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笔记系列:可视化清单管理

 时尚穿搭 2022-04-14
最近因为工作原因,经常要登录一些第三方企业服务软件的后台。其中一个软件将使用该软件完成的基本配置工作转换成可视列表,并将其列在模块中。每次登录都会让你看到还有哪些事件没有完成。通过技术手段管理一个待办事项,我发现使用软件的效率会有所提高。当然这个方法也是和前面一篇( 管理笔记系列:可视化管理,你真的懂吗? )提到的关于可视化管理习惯养成有关,当时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个动作习惯就是可视化清单。今天围绕这个可视化清单我想进一步分享一些我的思考:
第一要养成一个事件分解成多个节点事件的习惯
在实际实现的过程中,一切都要分解成很多环节,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这时候我们需要在实现之前把每个事件分解成多个事件,然后把这些事件一起列出来形成一个列表。这种动作应该成为管理者的习惯,因为管理者肯定不会直接执行某个具体动作,而是一直盯着某个项目。一个项目管理效率高,效果好,一定是因为这个项目分解出来的清单中的项目执行到位,效率高,标准高。但是这种高效率高标准往往是从事件列表的分解开始的。
第二清单一定要随时可视化
我会发现,一旦我关闭了需要解决的未决事件,有些事件就很容易忘记,直到我再次看到它,我才会想起它。因为人的注意力太容易被分散,所以有清单是不够的。我还需要让列表直观地提醒自己还有哪些事件需要随时处理。
第三清单里面要有顺序管理
当一个事件很复杂的时候,往往要处理的事件很多,很多都是有先后顺序的。有些活动没有完成,会直接影响整个活动的进度,甚至有些环节没有做好,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成败。这些关键事件必须列为重点进行标记。这样,每次处理事件列表时,都会先处理这个事件。
第四清单要有时间节点
事件分解后有关键序列是不够的。事件前后都要有节点。有了节点,更容易推回很多事件,最后整个事件的推广效率就可以变得高效。
第五清单内容要随时进行优化
列表上的很多事件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新的事件,或者原列表中的一些事件描述不准确,所以列表的内容需要一直填充和修改。
第六要思考清单事件的具体标准和流程执行者是否清晰
在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和下属开会。讨论完事件列表,认为这个事件没有问题。下属只需要按照清单完成这些事件。但很多时候,问题往往发生在某些事件执行过程中,执行人不知道这个事件的标准和过程是什么,导致执行延迟或者执行结果达不到预期,最后不得不重新执行,从而导致整个事件的时滞。
虽然可视化库存管理只是可视化管理的一种习惯性动作,但这种习惯性动作会对一个事件的真正实施产生很大的影响,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不仅影响时间的效率,还涉及人力和财力的成本。如果这个事件和客户有关,也会给客户带来你是否专业的感觉。所以我觉得可视化库存管理是可视化管理最基本的习惯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