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中徐向前突然调离前线,5年未打一仗,毛泽东真实意图是什么

 123xyz123 2022-04-13

1940年6月,抗战正激烈之际,徐向前悄悄离开山东,回到延安。此后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整整5年时间,这位顶尖战略大师再未亲临前线指挥过一场仗。

这一现象令不少人疑惑,国事艰危,用人之际,为何徐帅却有这样的安排呢?个中原因,实非一言两语能说明白,我们且从1940年前后的徐向前说起。

一、徐向前独当一面

徐向前起初担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与刘伯承、邓小平搭档,三人合作亲密无间、指挥如意圆转,堪称三大主力师中最强搭档。

但是最强并不意味着最合适。

刘伯承、徐向前都是开国诸帅中指挥水平最高的,两人任选其一,都可胜任129师指挥之任。但把两人都放在129师,实际上是对军事人才的浪费。就像一支篮球队,五个乔丹组合起来并不是最强阵容,各种位置配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战斗力。

文章图片1

这倒不是说刘伯承、徐向前有争功之嫌,刘、徐二位无论公义还是私德,人人提起来都挑大拇指,都是极好的,两人合作也十分融洽。

从军事上说,指挥必须有主次之分,刘帅为正,徐帅为副,徐帅就只能起辅佐作用,他真正强大的指挥决策能力就必须收起来。这无疑使徐帅的军事才能大打折扣。

所以129师打了一年多,中央或许也感到这样不太合适,要寻找一种更合理的搭配方式。正好八路军正在突破太行山,向河北南部和山东挺进,各方面都需要独当一面的人才,于是将129师分为两个纵队,由徐向前单独率领一支开进河北南部(另一支由陈赓率领)。

徐向前一去,释放出的能量、发挥的作用、作出的贡献,立即超过了副师长时期。

最为典型的,就是他提出了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的独创性思想。

有人不免要问:游击战还需要独创吗?我军从井冈山时期就开始打游击战,早就熟门熟路了。

事实并非如此。红军时期的游击战,基本在山区进行。游击战的基本依托之一就是复杂地形,宜打则打,不宜打则藏。而河北南部是华北大平原,一马平川,没有山,人无处躲藏,以往的游击战经验大部分无法沿用了。

徐向前的办法是:创造“人山”。

河北南部人口稠密,而日军数量少,日军所到之处都要建立伪县政权,建立伪军部队和治安会,就是自家力不能及,才采取以华制华之策。

我们可以利用密集的人口为部队提供掩护,游击部队藏身于人民群众组成的“山”中,此谓之“人山”。当然不是说让老百姓当肉盾,而是借助星罗棋布的村庄为游击队提供迂回空间。

核心思想有这么几点:

第一,尽可能多地建立游击小队伍,每支队伍小而精,减小目标。

第二,以村庄为掩护,但不作为固守的据点,避免日军对人民群众进行报复。

第三,多建骑兵游击队或自行车游击队(武工队),以便快速迂回。

第四,八路军主力部队持续保持存在,给人民以信心。

这一思想精准对上了冀南特点,在徐向前领导下,冀南抗日武装迅速发展至近2万人,日军的核心据点被迫从冀南撤出。老电影《平原游击队》展现的种种作战场景,都是徐帅这一高明思想的杰作。

中央尝到了甜头,趁热打铁,把徐向前派到山东战场,统一指挥山东省的八路军和部分新四军武装。

徐向前当时的职务是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山东战场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一到山东,徐向前又和罗荣桓配合的妙不可言,短短一年时间,在日军反复扫荡、围攻之下,山东八路军规模不降反增,从8万余人增加到15.3万人,几乎翻番。可见徐帅之能。

假以时日,徐向前将会是继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师长之后,又一位举足轻重的战略指挥员。

正是在这个关头,徐向前却回到了延安,就此结束了抗战时期的征战生涯。

二、一场意外之伤

徐向前被调离前线,中央并没有让他脱离指挥的意图,然而之后一系列事情,仿佛宿命一般,让徐向前再也无缘返回前线。

1940年6月,徐向前接到通知,回延安参加中共七大。

当时山东、河北、山西的交通干线全为日军控制,徐向前不敢多带人,只带几名警卫人员,化装成行商向延安进发。当时陕北极度困难,徐向前一行人带着50万元法币,支援中央的费用。一路上大家忍饥挨饿,也不肯动用这笔经费哪怕一元钱。到达延安后徐向前当面向军委后勤部长叶季壮交接,叶季壮感激地说:“这怎么好,怎么能有劳您亲自护送。”

这次延安之行,徐向前走了200多天,从夏天走到冬天,吃尽了刀霜剑之苦。他的身体本就不好,这次长途跋涉又使健康状况更加不好。

当时七大会期因战事紧急一再推迟,徐向前一边等待开会一边休养身体,谁知天公不作美,又出了一桩意外。

1941年2月,中央派了一批干部到山东去,这也是应徐向前之请,说山东干部不够用,须速加派人手,毛泽东亲自批准此事。徐向前对此事十分关心,干部们出发那天,他亲自骑马去送行。

骑马往延安城南门走时,在一条小道上,队伍里一匹马受惊狂跳,引起众马乱跑,徐向前摔了下来,左腿胫骨不幸被马踢中导致骨折。

文章图片2

本以为只是普通的骨折,谁知卧床休息时,徐向前反复出现低烧。

医生判断,这是徐向前身体过于虚弱导致的。

其实他的健康状况,早在1938年时就有过征兆。当时美国海军少校卡尔逊在中国考察中共抗日情况,见过不少八路军高级将领,他来到河北南宫县见到在那里主持局面的徐向前,称赞他开创的局面了不起的同时,在其著作《中国的双星》中提到,徐向前看起来非常疲惫和瘦弱。

冀南根据地创建得这么好,徐向前功莫大焉,然而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和低劣的生活条件,逐渐掏空了徐向前本就不甚壮实的身体。这次骨折,只不过是健康问题集中爆发的导火索。

徐向前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养病。本身骨折就需要至少三个月,加上治疗低烧,所需时日更久。

医生一再叮嘱他千万不要劳神,必须安心静养。然而徐向前心忧山东战场,一刻也不愿意停下来。他不停地找山东来的干部询问情况,提出指示和建议,还手不释笔地总结撰写华北开展平原游击战的经验,以及华北敌后日军战略战术的改变。

这样持续的劳神,使得恢复时间更加漫长。

徐向前的节俭习惯也让身体雪上加霜。医生本来交待他一定要吃些有营养的补补身子,但他目睹陕北经济极度困难的现状,哪怕身体虚弱至极,仍不愿多吃多占。

军委办公厅的管理人员受毛泽东、朱德之托,送来两只鸡、几斤水果和一包白糖,这点东西现在看来不过是寻常之物,在当时却很难得。

徐向前全部拒绝,说我已有16元的保健费,足够买营养品, 这些不能再要。前方将士们连基本的医疗条件都没有,我这样已经很好了。

他嘴上这样说,身体每况愈下。为了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徐向前叫警卫员买了些四川泡菜,又买了些肥猪肉化成油,每次吃馒头时就着泡菜和猪油增加食欲。

警卫员难过得直掉泪,没见过高级首长这么苛待自己。

就这样,徐向前一边强撑病体工作着,一边养成病,本来半年可好的病,将养了近一年。毛泽东看到他这样,已不适合再当山东战场的最高军事指挥员,就让罗荣桓负责得多一些,事实上让徐向前退出了山东的领导。

三、奇怪的参谋长

1942年5月,徐向前迎来了一个新的职务: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这个新军,是在120师基础上成立的。

至此,徐向前创造了一个纪录,开国十大元帅之中,他是唯一一位与八路军三大主力师都有过交集的高级将领。

当时蒋介石发动抗战中第二次反共高潮,胡宗南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用10个师围逼陕甘宁,威胁我根本之地。毛泽东便决定把120师和其他兵力合起来,抗日的同时重点保卫中央所在地。

徐向前本来挺高兴,终于又能回到军事指挥员岗位上了,然而他这次有点失望。

这个参谋长之职,并不是完全打仗的。

当时陕甘宁和晋西北一带十分困难,面临日军和国民党反动派双重包围和威胁,尤其是国民党方面,对陕晋实行经济封锁,边区政府得不到一文经费,部队无钱无米无枪无弹,全要自己动手生产。

联防军首位任务不是粉碎国民党军围攻,而是要进行生产自救。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联防军的下场有三条,第一,饿死,第二,解散,第三,生产自救。

文章图片3

话很刺耳,却很现实,直接掀开了陕甘宁难以生存下来的盖子,打破了许多人对蒋介石的幻想。

徐向前很快判明毛泽东的意图,叫他来当这个参谋长,重点是保生存,而不是打仗。

徐向前立即调整方向,不以打仗为急务,和贺龙商量着如何抓生产自救。

在他的主持和推动之下,联防军做了几件破天荒甚至得罪人的事:

第一,精简机关,把大量机关人员下放充实到连队,都去做实际事情,不要光张着嘴在延安等吃。

第二,下定决心,让主力部队开展农业生产。

第一件得罪人好理解,陕甘宁边区机关、党政机构、各种社团、军队非战斗部门多,许多人手头做的工作虽然也是必须的,但不是急须的,徐向前直接下令,压减、下放、到一线去。

前方后方毕竟不一样,在机关和一线也肯定不一样,很多人是撅着嘴去的。你说他们能不埋怨?

第二件的风险在于,让主力部队搞生产,极有可能解构部队战斗力,造成部队质量下降。从后来的事实看,一些主力旅确实出现了这种情况。不知道徐向前有没有预见到此事,但仍义无反顾地推行下去,无他,抓主要矛盾。

战斗力下滑了还可以再抓回来,但没饭吃立时小命玩完,两害相权取其轻。

再者说,在练兵方面,徐向前是韩信式的人物,一群新征之兵,在韩信手下能调教成百战强兵。徐向前属性之中,也自带这一神技。所以即使战斗力下降,他也不怕,有信心抓回来。艺高人胆大,有此艺者军中廖廖数人,徐帅忝列其一。

联防军大搞生产,不仅没垮掉变成农民军,而是一边生产自救,一边压住场子不战而逼退胡宗南数十万大军,灵魂人物就是徐向前。

从更长远的历史维度看,后来徐向前率华北疲兵数万制阎锡山之死命,许多人只看到徐帅神机天纵的指挥才能,其实深层次原因乃在于1942年时他老人家在晋西北已播下种子。

联防军抓生产之事,只有高明者才能看出门道。

渡过最艰难的一年,毛泽东回望对徐向前的这一任命,用得太对了、太准了,伟人心中那是相当满意甚至不乏得意。

四、抗大校长

徐向前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备战,越干越有心得,越干越有劲。

他爱学习爱总结,无论干大事还是小事,都习惯于边干边上升到理论层面,就连抓生产这种带着土渣味儿的工作,他也总结出一套实际经验。

我们同样可以大胆地设想,如果徐向前一直在联防军工作,按他的思路来,陕甘宁边区极有可能发展成富庶、强大的根据地,不仅人民群众缓解压力、改善民生,军队亦将出现极大改观。

就在此时,毛泽东再次调整了徐向前的岗位。

文章图片4

徐向前有点不理解,问主席是不是有新的考虑?如果有,愿意再去前线指挥作战。

毛泽东非常理解徐向前的心情,当时是1943年的春天,抗战形势正在慢慢好转,为将者谁不愿在战场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此时有更重要的工作需要徐向前来做,毛泽东说要请他当抗大校长。

徐向前一听就蒙了,这又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他推辞说不懂教育。徐向前人品端方正直,说话从来有一句是一句,他说不懂教育就是真不懂,而不是谦虚。

毛泽东仍然坚持此议。

说到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抗大的情况。

抗大全名抗日军政大学,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抗战爆发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

值得注意的是,红大和抗大成立的时期,都是我党我军最为艰难的时刻。军事压力极大,甚至面临生存危机,但毛泽东仍力主建设军政大学。

有的人不理解,生存都是问题,还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作战上吧。毛泽东却不为所动,一边强力推动学校建设,一边不顾前线将领们的议论,把一批又一批干部召回延安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罗万象,最主要的是政治理论和军事知识。

搞了几年,效果慢慢出来,所有背地里议论的人都闭嘴了。

什么效果?干部队伍十分强大。

抗战之初的几年八路军新四军对干部需求量极大。

一方面战事频繁、牺牲者多,那时候团长级的干部都经常牺牲。团长级干部是什么概念?八路军新四军军部以下,按师、旅、团进行编制,对应于当时国民党军,团长就是军长级干部。连团长都有牺牲的,更何况营以下干部之牺牲。

另一方面开辟敌后根据地,也需要大量干部。徐向前在冀南推行“人山”游击战,发展各县的人民政权,就痛感手头干部不敷所用,不断向延安请求支援。

各路大军、各大根据都玩了命地要干部,延安几乎是有求必应,源源不断地派干部奔赴四方,有力地稳住了各战场各方向的局面。再往后说,1945年末争夺东北时,我党能于仓促之间派出二万干部进军东北,力量之源在哪里?行文至此,大概谁都能看得出来:抗大。

急时务不急之务,乱时布闲棋冷子。

读史至此,不得不再次感叹伟人战略眼光之宏远。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抗大一度分为几个校区,以战时临时纵队的形式参与敌后战场的斗争,至1943年返回陕北。

从分散状态回到集中状态,从亦战亦训回到集中培训,抗大各方面教育、训练工作都要从头规范。这与部队整训完全不同,需要一个强有力、有威望的人物来当校长,此人必须有极强的理论水平、教育思维和正规化理念。

遍观军中诸大将,唯刘伯承有此水平,然而刘伯承正在河北专务指挥,根本抽不出身。

毛泽东看上徐向前,一者相中了他黄埔一期学员的经历,二者看中了徐向前善于抓陌生事务而且上手极快的特点,相信他能胜任如此重托。

尤其是后者,体现了徐向前灵活的头脑、深刻的洞察力以及超强理论水平。

徐向前就任之后,接手的几乎是个“烂摊子”,长期分散造成集中统一的制度几乎消失了,学员们长期各地奔波,没有固定的作息,也坐不下来听课学习,有的级别较高的干部受不了学校纪律管束,总之各种难管。

徐向前的资格优势此时体现出来了,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他基本都当过领导,无人敢跳梁。徐向前花费极大力气一点一点从头管起,先把学员们散漫无羁的习惯改了过来。接着又致力于学校教育体系和各项制度的规范。

他受过正规军事教育,做事又极端认真严谨,在他领导之下,抗大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

以往偏重学习人文政治知识,在他推动之下,军事教育内容体系也迅速建立起来,抗大结束了为时数年的教育瘸腿病。

抗大这个全党全军的“造血机器”,充满活力地运转起来了。

毛泽东乐得嘴都合不拢了,用人得其宜,实乃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坊间有谣言说,徐向前乃是受山头之累而被雪藏。无知者信之传之者甚多,唯有细解史实真相,才知道毛泽东对徐向前所寄之任,乃是常人所不能的国之重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