明石刻。天师府:座落在贵溪县上清镇古镇中部,东距上清宫2华里,西离龙虎山主峰15里许,全称“嗣汉天师府”。明太祖易天师之号为“大真人”,故亦称“大真人府”,是历代天师的起居之所。宋崇宁四年(1105)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钓六年(1319)重建于上清镇长庆坊,明洪武元年(1368)赐白金15镒,重建于今址。嘉靖时曾派中官会同江西抚按共同监修其第,始具规模。但大部分建筑已毁于清康熙年间,现存建筑多为清乾隆至同治年间重新修建的遗物。主要建筑有府门、二门、大堂、三省堂(私第),万法宗坛、敕书阁、家庙等建筑,硪石甬道交相贯通,有“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之称。龙虎山风景秀丽,今有小桂林之誉。古代文人雅士如皮日休、吴筠、陆九渊、江万里、王安石、曾巩、赵孟睢⑽奶煜椤⑺五サ鹊缴街胁涡?接模?粝轮诙嗟氖?矢韪场B骄旁?乖谏街薪??跋笊绞樵骸保?谕浇惭АO执嫣焓Ω?谠?琳??荒戗1351)铸造的大铜钟和元著名书法家赵孟钍质榈摹墩殴??芬卜浅U涔蟆</p>

在江西贵溪县境内。山分两支,如一龙一虎故名。龙山逶迤起伏,龙头雄伟,脑眼分明,呈腾云欲飞之势。虎山尾高头低,前爪伏地,势如对龙长啸。《水浒》有描写:说它“青松屈曲,翠柏阴森,瀑布斜飞,藤萝倒挂。”山石千姿百态,各具形状。山中岩洞很多,洞中有古代岩墓。在一个大岩洞中,放有一具或数具棺木,皆用独木刳成,名“架壑园棺”。明朱维京《游仙岩诗》云:“岩有千年骨,梯悬万仞船。夜闻仙乐动,缥缈五云边。”原有龙虎观坐落在山岩中,坐东向西,额曰“正一观”,为道教正一派最重要的宫观,今仅剩残垣。龙虎山风光旖旎,山色秀丽。有七重天、仙女散花、栈道等遗迹及多处摩崖石刻。王安石题咏:“一湾苔径引青松,苍石坛高近晚风。方响乱敲云影里,琵琶高映水声中。”

道教名山之一。称“第三十二福地”。在江西省贵溪县西南。山名由来,一说因山有酷似龙、虎的两峰盘踞,故名。一说因天师道创始者张陵居此炼龙虎大丹时,有青龙白虎绕其上,故名。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张陵第四代孙张盛迁徙至此,从而成为天师道世居之地。祀神之处为上清宫,是正一派最重要的宫观;居家之所在贵溪上清镇中部嗣汉天师府。原有的正一观、真应观、乾元观等,今已不存。山有壁鲁洞,号曰驻仙岩,传为张陵得异书处。龙虎山风光旖旎,亦是游览胜地。

在贵溪县西南部。左右后三面皆悬崖,前面有小山。原有龙虎观坐落在山岩中,坐东向西,额曰“飞一观”,为道教正一派最重要的宫观,今仅剩残垣。龙虎山原名云锦山,因为有一壁高达百丈,宽约一里的五彩石山形的云锦而得名。东汉永元初(89年)祖天师张道陵来云锦山炼丹,丹成龙虎见,因而改名龙虎山。龙虎山还有一个出处是“状着龙虎”。因为宫观的后面是骆驼峰,左边一山象龙,右边一山象虎。中间一开阔地为“正一观”旧址。旧址中曾发掘出“龙虎天关”石碑,现存贵溪县博物馆。旧址后登攀而上,有祖天师在此结庐炼丹的水帘洞炼丹岩。炼丹岩前临洞涧,峭石壁立,丹灶遗址尚存。龙虎山一带风景秀丽,属丹霞地貌,碧水丹山。骆驼峰下为泸溪河,两岸石崖呈赭红色,溪水澄清碧绿,河水直通仙岩,一带奇山怪石,岩洞颇多,二十四岩,星罗棋布。诸岩皆峭绝凌空,人迹罕致。上有古栈道遗址。栈道中通岩中寺,寺庙循穴而建,上下七层,又称七层庙。庙侧玉壁凌空,巨岩为盏,下有石坪,名棋盘石,开旷敞亮,能容百人,岩壁上有古人题刻多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