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为农》:那是我放不下的牵挂啊

 墙头草说 2022-04-15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放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携家带口,几经辗转来到成都,在朋友严武等人的帮助下,次年夏天,在城西的浣花溪畔建成一座草堂,暂时安居下来。在这期间,杜甫写下了《为农》一诗,表达了对时局的牵挂,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锦官城处于干戈烟尘之外;草堂所处的城郊一带住着八九户人家。诗人开篇点出时局,在当时,安史叛军几乎把战火烧遍了整个北方,官军和叛军正在紧张对峙,战局尚未明朗。在这种局势下,未被战火波及的锦官城仿佛是一处世外桃源,为颠沛的诗人提供了避难之地。当浣花草堂落成之后,饱经颠沛流离的诗人有了暂居之所,心灵也随之安适下来,于是,才有心情去欣赏草堂附近的风景。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水中的圆荷长出了细小的叶子;田里的小麦飘落下轻盈的花蕊。颔联承接首联,诗人从细处落笔,写江村的风光。此时正是初夏时节,诗人看到村边池塘里已浮出似铜钱一般大小的,星星点点的荷叶;池塘边的麦田里,麦苗已经抽穗开花,清香在空气中氤氲着,清风拂过,麦花随之轻盈飘落。在这一联中,诗人运用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描画了一幅清新朴素的初夏江村图。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我定居于江村,愿意在此终老;但是,在此务农却离长安很远。在颈联中,诗人的笔触一转,由江村的风光转到自己的感受上来。安史之乱爆发以来,诗人居无定所,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如今,在定居于江村之后,诗人的心也随之安定,甚至产生了在此终老的想法。然而,诗人又转而想到,在此务农却离长安很远,就永远失去了实现理想抱负的机会。于是,诗人又陷入了犹豫彷徨之中。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我非常惭愧不能像晋代的葛洪那样,不问世事,寻找丹砂,遁世修仙。一方面是终老江村,另一方面是经世济民,诗人意识到自己来到了人生的岔路口,到底应该如何抉择?诗人很快便做出了选择,他不愿像葛洪那样归隐遁世,炼丹修仙,他有他的牵挂,眼下避难江村只是权宜之计,在这期间,要积极地等待机会,去施展雄心抱负,实现当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想抱负。
诗人有一颗胸怀天下苍生的悲悯之心,即使在自己饱经颠沛流离之后,即使在自己稍稍安顿之后,他永远放不下的是时局天下。于是,诗人注定做不了一个隐士,他做不到独善其身,即便身处江湖之远,他所牵挂的依旧是庙堂之高,天下苍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