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兰芳画坛中的师友往来

 cxag 2022-04-16

图片

(文:马彬彬)

      梅兰芳始于1915年的“古装新戏”与他同著名文人画家交往并开始习画,都发生在同一年,这也大致可看做是他对两种艺术的融会贯通之始。

        把梅兰芳带进北京绘画圈的第一人是与其有深交的罗瘿公。罗瘿公青年时期就读于广雅学院,是康有为的弟子,早年以诗文与陈散原等齐名当世。还编纂历史笔记《太平天国战记》与《庚子国变记》。正是罗瘿公为梅兰芳介绍了第一位绘画老师王梦白。著名的“宣南画社”是余绍宋等于1915年组织成立的,王梦白与梁启超、陈衡恪、姚华等都是该社雅集的常客。这个书画圈启蒙维新的背景十分浓厚。梁启超自不待言,著名画家陈衡恪(字师曾)的祖父陈宝箴、父亲陈三立都是光绪年间维新运动著名的倡导者和推行者,并因此同被革职。陈衡恪毕业于日本东京师范学院,并在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担任中国画导师。姚华当时是北京公认的“画坛领袖”,除了画家身份,他还兼诗人、词曲家、经史学家、文学家及艺术教育家于一身。这些画家同时也是北京各大画社、研究会的骨干力量,还在其他的不同场合举办雅集,各有交叉。通过王梦白的引荐,梅兰芳结识了北京画界中的不少名手,并多有书画馈赠于他。其中还包括樊增祥、齐白石、凌文渊、金拱北、徐悲鸿等人,而并称“京师四大家”的陈师曾、齐白石、凌文渊与陈半丁,梅兰芳皆与交厚,并专门拜齐白石为师学画草虫。

        另外,梅氏跨越北京与上海画坛的交际与趣味亦始于王梦白,王氏本人即宗海派大师任伯年,并得吴昌硕的亲传。早在1914年12月,也就是梅兰芳上演“古装新戏”与正式拜师学画的前一年,吴昌硕将一幅上有于右任题诗的红梅图赠与来沪演出的梅兰芳。此后梅兰芳便与海派圈子中的汤定之、吴湖帆、李拔可与叶恭绰等人多有往来,其中汤定之亦为前述“宣南画社”的指导。

        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居香港的梅兰芳于1942年返沪,并拒绝登台演出。由于之前积蓄的存款全遭日寇冻结,梅兰芳的家庭生活举步维艰,他只得变卖北京的房子,又出卖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尽管如此还是举债度日,后遂以卖画为生。此际梅氏“海派”的绘画圈子给予了他巨大的鼓励与帮助。1944年,王梦白、汤定之、吴湖帆、李拔可、叶恭绰等建议梅兰芳办画展。叶恭绰更提议与他合作办一个国画展,突出梅、竹的主题,以扩大社会影响。合办画展约170件,题材均为佛像、仕女、花卉、翎毛、松树、梅花等。1945年春天,展览在上海成都路中国银行的一所洋房里展出,并售出十分之七八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