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土文化遗址—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莲溪学校校本课程

 rzxgr光荣 2022-04-15

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莲溪学校校本教材

丹 土 遗 址

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莲溪学校   

席光荣

邮箱rzxigr@163.com  邮编262306


目  录

第一章:“丹土”的由来及概况

第二章:“遗址”的发现及“出土文物”

第三章:丹土遗址的考古历程

第四章:“丹土遗址”的历史意义

第五章:丹土的未来


教材说明

丹土遗址这本教材是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莲溪学校就丹土文化编写的一本校本教材。丹土文化遗址是国家确定的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它是至今为止发现的山东乃至整个亚洲最早的城市,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具有很大的文化及考古价值。但是在实际中,人们特别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并认识不到它所具有的巨大的价值,保护意识淡薄,支队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提高认识,发掘丹土遗址的价值。

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莲溪学校编写本教材,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丹土的相关知识,了解丹土丹的现状,考察发现的历程;探讨丹土遗址的未来;提高学生对遗址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古代人民伟大创造的民族自豪感。

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莲溪学校组织人员对丹土做了较为详细地调查和了解,并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关于丹土遗址的资料,对它们进行整合后撰写成本教材。教材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丹土”的由来及概况;第二章:“遗址”的发现及“出土文物”;第三章:丹土遗址的考古历程;第四章:“丹土遗址”的历史意义;第五章:丹土的未来。期望通过本教材的系统教学,使学生对丹土遗址有一个整体系统的认识。整本教材拟用六节课的时间学完,其中,第三章用两课时。

由于时间关系、编写人员对文物、遗址等专业知识的匮乏,及能力所限,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知识乃至其他方面的错误,敬请阅读此书的专家给予教导和指正,定感激不尽。如因知识模糊,知识不精确,给学生造成认识上的错误,深表遗憾并在此致歉。

在编写过程中借鉴、引用了部分文章和资料,对作者表示感谢,在此声明编写此教材,其根本目的是为学生,是为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振兴祖国教育,绝无侵权或偷窃之意,如不慎触之,深表歉意。


丹土遗址

本册教材的知识目标:了解丹土文化遗址的现状及历史,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本册教材的情感目标:通过对灿烂古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品质,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第一章“丹土”的由来及概况

在丹土村的东北方向有大片红烧土。所谓的“丹土”即红土之意,村名来源于此。

“丹土遗址”位于潮河镇驻地东南约5公里处的丹土村,遗址的总面积位288000平方米,自1957年以来,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山东大学历史系以及山东博物馆的专家、教授多次考察,确认该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大约开始于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后逐渐延续到奴隶制社会时期。

据多次勘测发掘,该文化层厚约2.2米,保存着两个不同的文化时期大量的遗迹、遗物。其遗址面积之大,内涵之丰富延续之强,实属我省沿海一带之冠。因此,1957年被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省级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立碑于村后西北角。后来一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立碑于村西北处。

第二章  “遗址”的发现及“出土文物”

1937年村民在盖房清基时,发现三座房屋“遗址”间距3至4米圆形,直径3米左右,墙基后0.2米,门口偏向东南有阶梯式门道,可复原成为一座尖锥顶圆形房屋。近几年又在村后西,发掘出城墙“遗址”,外有壕沟,壕沟内发掘出打仗用的“剑”一类武器。在村后,发掘出多座古墓“遗址”从古墓中的陪葬品中可以看得出是遗族坟墓。

丹土遗址出土文物多种多样,在20世纪七十年代,地表面上就有许多石斧、石箭头。当然精品乃是出土、石斧、石铲、石锛、石凿、石镰、石镞等器物,通体光滑,刃面锋利,许多都留下使用过的痕迹。出土陶器有有陶规、单耳黑、陶杯、陶罐、陶鼎、陶纺轮等。最上等的是蛋壳陶,胎壁极薄,厚如蛋壳、小巧玲珑,黑光发亮。出土的玉器更是奇上加奇。从生活用品到天文仪器无所不有。有玉铲玉钺yue、玉璜huang、玉踪、玉璇玑,据文献记载,玉璇玑是一钟古代天文仪器;玉璜形状像璧的一半,是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也作装饰用。其中最早出土的四个长形大玉铲和四个大玉环现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出土的青铜器中,有铜鼎、铜鬲、铜剑、铜戈、铜镞等,铜鼎、铜鬲是古代炊器,铜剑、戈、镞是当时的兵器。


第三章  丹土遗址的考古历程

丹土村,中国地图上是找不到的,但在全国文物贩子眼里,却是一个藏宝胜地。令考古专家大跌眼镜的是,村子里孩童手中的玩物竟是国家级文物。日前,考古专家断言丹土遗址是山东省最早的城市遗址,并推测这个城市遗址极有可能是亚洲最早的城市。

孩童手中玩物竟是国家一级文物

200167日,尽管丹土遗址的挖掘工作已过去一段时间,这座山东最早城市的遗址脉络依然清晰可见。

丹土村是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村子,但在考古界赫赫有名。据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天,村里孩童手里的东西吸引一名文专家惊诧的目光,这个满街乱跑的孩子手里拿的竟然是极为罕见的国家一级文物玉铲。更让他吃惊不已的是:这个小村子几乎家家户户都曾在自家院子里、田头里发现过豆、杯、罐等各种各样的文物。

据五莲县文物部门粗略统计,丹土村目前已出土各类文物20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0余件。除此之外,有300多件珍贵文物是村民自愿上交给当地文物部门的,在村民自愿上交的文物中,有10余件文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国宝频频再现的丹土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子?

据一位姓范的老太太介绍,刚嫁到这个村子时,让她惊奇的不是村子里经常发现许多文物,而是村里大片大片青黑色的泥土和一块一块砖红色的土疙瘩。更让范老太太惊奇的是,这种看起来像大粪土的土种出来的庄稼却特别棒,使一亩地能打1000多斤小麦,使丹土成为五莲山下小麦亩产量最高的村子。

丹土村北耕地里可见到砖红色的土疙瘩黑土。据文物专家介绍:砖红色的土疙瘩是远古时期人们为使院墙牢固将泥土烧制而成的屋墙遗骸;黑土是几千年前古人留下的生活垃圾。由于长期的雨水冲刷,村民常常在沟边路旁捡到各种各样的文物。如今,在丹土村村民盖的房子上,人们随外都能见到夹杂在墙土中的陶罐碎片。这些点点滴滴的历史痕迹将丹土村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丹土遗址何日撩开神秘面纱?

五十年代初,山东大学著名考古学专家刘敦源教授慕名到丹土村考察。在这里,他仔细研究丹土村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土质颜色等生态特点,并带走了在丹土村出土的部分文物进行研究。后来,刘敦源教授就这次考察撰写了《丹土遗址调查报告》,第一次在考古学界公开提出丹土遗址这一概念。

197712月丹土遗址被山东省政府核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时,丹土遗址的地下究竟埋藏了多少历史文化宝藏?丹土遗址的发现,其学术价值到底有多大?当时,文物专家对这些谜团仍然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神秘的丹土遗址在人们的迷惑而又惊奇的目光中静静沉睡。1995年秋天,山东省文物部门派出了精兵强将,在五莲县文管所的配合下,开始对丹土遗址动手。经过一个秋季的实地考察和勘测,考古专家断定神秘的丹土遗址下面是一座历史古城。但考古专家对这座古城的时间跨度、面积大小、建筑形式,以及当时的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当时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等情况依然没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和判断.

1996年春秋两季,山东省文物研究所又先后两次派遣考古工作队前往五莲丹土遗址进行全面详尽的普探和试掘。在这次试掘中,他们发现了龙山文化的城壕和早期城的线索。同年,神秘的丹土遗址引起了国家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被国务院核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文物保护等级地位的上升,丹土遣址的神秘面纱正一步步揭开在世人面前,山东最早的城市浮出水面

2000年春秋两季,山东省文物局再度派遣考古工作队前往丹土遗址,同前3次普探和试掘不同的是,这两次是对丹土遗址进行重点勘探和解剖,神秘的丹土遗址撩开了面纱。

丹土,远古时期曾是一座繁华、热闹的城市,距今约有4800年的历史。当时,人类文明已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生活比较规范,养殖业、畜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丹土遗址是所有同时期文化遗址中出土最多玉器的。这充分证明城市文明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象征着权力的贵族专用礼器——玉器。

考古人员通过对古城东、西、北三面发掘的4条探沟解剖发现,丹土遗址下面的这座古城规模非常庞大,占地面积近40万平方米。当时,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城市曾经两次在原来的城址上扩充。根据其不同历史时期,现分为大汶口文化城、龙山文化早期城、龙山文化中期城3个城圈。

大汶口文化城平面略呈椭圆形,东西长400余米,南北宽300余米,城内面积9.5万平方米;城壕宽约10米,深约25米;城墙仅墙基部分,墙体残宽约5米,残高约1米。墙的建筑形式为分层堆筑,夯层比较平整,每层厚约0102米。大汶口文化城曾先后出土褐色与红褐色的陶片、宽凿型的鼎、盆胎较薄的匝形盆、宽领高肩的罐等文物。

龙山文化早期城平面也略呈椭圆形,东西长450余米,南北宽300余米,城内面积11万平方米;城壕宽约20米,深约3米;城墙建筑在大汶口文化城壕沟之上,仅存墙基部分、墙体残宽约10米,残高约15米。墙的建筑形式也为分层堆筑,但夯层多倾斜,每层厚约0103米不等。同大汶口文化城不同的是,龙山文化早期城的东、西、北三面各发现了城门通道。龙山文化早期城出土的土陶片以黑陶为主,出土的鼎多为正正面簇立泥条的宽扁凿型。

龙山文化中期城平面则呈不规则的刀把形,北部略呈椭圆形,西南部向外凸出,东西长500余米,南北宽400余米,城内面积18万平方米;城壕宽约28米,深约3米,均为圆弧形;城墙建筑在龙山文化早期城壕沟之上,残存多是墙基部分,墙体残宽约12米,残高约16米。墙的建筑形式也为分层堆筑,但夯层逐渐向上倾斜,每层厚约0104米不等。同大汶口文化城、龙山文化早期城不同的是,龙山文化中期城的东、西、南、北4面各发现了城门通道。城门通道内外皆成喇叭状,由于保存较差、通道内未发现路土、城门等现象;但在西南部、西北部、东南部各发现一个出水口,城的南部发现了一个蓄水池。龙山文化中期城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其中有鼎、器盖、杯、盆等。

山东省考古工作人员根据大汶口文化城、龙山文化早期城、龙山文化中期城的建筑特点、出土文物的特点以及各城圈的层位关系分析,大汶口文化城的年代可定为大汶口文化晚期偏晚阶段;龙山文化早期城的年代可定为龙山文化早期偏晚阶段;龙山文化中期城的年代可定为龙山文化中期尾声阶段。

山东省考古专家根据上述考古发现,推断丹土遗址下面的古城是山东省目前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古城,这座古城极有可能是亚洲最古老的城市。


第四章  “丹土遗址”的历史意义

丹土遗址的发现与出土的文物,证明了在四五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居住,生息繁衍。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创造了不同时期灿烂文化,把文明留给了我们;特别是近几年又有许多文物相继出土,对研究和探讨山东沿海历史文化的演变具有很高价值。看到这些“遗址”和“文物”,祖先们那勤劳、勇敢、智慧的面孔、身躯就在我们的眼前,也就看到了历史君王南征北战的场面。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的“文物”与“遗址”与我们见面。

丹土遗址能完好的保存到今天是党和各级政府对保护文物关怀重视的结果,也是丹土村村民高尚品德的再现。今天我们更要好好的保护她、呵护她,让民族文明之珠世代永存,精神永放光芒。

第五章  丹土的未来

是建家园?还是保古文化遗产?

生活富裕的丹土村人至今仍然居住在五六十年代建设的低矮又破旧的土坯房里。

为了保护这座古城的完整性,文物部门针对丹土遗址制定了一系列列的保护措施:如村民翻建新房、发展大棚蔬菜等,都需要向五莲县文物部门申报。村民即使获得批准,也必须在文物保护人员的现场监督下,才能开工建设,并且翻土深度不得超过30厘米。为此,丹土村民的确牺牲了很多,如许多村民的腰包里很有钱,但仍然委屈地住在几十年前的旧房子里。丹土村的许多正值婚嫁年龄的年轻人对此更是牢骚满腹:一味地保护文物,我们怎么办?都进入21世纪了,难道文物部门还要'着我们在20多年前又矮又旧的土坏房里结婚?

据有关的文物专家介绍,丹土遗址在研究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和中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城市建设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考古价值和学术价值,所以如何将这座古城完整地保存下来,意义非常重大。从目前来看,最为妥善安全的保护还是地下保护,而不是对丹土遗址进行粗放式的整体考古挖掘。

是建设家园?还是保护文物?这个非常棘手的难题究竟如何解决?大面积的文化遗迹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了整体迁移居住人群,建遗址公园的办法。但这种办法对经济欠发达的五莲县则很不现实,丹土村民迁到何处去?资金哪里来?这些问题都很难解决。

未来在召唤我们,古老的城市究竟走向何方,山东最早的城将走向何处,我们将拭目以待。


附:

丹土寻迹

五莲县潮河镇的丹土遗址,早在1977年和1996年就被确认为省级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曾宝物层出,传闻不断,让众人对其充满了向往和好奇。近5000年的历史积淀,厚重又遥远;不时出土的各类斑驳器具真实见证了过去的失传,只因无法一一破解,便生出了太多的神秘。

在丹土村的田野、路边随手捡到的陶片、红土都是历经几千年的历史碎片,孩童手里摆弄的玩具,可能就是国家保护文物。大量的陶器,有的在前些年前村边池塘洗澡就能摸出来,大多完好无损,太多的却在种田平地时被无意敲碎了。大些罕见的玉器竟是在村民平整院落或挖沟时“蹦”出来的……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院子里、田地里发现过杯、罐、玉等各种各样的文物。还有老人传说:下大雨时,村子四周会看见有小金马驰骋而过,于是就真的有人大雨过后到村边溜达而得宝。当年,县文管所就是用毛巾或茶缸等日用品将老百姓手中文物换走,而更多的则是老百姓无偿捐献。

这里的地下曾埋藏着怎样的故事?这里的天空曾飘荡过怎样的歌声?这里的旷野曾上演过怎样的传奇?谁又能穿越亘古的时空探究清明?这片盛产历史遗物的沃野,如今那些珍奇瑰丽的文物已经了无踪影,它们在博物馆,在民间,在泥土的下面,关于历史的气息还如往昔一样鲜活着、生动着。

于是,在一个春日,相约,慕名而往,亲身去探寻那些久远的踪迹。

眼前呈现的是镌刻着千年记忆的土地,此时从容地生长着青青麦苗,一如既往。而从塑料棚菜场里刚刚摘下的大堆西红柿,马上就运往上海、福州等城市,经年不断,成为特色产业,也让村民收入颇丰。那些久居都市的人们,有谁会想到在某时某刻品味着的西红柿,也许根下沉睡的就是我们祖先的房居?

几年前,当一个考古爱好者来此,看到村民耕种时堆到地堰旁的砖红色“土疙瘩”如获至宝,便用麻袋运回家中保存起来。原来这就是古代人们为了使院墙牢固将泥土烧制而成的屋墙遗骸,村民们当然要埋怨这些红“土疙瘩”妨碍种地,哪知这却是远古的见证。今天丹土村村名也起源于这里呈现的大量红土。

丹土,几千年的风霜雨雪,早已容颜流逝,当它再次惊艳而出,已是惊天动地后的残留。这里已被专家断言是山东最早的城市遗址,并推测极有可能是亚洲最早的城市,包含着大汶口文化城、龙山文化早期城和龙山文化中期城3个城圈,相传因地震而毁灭于此。而文明的起步在这里有着无可辩驳的明证,代表着城市文明发展程度和象征着权力的贵族专用礼器———玉器,在所有同时期文化遗址中这里出土最多。因此,丹土遗址无可争议的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遥远的文明给予我们无尽的猜测与想象,现在看到它脉络依然清晰的古时城郭模样,仍然令人神往。而今天的丹土村民为了更好的保护这片完整的大面积文化遗址,做出了很多的牺牲。没有有关部门的同意与监督,不能随意翻建新房、不能随意深翻土地……所以至今丹土村里还有大片的低矮陈旧房子,黯淡了新农村建设的光彩,却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绕村走过,踏踩在古城之上,总会低头捡拾到陶罐碎片,时时处处都会有古物的发现,点点滴滴都是历史的记忆。这里的村民对出土的物品如数家珍,在我们今天听来都如同一个个传说。

一直陪同我们的一位村中长者,在我们离开时,从家里拿来几件物品相送。竟然是些新石器时期的器具,透过这些石头磨制的小刀、双面钻孔的石片、小铲等,似乎让我们触摸到了人类文明的前沿,仿佛看到了祖先步履蹒跚的前行。而今能留下的都是劳动与思考的见证,而恰恰是这些线索给了我们一份远古的遥望。

走进丹土,让我们与人类文明有了一次零距离的亲近;回首丹土,让我们仿佛看到人类祖先的一路坎坷与崎岖;远瞻丹土,让我们想像着那片古老文化的繁华再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