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光真暖!确诊-治疗-出院-解除隔离,“柳州姑爷”这30天经历了什么?

 南国今报 2022-04-15








2月22日是柳州“鹿寨姑爷”黄先生出院居家隔离14天后重获“自由”的第三天。当天,黄先生和家人一同前往鹿寨县的洛清江晒太阳。于他而言,“自由”久违了,和煦的阳光也久违了。

1月20日回到柳州,1月23日被确诊患新冠肺炎,2月5日治愈出院,每一个日子都刻在黄先生的脑海里。作为柳州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同时还是重症患者的他,今年春节过得很不寻常。

“两天后我肯定能回家”

黄先生籍贯南宁,他的妻子是鹿寨人。黄和妻子在湖北武汉创业,一家三口每年都会回一趟柳州。

1月20日,黄陪妻儿回鹿寨娘家。到达鹿寨当晚,他就感觉身体不适,还有些感冒。因为向来身体强健,黄没把身体的异样太当回事,认为“就是累了。”但是,他的身体不适引起了岳母的关注。

次日,一家人拍完全家福后,岳母向黄提出,希望他到医院检查一下。当时,关于新冠肺炎的报道已经很多,再加上自己是从武汉回来的,为了对自己负责,同时对家人负责,黄最终去了医院。

在鹿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测量体温:38.6℃。得知黄刚从武汉回柳州,医务人员马上采取防护措施,并对其进行抽血、CT等一系列检查。

经过医生检查评估,黄的肺部有感染。鉴于黄是从疫区返回柳州,该院医生马上向有关部门汇报。当日,经过严密的医学防护,黄由救护车送至救治定点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进一步诊治。

“我当时还不以为然,以为去医院住两天肯定就能回家了。”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黄直言:“太掉以轻心了。”

住进柳州市人民医院的隔离病房,黄依然认为自己只是发烧,没有新冠肺炎的其他症状,“肯定只是普通的感冒而已。”

1月23日,核酸检测报告是阳性,黄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有些懵的他,深深地记住了这个日子。

“除夕夜,我进了负压监护病房

黄的病情发展之快,超过了医务人员的预计,也超过了他本人的预计。

1月24日,黄的胸部CT显示,两肺多发实变及间质病变增多,出现高热及氧合下降,加上黄患有地中海贫血、溶血等基础疾病,根据国家诊治方案,他已经达到重症标准,需转入感染性疾病负压监护病房实施救治。


▷除夕夜,黄先生曾住进负压监护病房。

“进入负压监护病房那天,正好是除夕。”黄怎么都想不到,今年的除夕要这样过:“我今年49岁,从来没有住过院,更别说住到重症监护病房了。”看到其他房间里的重症患者,黄的心一揪。

在医务人员的开导下,尤其是该院新冠肺炎救治专家小组成员的鼓励,给了黄很大的信心,他开始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两天后,黄的病情逐步趋于稳定,被转回普通病房。

黄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后,他的家人开始在当地的定点宾馆隔离观察。确诊当天,黄绞尽脑汁地回忆哪些人和自己有过接触。他初步统计了70余人,然后通过打电话、发微信等方式通知大家做好隔离,同时留意身体变化,有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我要对接触过我的人负责,事实证明不以为然的态度是错的,大家必须都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好的保护和治疗。”

“两次都是阴性。”经过治疗,黄的病情逐渐好转,无咳嗽、咳痰、发热等不适,体温也正常,连续两次进行咽拭子病原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经柳州市的专家组评估,并报自治区专家组确认,黄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四版)解除隔离及出院标准。


▷出院时,黄先生感谢医生们的救治。

2月5日上午,黄从柳州市人民医院治愈出院。和另一名患者一同走出住院楼时,黄喜难自禁:“终于可以回家了。”


医护人员让他信心倍增

黄清楚地记得,他的主治医生叫胡家光,他的护理负责人叫韦玮。无论是在负压监护病房还是普通病房,每次看到救治专家小组联合查房,得知医生会根据他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制订适合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黄都觉得特别踏实:“有这么好的团队在帮我治病,我还怕什么。”

自从发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柳州市人民医院就将中医专家制定的方案纳入了患者的救治中。该院中医科主任盛正和通过收集病人的临床表现、发病过程,经辨证论治后制成方剂。

可是,黄非常不喜欢喝中药,再加上生病后胃口不好,他对医护人员送来的中药很抗拒。为此,医生根据患者的喜好,量身定制了药效好且口感好的方剂。黄说:“医生很贴心,后来我慢慢不再抗拒喝中药。”

“那天,我实在控制不住了,吐了好多,实在对不起病房的护士。”黄说,有一天他因为不舒服,吐得床上和地上满是污物。护士们默默地低头为他处理。看着平日里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的护士,他心生内疚:“新冠肺炎传染性强,我吐了一地,希望全副武装的他们千万不要被传染了。”

黄告诉记者,入院不久,在医务人员的开导下,他很快没了心理负担,每天都能安心治病。他强调,乐观、积极的心态是一剂良药,这付“药”医生开给了患者,患者还要自己调试,这样才能战胜病魔。

他希望能捐出血浆

黄先生平时喜欢骑行,他曾两次骑行前往西藏,还参与写了一本名为《藏南纪行》的书。住院期间,他经常翻阅这本书,回想当年骑行入藏的辛苦,从中获取战胜病魔的力量。

来源 | 南国今报记者韦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