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可别把他当作问题孩子

 新用户3445WI0P 2022-04-13

     “人不疯狂枉少年”,谁的年少不轻狂?

     最近有一位家长向我抱怨,说自己的孩子不思进取,不懂得心疼父母,苦口婆心地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可是高考模考后的成绩还是不理想,也只能上一个很差的大专。

     家长在诉说自己孩子的时候满是抱怨和不满,我在听她描述的时候,甚至忘了,她在讲自家的孩子

     意识到之后,我突然打断她问道:请问您和您爱人的学历和工作是?她说,自己初中没上完,爱人高中毕业,两个人都是工厂职工。

     我反问道:那你凭什么要求别人?他能考上大专,也比你们两个强是不是?你和自己的爱人都没做好榜样,又凭什么去高标准要求他?

     家长突然就一时语塞不知道说些什么了,她仿佛意识到了自己太过专制和强势,一味的把自己缺失的东西强加到孩子身上去追求个理想的结果未免太过于自私了

     这就是过于专制的家长,他们把对孩子未达成的期待越描越黑,甚至上升到了孩子人格问题、心理问题之上。可孩子,真的是有问题吗

     如果是的话,那么家长也该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自己是不是做的已经是个榜样了,如果自己足够优秀,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式来提升孩子?

     有句话说很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最近还有一位家长说,她家的孩子由于不是特别外向,还辱骂了老师,老师提议让家长领回家,去看看心理医生。

     家长也听取了老师的建议,带孩子去医院看心理医生。医生诊断的结果为抑郁症并且开了一些

     孩子向妈妈说:妈妈,我果然是有病,原来,心理看不见摸不着的,一样会生病,这都给药了,我也真的是很严重了。

     当孩子讲这句话的时候,家长突然意识到,这孩子看了心理医生怎么没有释然反而更有压力和顾虑了呢

     于是她向医生请教这是怎么回事,孩子咨询了什么,孩子有什么问题?而医生给到的回复却是:咨询内容无可奉告,孩子是抑郁症

     家长很无奈,孩子也是有各种情绪的人,怎么会抑郁呢?就算是抑郁症,只是简单的药片就能解决吗?什么都没有解释就无可奉告的判定了抑郁症?

     于是家长转而换了一位心理咨询师,这也是非常精明的家长了。敢于反驳“真理和专业”;大胆地相信自己的孩子;并且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尽职尽责的家长,是真的难得。

     我没有用药物来治愈孩子,因为真正的心结是用药物解不开的。真正能够治愈心结的是用专业知识和真诚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来访者的咨询。

     孩子逐步有了好转,之后也不认为自己是“有病”的孩子,自信和健全的人格也在逐步地建立起来。 

     同理,在去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首先应该反思的是自己

     从孩子的出生讲起,只要不是天生出现生理性问题的孩子,哪个孩子出生就是问题孩子?反而是自己的各种疏忽和自己的行为打造出了“问题孩子”。

自身经历

     我也曾在特教学校任教过一段时间,在我的眼里,他们也不是问题孩子,只不过是上天在去塑造他们的时候,少给了他们一些生理上的馈赠。

     分享一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孩子:

     她只有6岁,有多动症。她并不认识黑板上的字,甚至拼音字母都是不认识的,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她非常聪明

     一首四句诗,在我教她读了两遍之后,她竟然自己完全背诵下来,当我去再给她指其中某个字的时候,她却并不认识。

     她虽然缺失了某些认知能力,但是记忆力却非常惊人。我从不认为她是问题孩子,反而是有着自己独有的光芒,虽然身在特教学校,但是她的特别不仅是她的认知能力,更是她惊人的记忆力。

     我们只需要在认知层面着重去教育和提升,她也可以像是长短不一的木桶一般,逐步提升,甚至比常人更胜一筹。

     孩子是无辜的,你可别把自己的“崇高寄托”像个枷锁一样将他捆绑,使得他不能大胆释放天性,使得他不能将自己的长处发挥,使得他开始自我怀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错觉,从而丧失了积极努力的动力。

ENDING 

     哪里有什么问题孩子?

     问题是出现于哪里?是轨道的偏差还是家长与社会引导的偏差?每个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我始终相信每个人都是善良的,如果本我都不能控制,那算什么高级的动物?

     问题总是出现在自身,请吾日三省吾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