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入治疗】肺癌的介入治疗

 银缕一瞬 2022-04-14

随着肿瘤介入治疗的开展和研究,经血管介入治疗已逐步应用于临床,成为肺癌非手术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14]

肺部有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两套血供系统,支气管动脉为营养血管,负责支气管、肺的营养供应;肺动脉为功能血管,负责气体交换,两者均可能参与肺部肿瘤供血;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体动脉,如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胸外侧动脉、肋颈干动脉、甲状颈干动脉、胸廓内动脉、肋间动脉、食管固有动脉、膈下动脉均有可能参与肿瘤供血。因此,肺癌的经血管介入治疗分为经体动脉介入治疗和经肺动脉介入治疗。

相比经体动脉(多为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而言,经肺动脉介入手术难度较大,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如导管经右心室可能刺激心脏导致心律紊乱,甚至心脏骤停,且研究表明单纯肺动脉介入治疗和支气管动脉联合肺动脉双介入治疗并不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及延长患者生存期,故目前大多数医院选择单纯体动脉介入治疗。

1.经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术(BAI):指经皮将导管超选择插管至肺癌的供血动脉内(多为支气管动脉),一次性或保留导管持续灌注化疗药物。由于BAI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内,使血药浓度快速达到高峰,瘤区的血药浓度高于等剂量静脉化疗的10倍甚至100倍以上,同时不增加外周药物浓度,减少了外周组织的不良反应。另外,由于BAI时局部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从而使瘤区游离药物浓度增高,进一步增强了化疗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同时绝大多数化疗药物在肝脏代谢,所以BAI也发挥着轻度的全身化疗作用。

2.经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指经皮将导管超选择插管至肺癌供血动脉内,给予各种栓塞材料[如微球、聚乙烯醇颗粒(PVA)、明胶海绵等],对肺癌供血动脉分支进行栓塞。

3.支气管动脉化学栓塞术(BACE):指经皮将导管超选择插管至肺癌的供血动脉内,予以灌注化疗药物,然后进行栓塞,或者使用药物洗脱微球、碘化油乳剂对肺癌供血动脉分支进行栓塞[15]。这样不仅可阻断肿瘤血液供应使肿瘤缺血坏死,而且还可使肿瘤组织内药物较长时间保持高浓度,而高浓度抗癌药物不但能阻止癌细胞合成,还能产生细胞毒性作用,进一步破坏癌细胞。大量临床试验也证实支气管灌注化疗栓塞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支气管灌注化疗,并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1年生存率。

虽然碘化油为液态栓塞剂,对肿瘤血管具有亲嗜性,但体动脉和肺动脉存在潜在交通支,且肿瘤组织可破坏肺血管,导致体动脉和肺动脉交通,故碘化油可造成异位栓塞,且碘化油属末梢性永久栓塞剂,可栓塞20~50 μm的血管,有引起支气管壁坏死的可能,故目前在肺部肿瘤的治疗中较少使用碘化油。

关于BACE治疗肺癌的疗效比较,小细胞肺癌疗效最好,鳞癌次之,腺癌较差;中心型肺癌疗效优于周围型;小肿瘤优于大肿瘤;早期优于晚期;富血供型优于乏血供型;单支气管动脉供血优于多支气管血供型;联合用药优于单药;多次用药优于单次用药。

4.上腔静脉开通:若瘤体压迫或侵犯上腔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如发绀、上肢、头部和颈部水肿、呼吸困难、咽喉痛、咳嗽、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更严重者可导致脑水肿、头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猝死,称为上腔静脉综合征,此阶段大多数患者均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而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放疗不能迅速解决阻塞症状,且有可能在短期内出现水肿,加重阻塞,故此时最佳治疗方案为上腔静脉开通术[16],包括支架置植入术和球囊扩张术,两者可根据病情单独施行,亦可联合使用。

介入治疗在肺癌的治疗上具有微创、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可重复性等优势。随着DSA和支气管镜等设备的更新及相关技术的不断改进,介入治疗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我们相信介入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地位会越来越得到重视和提高。

参考文献:略

END
参考文献:

>>>> 转载声明:版权申明【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文章 来源:火介入医学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