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石器时代分期

 金大嘟 2022-04-14

1.早期阶段

(1)时间界定: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绝对年代,大约为距今12000〜8000年。

(2)新石器时代早期分期:

①前期为前陶新石器时期

②后期为陶器的萌芽时期。

(3)早期的特点:

①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石器以打制为主,磨制石器很少,磨制石器只是局部磨光,通体磨光的石器尚未出现。

②早期的陶器,火候较低,质地粗疏,吸水性强。

③早期阶段的农业是一种“砍倒烧光”的“火耕农业”。

④家畜饲养业以饲养羊、牛一类的食草动物为主,猪需要以农谷物作为饲料。

2.中期阶段

(1)时间界定:

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年代,大约为距今8000-5000年。

(2)中期阶段分期

①前期阶段:

a.黄河流域的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后李文化和北辛文化。

b.长江流域的彭头山文化、河姆渡文化早期阶段、马家浜文化早期阶段。

特点:

a.陶器的制作虽比早期进步,但仍有许多原始性,如陶器的制作仍以手制为主,轮修尚未出现。

b.陶器壁较厚,厚薄不均。

c.器形不规整,常有歪扭现象。

d.陶器陶系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数量很少。

②后期阶段:

a.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

b.长江流域的城背溪文化和皂市下层文化、大溪文化、马家浜文化晚期阶段等。

(3)中期特点:

a.陶器制作技术比前期进步,慢轮修整普遍出现。

b.陶器的形制比较规整,胎壁厚薄均匀。

c.夹砂陶的比例下降,泥质陶的比例增加。

d.器形有圜底器、平底器、尖底器、圈足器和三足器。

e.长江中、下游地区,鼎已成为一种主要炊器。

f.彩陶在这一时期的各种文化中普遍出现。

g.石器已发展到以磨制为主,打制石器在各种文化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h.磨制石器已从局部磨光发展到通体磨光,穿孔石器也已普遍出现。

i.器形除石斧、石镑外,已岀现数量较多的石铲、石相、石锄等翻土工具。

3.晚期阶段

(1)时间界定: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年代,距今约5000〜4000年。

(2)中期阶段分期

①前期阶段:

a.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庙底沟二期文化、马家窑文化晚期。

b.长江流域有屈家岭文化、薛家岗文化晚期、崧泽文化等。

②后期阶段:

a.黄河下游龙山文化、后岗二期文化、客省庄二期文化、齐家文化

b.长江流域的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等。

(3)晚期特点:

①陶器的制作,前期已出现轮制,但不普遍,后期各文化系统中普遍使用轮制。

②陶器以灰、黑陶为主,只有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以红陶为主。

③石器磨制精致、器形变小,穿孔石刀、石镰等收割工具普遍使用。

④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各地区都进入到发达的锄耕农业阶段,太湖流域可能已进入到犁耕农业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