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性心理:婚姻是否幸福,可以从你的原生家庭找到原因

 小贤心理 2022-04-15

若说以前说婚姻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而现在,婚姻是一座透明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光看着就吓得止步不前。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和深远,它塑造我们的人格、思维方式、人际关系模型,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挣脱家庭的烙印,活出跟父母不一样的自己。

我们人格的塑造是和我们的原生家庭分不开的。

当我们还是一个胚胎的时候,生活在母亲的子宫里,母亲就是一个独立的母体。

等我们出生之后,我们的原生家庭就成了我们的母体。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能够独立,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只要你去看看你的人格塑造过程,就会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

你是被整个环境塑造、影响成的。

很多看似夫妻的问题,实质不单纯是夫妻之间的问题,而是原生家庭(各自父母的家庭)带来的心理成长问题;

以前没有得到的满足,现在要加倍得到。

过去的心理创伤,在与亲密的人互动关系中最常浮现,成为一种“病症”,而不是“病根”。

如果我们的父母贫穷、匮乏,我们有让自己生活富足的根基吗?

如果我们的父母婚姻不幸,我们对自己拥有幸福的婚姻有信心吗?

如果我们的父母是文盲,他们从未肯定和赞美过我们,就算后来我们取得了社会认可的成功,我们会从心里觉得自己足够好吗?

我不能过得幸福,我过得幸福怎么对得起我受苦的父母?

我们对至亲的爱,有一种不容背叛的忠诚。

这种忠诚感的表现不是“同甘”,而是“共苦”。

“母亲的衣服全是补丁,我怎么好意思买新衣服”?

“母亲过得那么差,我怎么能一个人潇洒快活”?

“哪怕有一点成果,都必须回馈给父母,否则我就太自私了”;

“共苦”,驱使我们用和亲人一样的方式复制忠诚。

除非先让自己的亲人过上好日子,否则我们内心不会允许自己快乐。

即使知道这种忠诚对生命有害,也无法与之划清界限,因为我们难以忍受“背叛”的愧疚感。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否定原生家庭给予我们的影响。

我们很多人想超越自己的父母,想要取得比父母更高的成就,想要过得比父母更幸福,想要活出不一样的自己,但是却始终无法摆脱家庭的烙印,始终无法荡涤父母对自己的负面影响,重复着与父母相同的命运,最后成了与父母一模一样的人。

人最原始的需要是对关系的需要,以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照顾者作为依恋的客体是极其重要的。

很显然,曾经提供给我们依恋的客体,不仅有好的,也有糟糕的;

重要的是,即使是糟糕的养育关系,那也是生命最初依恋的对象,承担着我们最原始的需求。

也就是说,有不好的关系,好过没有关系。

原生家庭往往不是充斥着争吵,更是充斥着忽视,甚而既有争吵又有忽视,给孩子的除了怒火和抱怨就是漠然。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爱与归属感的需要是缺失性需要,是一种人如果得不到就真的可能会如得不到雨露的花一样枯萎的东西,所以缺少爱的孩子会无比渴望被爱,这是人的本能。

与此同时,因为从来没有好好地被爱过,也不会知道正确的爱应该是什么样的,既不知道如何爱别人,也不知道如何才是被爱着的。

遇到的伴侣,只能用自己会的方式去相处——父母的交往模式。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无法否定原生家庭给予我们的影响。

很多人想超越自己的父母,想要取得比父母更高的成就,想要过得比父母更幸福,想要活出不一样的自己。

却始终无法摆脱家庭的烙印,始终无法荡涤父母对自己的负面影响,重复着与父母相同的命运,最后成了与父母一模一样的人。

据调查显示,个性、价值观不同,是导致离婚第一大原因,其次才是第三者介入和性生活不和谐。

所谓价值观不同,就与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人的个性、价值观是在原生家庭形成的,特别是国人。

婚姻不是男女双方两个人的事,一桩婚姻背负着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利益的沉重包袱。

对“婚姻”这两字的解释,婚就是指男方家庭,姻则是指女方家庭。

原生家庭缺少什么,我们便会要求伴侣拥有什么

如果我们童年时的需求没有被满足,那么我们便会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觉得很孤单,为了弥补父母没有给予的东西,很多人会在内心制造出一个虚构的形象,并将自己所缺失的东西填充其中。

电视剧《欢乐颂》中的樊胜美,一直活在父母重男轻女又没钱的家庭里,缺失了基本的关爱和物质条件。

在成长的过程中,她一直偷偷将未来的伴侣描绘成对她足够重视又有钱的人,以弥补自己所没有的一切。

很多人都觉得樊胜美太爱钱,殊不知这并非她所能控制,而是成长环境所导致。

如果她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家庭里,父母的爱没有缺失,也许她的择偶观一定不会是如此。

父母让我们缺少什么,我们便会要求伴侣拥有什么,这就是很多亲密关系的形成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你怎么选,都只会选到相似的人。

在原生家庭中没有见过爱的小孩,往往只会走上这两条路。

一种是永远活在缺失里,余生都试图追讨缺席的爱,一旦有人施舍爱,很容易一股脑就扑过去,无论前方是火还是光;

而且他们不相信自己,抓不住会飞走的梦想,被拖入不自信的沼泽。

另一种,是看清真相也接纳了现实,反而活开了,不再被环境束缚,他们自我激发出向上与进取精神,因此能活出超越原生环境的格局和价值观,走得更远。

如果可以,你会成为前者?还是后者?

走出家庭的伤,活出全新的自我。

所有的关系好不能确保你婚姻关系好;

如果婚姻关系真的好,那你所有的关系也不会太差。

这说明婚姻关系是最难经营的,所以需要学习,而且是可以学会的。

原生家庭是有烙印的,在它之内发生的一切都会代际传承。

要想打破它、让我们自己,让我们的下一代更快乐、更喜悦地生活,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觉醒。

作者简介:贤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