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故乡文学的一些想法

 东南文化图书馆 2022-04-15

【编者按】本文为《新故乡文学》前言,标题为编者加。



物有本末,这个本,也就是根,在人类这里,叫故乡。
作为生长的起点,故乡有三重含义:
一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孕育并滋养了我们。首当其冲,是最亲近的家人,父母爷奶兄弟姐妹,乃至亲戚表奶德红,邻居等等。而且,离乡的脚步越远,时间越长,回望的轮廓越清晰,于是,浮现的不仅有那鸡鸣狗吠骡马萧萧,还有那井那垛那弯弯的古道,那瓜那果那月明,那山河壮丽后的炊烟袅袅。这时我们才会发现,当年只道是寻常,此生只应梦里见,其实,她一直在身边,且从未离去。那一瞬间,生命的大门仿佛从四面八方轰然打开,与世界融为一体,那个流浪的“孤儿”也重回天地的怀抱,有根有觉有天堂。
从此,人生,不再孤单。
二是我们成长的束缚,甚至是命运的“枷锁”。环境滋养了我们,也束缚了我们,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学习如何与环境相处,如何在环境中安身,又如何抗争。阿正把她叫作“井”——“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口井”。在这口命运的“井”里,我们一边喝着“井”水长大,一边渴望爬出“井”外,这里面少不了生存的贫穷,也少不了对贫穷的痛恨和负重;少不了人性的丑陋,也少不了对丑陋的鞭挞和忍辱;少不了命运的不公,也少不了对不公的呐喊和抗争。
最终,走出故乡的我们发现,与环境相比,对环境的背负和超越,形成的“奋斗之志”“ 创造之力”,更能决定我们的成长。故乡,堪称“人间正道”的第一个样板,从中的“沧桑”和反思,是一生的命题,也决定了走出故乡的我们,还能再走多远。
三是我们未来的归宿,他乡终成故乡。如果把命运比作一条河,故乡就是这条河流的源头,也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渡口。人生无处不渡口,最终何处他乡成故乡。同样,茫茫宇宙中,哪里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故乡?
对此,漂泊一生的苏轼感慨道“吾心安处是故乡”,既不是“黄州惠州儋州”,又是“儋州惠州黄州”。回望来处故乡的方向,云水茫茫,生命犹如不系之舟,一辈子停停走走。驱动我们从一个渡口迁徙到另一个渡口,既有命运的负重,也有对苦难的抗争,更有对选择和自由的向往,还有对温暖和归属的渴望。归属,是我们要与生命与大地与四季进行链接;自由,是我们又能随时随地的发展。这个过程,是泊港也是起航,时而随波,时而搏浪,最终指向大海星辰的方向。这是人和人类永恒的主题,故乡,则是这个主题的最大象征。
围绕这一主题,人类从未停止探索,文学更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恰逢时代“千年巨变”,大迁徙形成的心理能量、技术力量和价值冲击,为新故乡文学“繁荣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旦与乡村振兴、民族复兴、文化自信等等历史大势相融合,终将产生前所未有的价值。
譬如,那些一闪而过的乡愁,不管是燕姑姑,还是龙井冲、冶底村、望梓楼……经过文字沉淀下来,尽管不一定精致,但是其中闪现出的生命滋润,命运的抗争,未来的追寻,任何时候都不过时,也一样激荡人心。而人心,是相通的,才是价值的源头,是商业的根基,也是乡村振兴的命脉,历史的主题,人类的归宿。
那一篇篇沉思的篇章,一个个闪亮的文字,仿佛是这个时代一批批游走在城乡之间人心“画像”,无论东南西北,看似无序,却又无一例外地指向一个地方。这样的地方,既要有炊烟,又要有WIFI;既有城市的繁华,又有自然的芳香。既有无限的空间向上,又有根的生长;总之,在她们的汇集里,既能看到岁月的动人,更能找到那个可以安放内心的新故乡,一个代代奋斗的方向。
这本文集,正是其中的沧海一点,尽管遗珠万千,也不乏稚嫩,甚至纰漏,但毫无疑问,可以算是一次尝试,尽可能地折射这个时代的光辉。故而,希望她是一面旗帜,一次觉醒,能够影响更多的人,和我们更多的乡村。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手机和键盘,让文学为故乡添彩!


新故乡文学编委会

2021年12月30日


★《新故乡文学》

新故乡文学的正式出版物,免费收集反映故乡或他乡魅力的文章,题材包括人物、风味、景观、历史、风俗等。经编委会审稿,由团结出版社出版。任何意见、投稿、购买请联系执行主编何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