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原永祚寺双塔

 茶香飘万里 2022-04-16

到太原,人们多都会去晋祠、蒙山大佛,至于永祚寺,估计很少有人知道,觉得看到这个名字,也多认为这仅是一座普通佛寺。其实,永祚寺却非同一般,因为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完全采用砖仿木无梁建筑组成的寺院。

而永祚寺中最亮眼之处,是寺中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双塔,它是全国砖塔成双组合实例中形制最完善、规模最大、塔身最高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祚寺位于太原市区东南3公里郝庄村的南山岗,民间称其为双塔寺。寺内有东西两塔,分别叫舍利塔和文峰塔,均为平面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空心砖塔。舍利塔高54.78米,文峰塔高度54.76米,两座塔的高度只有2厘米的差距,肉眼完全就无法分辨得清。两塔相距60米。

文章图片1

永祚寺双塔

虽说这双塔外形相似,但它们也有不少差别,文峰塔也叫“宣文塔”,没有塔基座,仅开一门,没有佛龛。塔身上下直径几乎相同,没有明显的收分,外形呈直线形,故而显得挺拔壮美;而舍利塔却是上下直径相差较大,塔身有明显的收分,尤其是七层以上更为突出,使整个塔的外形呈弧状流线形,较为秀丽俊朗。

就是这些差别,反映着两塔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在造形、技艺和风格上的迥然不同。

严格地说,这两座塔所代表的也是两种文化。文峰塔的修建者是文人傅霖,当时修建文峰塔主要是为了振兴地方文运;而舍利塔的建造者福登,是五台山显通寺的和尚,建塔的目的是弘扬佛法。于是,振兴文风和弘扬佛法这两种文化就在永祚寺里相碰相融在一起,相映成趣。

说起双塔的修建,也有故事。当初,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以汴梁为都,为统一天下,他率军北上攻打位居晋阳的后汉政权。不料接连两次进攻,皆无功而返。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再次亲自指挥大军一举攻克晋阳城。虽然仗打赢了,但是赵光义却没有放过这座曾让北宋王朝败北蒙羞的晋阳城。在此之前,为了攻下这座北汉的都城,北宋王朝拼尽全力,费了19年功夫,人财物损失巨大。

而且,历史上的晋阳城,还先后走出了汉文帝刘恒、后汉皇帝刘渊、唐朝皇帝李渊、前秦皇帝苻丕、北魏齐的皇帝高洋、隋朝皇帝杨广、后唐皇帝李存勖、后晋皇帝石敬瑭、后汉皇帝刘知远、后周皇帝郭威、北汉皇帝刘崇登等一大堆大大小小的“皇帝”,所以人们都认为晋阳这个地方是龙脉旺盛之地,搞不好今后还会再冒出个“皇帝”来推翻大宋王朝,所以宋太宗决心把晋阳的“龙脉”断绝。于是,他下令彻底烧毁晋阳城。晋阳城被烧毁后,宋太宗还是不放心,他又命令把汾河和晋水灌入晋阳城,彻底毁城灭迹。终于,晋阳这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城,被宋太宗给夷为平地。

宋太宗毁掉晋阳城后,又下令在晋阳城东北三十里之处重建新城,起名太原。可按照风水学看来,新建的太原城西北高于东南,致使太原的文运低靡,文风不开,人才凋零。所以必须要在太原城东南建造一座高塔,才能弥补太原地形上不利于文化兴旺的缺陷。为此,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太原人傅霖,之前因受奸相严嵩的迫害而罢官回乡。由于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所以深受当地人的推拥,进而被推举主持修建高塔。傅霖这个名字大家都很陌生,但许多人都知道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傅山,傅霖就是傅山的祖父。

接到建塔工程后,傅霖带领儿子傅之谟四处筹集资金,招募工匠,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建成了一座象征倡导文风的文峰塔。有塔就一定要有寺,于是就又修建了一些殿堂,取名永明寺。也许是因为永明寺过于简陋,就在文峰塔建成后的第九年,晋王朱敏淳又邀请五台山显通寺的福登和尚前来主持扩建永明寺。

福登和尚是位深谙建筑学的高僧,曾经主持修建过多座寺庙和佛塔,有着丰富的施工经验。他到太原后,发现永明寺文峰塔略微有些向西北倾斜,就提出建议,在扩建永明寺的同时,最好在文峰塔西北侧再建一座佛塔,以弥补风水上的缺陷。得到晋王的认可后,福登和尚花费了四年多时间,建成了舍利佛塔。由此,文峰塔不再孤单,双塔相互陪伴,形成了“两峰插天”的独特景观,并共同走过了近四百年风风雨雨。因为永明寺与五台山的永明寺同名,福登和尚在扩建寺院时,将该寺更名为“永祚寺”。祚,皇位的意思,“永祚”,就是国家永远传流,万世不竭之意。

仰望永祚二塔,高度相当,风格协调,古韵幽幽;近看二塔,方见各有精妙——文峰塔为素砖砌体,塔上雕刻清素;舍利塔则精细华丽,13层塔檐都用蓝色琉璃砖砌出,瑰丽俊朗。

步入塔内,沿着陡峭的阶梯,盘旋而上,可登临顶层。站在顶层,临窗远眺,太原全城,尽收眼底。只见高厦林立,街道纵横,车辆往来,一派欣欣向荣。

值得一提的是,永祚寺内,还收藏有历代碑碣刻石260余通,件件珍贵无比。其中有天下闻名的《宝贤堂集古法帖》,有清代的《古宝贤堂法帖》;有苏东坡的醉笔原迹摹本“赤壁怀古”石刻;也有清代书法家祁隽藻的“子史萃言”石刻,还有“晋溪隐君家训”碑等。这些古碑古碣,集明清以前各代书法大家的墨宝于一堂,真、草、隶、篆,无所不有。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太原后,也曾游览双塔。这位草莽英雄不知何来的雅兴,也效仿文人墨客,写下了一首“打油诗”:“郝庄两座塔,就把天来穿;穿也穿不上,多放两块砖。” 读后,令人忍俊不禁。

在永祚寺里,栽培了各色牡丹6000余株,有姚黄、魏紫、赵粉、豆绿、状元红、青龙卧墨池、碧雪丹沙等40多个品种。更可贵的是,其中有7株明代牡丹,名叫紫霞仙,也叫紫云仙。紫霞仙在明代中叶,由洛阳移植于永祚寺。历经四百余年的风霜雨雪,芳容不改。花径如盘、瓣大肥硕、香气浓郁,艳压群芳。据说,“紫霞仙”不仅“资格”老,还很“王气”,只有它先开放了,寺内的其它牡丹才会陆续开放。

就凭这,你说,永祚寺值不值得一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