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宋明* 单位: 关键词:肝炎;乙型;中药疗法;@八味降酶汤;治疗应用;清热解毒剂;治疗应用;慢性病 新中医991021 八味降酶汤是全国名老中医、上海著名中医肝病专家韩哲仙老师治疗慢性肝炎名方。笔者于1991年3月~1996年9月对经本方治疗的346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46例患者全部为本院门诊病例,均符合1990年上海第6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57例,女89例;年龄4~49岁,平均29岁;慢性迁延性肝炎(CPH)30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39例。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异常和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阳性。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用八味降酶汤加减。药物组成:穿破石、岗稔根、板蓝根、六月雪、平地木、垂盆草、婆婆针、蒲公英各30g。加减:有黄疸者加茵陈、栀子、大黄;麝香草酚浊度(TTT)升高、r-谷氨酰转肽酶(r-GT)升高加丹参、郁金、鸡骨草。每天1剂,水煎服,儿童剂量酌减。3个月为1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或缩小,无压痛,肝区无叩击痛,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压痛,肝区无明显叩击痛,肝功能恢复正常或较原值下降50%以上者。无效:自觉症状和肝功能无明显改善者。 3.2 治疗结果 3.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CPH组 307 202 76 29 90.55 CAH组 39 9 13 17 56.41 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34.946,P<0.01。提示CPH组的疗效明显高于CAH组。 3.2.2 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见表2。 3.2.3 HBV-M、DNA阴转变化 本方对HBV的抑制作用较强,经治疗前后作HBV-M(ELISA法)、HBV-DNA(PCR法)检测,CPH组除HBeAb 1项无明显阴转(P>0.05)外,其他均有显著的阴转(P<0.01),HBeAg的阴转率达58.8%。而CAH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表2 治疗前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前/后) 组别 n TBil TTT ALT r-GT 复常率 (%) CPH组 307 15/15 151/128 301/289 57/43 90.65 CAH组 39 6/4△ 31/14 32/19 33/11※ 47.10 与治疗后对比P<0.01,※P<0.05,△P>0.05表3 治疗前后HBV-M、DNA阴转变化(前/后) 组别 n HBsAg HBeAg HBeAb 抗HBcIgM HBV-DNA CPH组 307 300/42 281/172 23/6△ 285/38 254/73 CAH组 39 31/2△ 20/5△ 9/2△ 29/3△ 23/3△ 与治疗后对比P<0.01,△P>0.05 4 体会 八味降酶汤对症状体征的改善较明显。对肝功能的恢复,全部病例除了CAH组TBil 1项无显著改变(P>0.05)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的复常作用(P<0.01或P<0.05)。说明本方对症状体征的改善和肝功能的恢复是同步的。在抗HBV复制方面,本方表现出较强的作用,如对HBeAg的阴转率高达61.2%。说明本方对大三阳(HBsAg、HBeAg、HBcAb 3项阳性)患者的疗效较好。大三阳转小三阳或二阳率达59.43%。而对CAH组的阴转作用表现无力,所有指标阴转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方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抗病毒复制、修复肝细胞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CPH组的疗效明显高于CAH组,但对CAH患者能起到减轻症状、改善肝功能、稳定病情作用,而对病毒指标难以改变。CPH患者一旦确诊,应积极彻底地治疗,直至痊愈,以免发展为CAH。 (修回日期:1999-04-25)(郑宋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