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部:路的尽头 蔡襄,对两位弟弟的见识,非常欣赏。 对于修陂的建议,他则回复“饶汝为之”。 翻译成大白话,年轻人要好好努力,这是件大功劳,希望由你们以后来完成。这是激励,也是期待。 这句话,兄弟俩应该听进心里了。多年以后,两人无论求学家乡,还是入仕为官,修陂坝的念头始终长存。蔡京尤甚。 起初,听闻钱四娘、林从世修陂,蔡京非常高兴,以为夙愿即可实现。即便不是由他主导,毕竟也是造福乡人。 可惜,两次修陂不成,这让蔡京大失所望。不过,他并没有放弃。他向神宗皇帝进言,请求招募天下贤士,继续修陂。 当时,福州有个义士李宏,家有雄才而又乐善好施。蔡京听闻后,亲自写信给李宏,数次请求他襄助修陂。李宏,感念蔡京之诚,变卖家产凑足7万缗,带领家人到莆田修陂。这次,李宏汲取前两次修陂的教训,事前做了大量的勘察工作,最终定基在木兰山下。 ![]() 开工后,为避免重蹈覆辙,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如此一来花钱无数、散金如泥。工程尚未过半,7万缗却已用尽。一时间,工程陷入了困局。 京城中,蔡京正密切关注着工程进度。眼见财枯,他心急如焚,再次上书朝廷,请求招募天下有财者相助。经过蔡京多方奔走、全力争取,终于得到了14个大户的支持,共募集了70万缗。 有钱、有人、有决心;有教训、有经验、有借鉴。木兰陂,终于在公元1083年,修建完工。此时,距离钱四娘着手修陂,已经过去了20年。 木兰陂,建成之后,横截溪流,兼具泄洪和灌溉的功效;同时,拒海水于陂下,使溪海分流,再没有了海潮倒灌之苦。木兰溪两岸的兴化平原,也渐渐变成了鱼米之乡。至今依然。 至此,木兰陂成,夙愿已了。蔡京,无愧族兄当年期望。他满心以为,自己也将留下千古美名。 原本,也应该是这样的。 论起功效,木兰陂,应该远在万安桥之上。 虽然,蔡京没有像族兄那样,一砖一石的主持修建,但他依然居功至伟。由于两次修陂失败,很多人以为触犯神灵,已经有了畏缩之意。如果,不是蔡京勇敢站出来,上呈天子、下募义士,运筹帷幄、多方协调,或许,木兰陂只会留下两次失败的案例,而当地百姓则将继续忍受水患之苦。 如此奇功,理当千古流芳。 可惜,蔡京后来的人生之路,毁掉了这一切。 ------------------------------ 我是未央先生,原创连载,欢迎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