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沙澧闲人个人馆 2022-04-15
【原创】三阳三阴之谜

金栋按:三阳三阴之名,始见于西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先秦简帛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三部灸经中已有了三阳三阴术语(三阳在前、三阴在后),即泰(钜)阳、少阳、阳明、泰(钜)阴、少阴、帣(厥)阴,当是迄今为止、三阳三阴最古老的记载。其中有足三阳三阴六脉、臂(手)三阳二阴五脉,缺臂(手)厥阴脉,共计阳脉六条、阴脉五条,故称“十一脉灸经”。此时尚无“经脉”一词,只言“脉”。

为何“阳脉六、阴脉五”呢?究其因,源于“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国语·周语》)之推演。

《汉书·律历志》说:“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夫五六者,天地之中合,而民所受以生也。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毕,言终而复始也。”于是人体必须阳脉六、阴脉五以应之。否则,不得天地之中合,则民无以生,即人之生命无所从来(赵洪钧著、金栋补注《正说内经》)。天数六为阳,故人有阳脉六以应之;地数五为阴,故人有阴脉五以应之。脏五腑六(五脏六腑)之数,亦源于此“天六地五”数之推演。如此说来,与老子《道德经》“三生万物”、《易传》“乾坤生六子”何干?

其后,在成都老关山汉墓中,又出土了西汉景武时期下葬的医学竹简《敝昔遗书》——《敝昔(鷩鵲)医论》等共九部医书。据考,此类竹简医书是战国神医秦越人扁鹊学派——扁鹊及其弟子之医籍。其中有一部《经脉书》——《十二脉(附相过之脉)》,则是后来《灵枢·经脉》手足三阴三阳十二正经之承袭者,所不同者手厥阴心包经在《经脉书》中惟称“心主之脉”,尚未冠以厥阴之名。

但成熟的三阳三阴或三阴三阳(手足十二经)之说,是当时(东汉时期)医家承袭了《十一脉灸经》《经脉书》等,以附会三阴三阳十二经脉,见《灵枢·经脉》等篇。以三阳三阴或三阴三阳而言,黄帝学派之《内经》、扁鹊学派之《难经》及经方学派之《伤寒论》等皆可用之,以阐释发挥、附会推演人体之生理病理(然临床是否如此,全然不顾)与临床辨证施治。不存在谁借用谁的问题,不存在《伤寒论》六经(只言三阳三阴,并无六经之词)借用、沿袭《内经》六经之名(传统观点认为,《伤寒论》六经借用、沿袭《内经》六经之名,此乃传统误读之甚者也)。

以一年六气(节气)而言三阳三阴,其次序是:少阳(冬至日后六十日)→阳明(雨水日后六十日)→太阳(谷雨日后六十日)→少阴(夏至日后六十日)→太阴(处暑日后六十日)→厥阴(霜降日后六十日)。

以一日六时(地支)而言三阳三阴,约而言之如下:
(1)平旦(日出卯时)为太阳,
(2)日中(日中午时)为阳明,
(3)晡时(午后申时)为少阳;
(4)黄昏(日入酉时)为少阴,
(5)夜半(夜半子时)为太阴,
(6)鸡鸣(天明丑时)为厥阴。
其次序是: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

以外感热病而言三阳三阴之传变规律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以关阖枢而言三阳三阴之离合,则太阳(关)→阳明(阖)→少阳(枢),太阴(关)→厥阴(阖)→少阴(枢)。

以五运六气主气而言三阴三阳,其次序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据国医大师王玉川《运气探秘》统计,三阳三阴或三阴三阳,多达二十九种,其具体所指又各异。究其因,乃源出多头、流异岐说之故!感兴趣者,可参看相关原著。

附:三阴三阳
——日人·丹波元简《医賸·卷上·三阴三阳》说:

“太少阴阳,原是四时之称。董仲舒云:'春者少阳之选也,夏者太阳之选也,秋者少阴之选也,冬者太阴之选也。’《易·乾凿度》云:'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秋夏冬之节,故生四时。’虞翻解易则云:'四象,四时也。’而后世说易者,专用此论蓍策之数也。以阳明厥阴,合称三阴三阳者,医家之言也。《灵枢》云:'两阴交尽,故曰厥阴。’'两阳合于前,故曰阳明。’而后世运气家,强以此为天之六气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