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协和医院有一个研究,它们的结论是: “晨间进食”(早上6点-下午3点)对改善空腹血糖、降低体重和体脂、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更加有效。 很多人就开始解读,不吃晚饭更健康。 我心里一万个我特么,这不可能啊。 然后我就把这个研究找出来,仔细地看了一下。 于是就明白了。 这个研究,把志愿者分成三组,一组晨间进食,限制进食时间在6:00-15:00; 一组中断进食,限制进食时间在11:00-20:00。 还有一组是随意进食。 结果是晨间进食组的各项指标比其他两组的要好。 我有点懵了,这个结论难道是在说: 不吃晚饭比不吃早饭更健康?[笑哭][笑哭][笑哭] 这不就是在讨论麦当劳和肯德基那个更不健康吗? 然后我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个研究,其实并非推荐不吃晚饭。 而是在研究,如果你要执行8:16断食法,那么进食时间越早越好。 当然,最后还是要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研究结论里,【更加有效】的含义。 要知道,科研学术,是存在八股文现象的,简单描述就是不说人话。 学术论文的【有效】,跟我们通常认为的【有效】,差异巨大。 论文讨论的统计学意义,跟我们现实认为的临床意义,不一样。 存在统计学意义,不代表存在临床意义。 所以很多时间,你可能会看到一篇论文,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吹上天,然而实际上根本无人采用。 回到这个研究本身。 我个人是不支持过午不食的,相比于吃太多,我更担心他们吃太少,无法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 如果没有足够的热量和营养,过午不食(8:16断食)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很多人想要用过午不食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好好吃三餐就能解决,而且能解决得更好,那么过午不食,又是何必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