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言碎语续14

 岳春光 2022-04-16

*伪教学研究从来只知道搬各路神仙(权威)来唬人,目的是为掩盖他们对教学活动研究的缺失。

*现在不少老师把“经典阅读”当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其实这依然是脱胎于“阅读量=学语文”的误区——这跟某团体为刷存在感而多年坚持如此不无关系。但其实语文教学要兼顾“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而且四项背后一直有一个“规范性”的存在,只是片面地强调“经典阅读”其实只是一厢情愿地强调读的内容而已,根本谈不上语文学习能力的整体提高。

*学生不明所以的话,经典阅读就很容易变成变种的“读经”了

*其实很多专家们恰恰是更新了自己的观念才去大忽悠特忽悠学生和同行的,因为他们拿为自己谋名谋利的“自我实现”的新观念替换了为学科发展、为学生着想的旧观念。

*不少语文名师的问题就是自己忙着学这学那,无心研究语文。搬个不知道从哪个领域里趸来的概念,对着一众老师和学生迎风一晃,然后赶紧揣在兜里,说:这个是新趋势,是未来,目前只有我兜里有,你们不听我的,就是落后,就是跟不上时代,注定你们会默默无闻!

*课堂、舞台、道场不少名师分不清楚这三者的区别——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因为一旦分清,名不至,誉来迟,钱来慢。

*课改这二十年来,我们在教育上向欧美学的东西太多了,虽然学到了一些好的内容,但同时学来大量纷杂的东西。而且这种学习,依然停留在简单模仿的阶段,因为深入辨析需要花太多的时间,现在的研究者大多不愿等,也等不及,辛辛苦苦的研究远不及自己“创新”几个概念,掌握话语权实惠。

*学生负担加重,是课改不断玩词语,不断扩大教学范围的必然结果。

*二十几年的课改,语文学科沦为了重灾区,目前这种四不像的状态,可以妥妥地说是人祸了。

*写——哪怕是简单的记录——是一个主动梳理的过程,在梳理的过程中自己的思路会逐渐清晰,问题的实质会逐渐凸现,自己的思考也会因有了停留节点而走得更远。

*语文教师学习“字本位”的理论,可以纠正专业知识上的盲点,但仅限于翻翻就行了,主要是明白一下别跟着西方语言学理论走得太远,这种专业方向的研究,能解释一个点就行了,很多研究都是这样的,对语文教学的直接影响其实不大,虽然未必用得上,但要知道一点,可以避免被别人忽悠。

*对一个研究不要寄予太大的热情,否则会过高估计自己的研究价值,这一点在文科类的研究中很常见。今天推的那本书里就讲到了看重实验数据,通过事实说话。不要总是以假设开始,以扩大假设结束。

*那些理论提倡者们要是真的对语文发展有热情的话,就应该认真体察一个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范围和具体的结合点在哪里,而不是热衷于拿某一理论去套在语文教学上或把该理论说成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什么的。也就是说,热情也要分一下用在哪里。现在有热情推广理论的人多,有热情发展语文的教学人不多见。

*特级教师是荣誉称号,只是对教师努力工作的肯定,但要注意特级的称号既不是供人膜拜的金字招牌,也不是用来牟利的摇钱树,更不是衡量语文专业水平的标尺。认识到上面的内容,才能谈正确对待这一称号。

*对语文理解过于偏重文学是很多语文教师身上比较普遍的问题。对语文学科的定位不准,过高估计语文学科的作用,用过高的期望要求语文学科,只能收获失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