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古今研究:八月札

 ibme43 2022-04-14

八月札:为本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本通的果实。

文章图片1

一、典籍摘要

1.崔禹锡《食经》:“八月札食之去淡(痰)水,止赤白下利。”

2.孟诜:“八月札平。厚肠胃,令人能食,下三焦,除恶气,和子食之更好。”'通十二经脉。”

3.《本草拾遗》:“八月札利大小便,宣通,去烦热,食之令人心宽,止渴,下气。”

4.《食性本草》:“八月札寒,无毒。主胃口热闭,反胃不下食,除三焦客热。”

5.《本草汇言》:“八月札以蜜水煮食之,治噤口热痢。”

6.《南京民间草药》:“八月札治腰痛。”

7.《四川中药志》:“八月札性温平,味苦涩辛,无毒。疏肝,纳肾气。治膀胱疝气,吐血。”

8.《药材学》:“八月札八月札利气,活血,杀虫,解毒,止痛。用于肝胃气痛,胁痛,月经痛等症。”

9.《陕西中草药》:“八月札疏肝益肾,健脾和胃。治消化不良,腹痛,泻痢,疝气,子宫下坠。”

10.《中华本草》:“八月札味微苦,性平。归肝、胃、膀胱经。疏肝和胃,活血止痛,软坚散结,利小便。主肝胃气滞,脘腹、胁助胀痛,饮食不消,下痢便泄,疝气疼痛,腰痛,经闭痛经,瘿瘤瘰疬,恶性肿瘤。

11.《中药学》八月札苦,平。归肝、胃经。疏肝理气,散结。

12.《中药大辞典》:八月札甘,寒。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治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亦白痢疾,腰痛,胁痛,疝气,窟经,子宫下坠。

文章图片2

二、现代研究

1.成分:果皮含齐缴果酸-3-鼠李糖基阿拉伯糖苷,常春藤皂苷元-3-木糖基阿拉伯糖苷,常春藤皂苷元-3-鼠李糖基阿拉伯糖苷,齐墩果酸-3-葡萄糖基阿拉伯糖苷,常春藤皂苷元-3-阿伯糖-28-鼠李糖基二葡萄糖苷,齐墩果酸-3-鼠李糖基阿拉伯糖-28-鼠李糖基二葡萄糖苷、常春藤皂苷元-3-鼠李糖基阿拉伯糖-28-鼠李糖基二葡萄糖苷,常春藤皂苷元-3-木糖基鼠李糖基阿拉伯糖苷,阿江榄仁酸,等。种子含皂苷AQ-A、 AQ-B、 AQ-C、 AQ-D、 AQ-E、 AQ-F、 AQ-G;还含脂肪油,其中主含油酸甘油酯,亚麻酸甘油酯及软脂酸甘油酯。

2.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输尿管结石

三、附方

1.治淋巴结核:八月札、金樱子、海金砂根各四两,天葵子八两。煎汤分三天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2.治胃肠胀闷:三叶木通根或果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文章图片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