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古陶瓷】第11期:承前启后的隋代陶瓷

 RK588 2022-04-15

图片

图片

(欢迎观看本期视频)

承前启后的隋代陶瓷

隋代,青瓷仍然是瓷器生产的主流,大部分窑场烧造的主要是青瓷。这一时期的陶瓷业融合南北方特点烧制出的器物品种明显增多,壶和瓶变化较大。

图片

青瓷鸡头壶

图片

青瓷凤头龙柄壶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几种隋代的代表性器物。


青瓷四系螭耳天鸡尊


图片

1956年湖北省武汉市周家大湾241号隋墓出土。青色釉,鼓腹、长颈、平底;肩部有四系,双螭把手;螭嘴探入尊口作饮水状;颈部有突出竹节纹;腹部为弦纹;壶嘴为鸡首形。


青瓷八系刻花罐


图片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罐身瘦长,口直而大,瘦颈,肩部贴附八系,属于隋朝瓷罐中的南方系统。

罐表里均施青灰色釉,有开片纹,底下露胎,胎呈灰黄色。此罐出土时内盛有核桃。


青釉龙首盉


图片

1973年湘阴出土。盉是中国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最早出现在二里头文化时期青铜盉,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战国。

随着王权衰落,礼崩乐坏,旧有的神秘、庄重与沉闷渐渐隐去,而新的有创意的造型和纹饰的瓷器盉,一步步走向百姓生活。

白瓷的成功烧造是隋瓷发展的重要标志。本世纪初,陕西西安地区相继发掘出土了数十件隋代的白瓷。

以隋开皇十年元威夫妇合葬墓、大业元年李裕墓,堪称西安地区出土隋代白瓷工艺中的代表作。


壁雍砚


图片

平面呈圆形,向内凹陷,有11个兽足带托。砚池洁净无墨迹,其胎体洁白细腻,釉质均匀透明,釉色温润可爱,真正达到了“类雪”的标准。


深腹白瓷杯


图片

敞口,斜直腹,口沿处有一小缺口,下有一段裂纹。内外均为满釉,釉面细腻且有光泽,为透影白瓷器。


长颈瓶


图片

平口方唇,细长颈,弧腹;最宽处偏上部,假圈足;外表施釉不及底,部分出现釉色脱落。

下面我们看看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的白瓷。


白瓷双把龙柄鸡首壶


图片

隋朝鸡首壶,其造型的演变趋势为鸡首由小到大,壶身由矮小到瘦长,壶口更高,颈变细,肩部贴附的系由条状系到桥形系。

此壶鸡首趋向写实,柄仍保留着南朝时期的双龙形柄,足部微向外撇。


白瓷双腹龙柄传瓶


图片

两瓶身相联,联接处上伸一杯式口;颈部有凹弦纹三周。釉施及于腹部弦纹以下,有冰裂纹细开片,近底部分及底部露胎。

在故宫博物院,也有隋代陶瓷藏品。


绿釉蟠龙博山陶炉


图片

炉顶如莲花状,上面堆雕群峰、云纹之类象征仙山胜境;底盘上有螭龙两条,作盘绕状,龙爪上托莲花炉座。

此炉造型挺拔,雕刻精湛,与汉代流行的铜制博山炉有异曲同工之妙。绿釉博山炉在传世品中较为罕见。

隋代陶瓷器造型基本上继承了南北朝的风格,但又有所变化,变得更加饱满。

在中国陶瓷史上,隋朝的陶瓷工艺虽然没有独特的建树,可她为一个新的陶瓷高峰时代拉开了序幕。





关于我们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古代艺术品收藏专业委员会

五年历程

【宗旨】保护民间物质文化遗产,普及古代艺术品收藏知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收藏领域健康发展。
【目标】汇聚精英,探究珍宝,共建藏界新生态。

【理念】以学术引领收藏,以专业助推流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